分享

黄啸侠《谈拳诗》赏析

 竹篮打大钻石 2017-05-16

黄啸侠(1900-1981),又名钜添,别名黄豪,号逍客,广州番禺人,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武术大师。建国前曾任广州国民体育会武术教练、国术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广东省武协主席、广州市武协主席,以及广州武术队教练、广州体育学院教授等职。黄啸侠宗师在广东武术界德高望重,且因一对桥手坚硬如铁,手法严密,在武林中有“铁臂鸳鸯手”的美誉,与龙形林耀桂、白眉张礼泉、莫家林荫堂、老洪拳赖成己合称“南方五虎将”。


黄啸侠宗师不仅武术超群,而且多才多艺。他涉猎广泛,会绘画、识音乐、通医术,文学上有造诣,书法尤佳。



黄啸侠宗师像



谈拳(一)


学剑临书本一途,
先于平正得楷模。

分行布白疏还密,
养技藏能有若无。

莫向巧中炫诡异,
须从深处用功夫。
自来豪杰俱神勇,
一落纤浮堕野狐。



解析:

练武与书法是同样的道理。练书法先学楷书,一横一竖求工整,熟练后再学行书草书等。练武术先学直拳扎马等基本功,一拳一脚求规范,熟练后再学招式套路等。


书法的进阶讲究“分行布白”,安排字体点画的大小、疏密、斜正,和布置字、行之间关系,使整幅字的上下左右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以达到布局稳称。武术的进阶,讲究“养技藏能”,努力修炼功力与技击本领,同时要修德,轻易不显山露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切莫追求和炫耀名目繁多的奇巧淫技,应从最核心的技法上下死功夫。历来英雄豪杰均是英明神勇,明白这样的道理。一旦过分追求旁枝末节而失去根本,则会迷失方向,堕在野狐身(见注)。


注: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取自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

师乃问:“立者何人?

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巳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原来,佛教的修因证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老人以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见,属于“大妄语”,结果受了“野狐身”之报。



谈拳(二)


拳中体用要分明,

虚实刚柔练贵精。

何用异人传绝技,

变化从心是上乘。




解析:

拳术要注意区分“体”与“用”。“体”即是练法,“用”即是打法。有些功法是练用不同,有些功法是练用一致,这些都需要师傅口传身授。拳术中的刚与柔、虚与实这对矛盾统一体(即“阴”“阳”转换)最需要精炼。


明白了上述的体用与阴阳,何必需要异能人士或世外高人传授的绝技?平实的功夫练至随心而发即是上乘的拳术!


谈拳(三)


长叹吾生尚有涯,

一斑谬见岂堪夸。

山宗泰岱容尘土,

水主江河纳涧沙。

书入化时偏拙硬,

技臻神处敛锋华。

武当少室原无界,

细溯渊流本一家



解析:

黄啸侠宗师向来主张武术应摒弃门派之见,应博取众长,融汇贯通,以技击为目的,他的从学经历就是最好的践行。另外,他不认同拳分内外家之说,在尚未完成的武术著作《归牧园拳语》中提到:

拳术向来无内外家之分。有之则自黄宗羲为王治南作墓志铭始。其言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此技语也,后之好事者乃援(为)内外家之史实。夫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虚击实,以短击长,此数者,不过战术之一端耳,凡究心或技者莫不谂知。至于动静刚柔长短虚实,错综运用,变化莫测,则须视操术者之造诣如何也。如谓以静制动即为内家,岂不谬乎?

他在诗中谦虚地说这一观点只是一己之见,如泰山之尘,长江黄河之沙。


黄啸侠宗师再次以书法作比喻:书法在进入化境的时候,往往会形成硬拙挺拔的风格;武术在进入神明阶段的时候,往往锋芒尽敛,回归到自然纯朴,与《谈拳诗(一)》“养技藏能有若无”之句遥相呼应。做人与技艺亦如是,技艺越高,为人应越谦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