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老河口:汪家湾古树古庙古墓

 襄阳孙金福 2017-05-17
 
        老河口仙人渡镇汪家湾村是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风水灵秀,前拥净塘,背伏青龙,更有古树、古庙、古墓,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300多岁的古黄楝树

    风水宝地汪家湾原来植被丰富,大树参天,古树众多,传说美丽。相传汪家湾后岗是一条上天派到人间祈雨造福的青龙,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龙越长越大,大有与对面山峰合拢的趋势,玉皇大帝发现后就派大仙下凡,从龙头到龙尾种了五棵大树,像一条玉带缠住龙身,把龙镇住,继续造福人间。

    这五棵古树,三棵千年黄楝犹如三把黄伞镇住青龙山岗,两棵古柏分立于古庙古墓前后。每逢春夏之际,棵棵叶繁枝茂,冠盖如云,遮云蔽日,蔚为壮观。上个世纪40年代前后,其中三棵古树先后突遭厄运:一棵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秃尾巴乌龙”(这是我们乡下对龙卷风的说法)刮倒;一棵被雷电劈断,倒在地上树干的直径就有一人多高,一乡民每天用锯子把死树锯下当柴禾去卖,足足锯了半年多,可见树木之大;一棵因一乡民用火熏钻进树洞里的狗獾子而引燃树身而活活烧死,大树燃烧三天三夜不熄。

    如今存活下来的两棵古树,一棵为黄楝树,屹立在青龙岗中央,树干两人合围不住,是老河口现存的最粗古树之一。据林业部门检测,树龄三百多岁。树荫有半亩多地,是村民夏天休闲纳凉的好地方,每逢夏秋中午和晚上,人们在树下谈天说地,家长里短,热闹非凡。大树前些年也曾是白鹳的栖息地,春秋季节几十上百只白鹳远道而来,在树上做窝栖息,繁育后代,风景蔚为壮观,经常吸引不少远道慕名而来的群众前来观看。

    一棵是圆柏,立于古墓之前,树干也得两人才能抱住,树龄高约五百岁。这棵古树更是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记得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生产队一干部认为这棵树长在地中间歇地,影响粮食产量,便派几个社员去挖,这几个社员认为这是棵神树,不能挖。但队里派了工又不能不挖,只好悄悄地烧纸钱祈祷,一面用头有一下无一下磨洋工地挖,一面向大队报告,大队及时制止了这种错误做法,保住了这棵古树。就在这一年,这个村出了不少怪事:一位村民帮人盖房时因收拾报废的火药手被炸成残疾,一名小孩从一人多高的梯子上轱辘下来甩成骨折……有人便说这是动了神树,老天爷报应。当然这些纯属巧合。但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敢随便乱动这两棵古树上的一枝一叶,树枝即便被大风刮断掉在地上也没人去捡。目前该树树干大部分早已干枯,但有一树枝青枝绿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古庙

    汪家湾是块风水宝地,湾中山岗起伏蜿蜒,好似青龙出世,在这里护佑着乡民繁衍生息。龙头草茂树密,象征着龙须越长越长。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勤劳善良的汪姓乡民的孩子腿不幸甩断,大家都为筹集医治孩子腿的钱而着急,这位乡民一天到龙头山上砍柴,发现一只野鸡正伏在草稞中下蛋,这位乡民狂喜,马上跑了过去准备捉回去拿到集市上卖钱为孩子治伤,因跑得慌甩了一跤,惊得野鸡振翅远飞,他向前一看,窝里有两颗金晃晃的蛋,欣喜若狂的他,立刻把金蛋拿到集市上换钱医治好了孩子的腿。这户汪姓乡民把此事告诉大家,并与族人商量:这是神灵在眷顾我们,我们要感谢上仙。于是大家决定筹资在金鸡下蛋的地方盖一座神庙,以表达对上仙的感恩,此庙就叫金鸡庙。因为汪姓乡民当时都很穷,筹集的钱勉强盖起了庙,再也无钱请神。村里的王姓人家知道后立即慷慨解囊,为庙宇请来了神,故有“姓汪的盖庙,姓王的请神”一说。足见这里民风淳朴,乡民厚道,一方有难,大家相助。

    庙宇占地几十亩,有两进院前后六间房,气势非凡。庙里东面供奉着太山老姆,西殿供奉着观世音娘娘。老姆、观音屡显神灵,护佑乡民。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加上此处南来北往交通便利,庙里香火旺盛。尤其是庙会之日,汪家湾宛若一个大集镇,赶庙的、求子的、耍杂的、买卖的、游玩的人很多,一时金鸡庙香火缭绕,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最鼎盛时期举办的一次以上刀山为主要内容的杂技节,三十二盘铡刀高耸入云,卖艺人在刀锋上上下翻飞,还在最高处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且连演三天。吸引了方圆百里的民众前来观看。金鸡庙兴盛上百年,后毁于土地改革时期,迄今庙碑尚存。

            达官望族古墓

        汪家湾过去古墓较多,现存的仅一座,此墓依山而建,与山一体,十分隐蔽,一般人很难看出,这可能与防止盗墓有关。关于这座古墓传说有二:一说古墓已有1500余年,葬的是南北朝时期一达官望族。二说这座墓可能是李自成部将的墓穴。据史书记载,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李自成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再率残部奔赴谷城(汪家湾解放前属谷城县管辖),求得张献忠的资助,后与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在这次战略大转移中,李自成的将卒伤亡散失甚众,就地埋葬,这可能是其中的一座。(此墓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老河口仙人渡“霸王坟古墓群”仅十里之遥。)盗贼先后两次光顾该墓,打了近10米的盗洞,均被当地群众发现未能得手。古墓的历史文物价值有待文物考古部门考证。

    另一座古墓前些年被平掉,但留下一段墓穴挪位的传说耐人寻味:相传乾隆中兴末年,汪家湾汪公维周仙逝,膝下只有一女。汪公生前与云游至此的一风水先生私交甚笃。其女便请风水先生择墓葬父。这个风水先生多方游历,法眼甚高,道行颇深,他站在汪家湾山岗上一看,脚下山势蜿蜒,隐约青龙再现,岗岭三棵千年黄楝古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犹如三把黄伞,罩住青龙龙头、龙腰和龙尾。这风水宝地实属罕见,先人若下葬此处,后人必出达官贵人,官则小至三品五品,大到辅国为相,贵不可言。此等风水,着实少见。但是此风水宝地却有一处遗憾,那就是葬谁谁的后人可发达,且只发一家,富贵至三代,村中其他人家都要泄气受牵连。风水先生深知若泄出宝地,必将失明瞎眼,下半辈子将无依靠。言明此事,汪家姑娘忙给风水先生跪下,表明自己将先生当成父亲照看,情愿养活一辈子。风水先生点头答应,于是指明墓穴方位,并暗中交待姑娘,此墓贵处还有一征兆显示,即下葬之日,必会有三种人不期而至,这三种人分别是:马骑人,鲤鱼上树的人和戴铁帽子的人。

    是日汪公下葬,天朗气清,满山野菊盛开。正值落棺之时,只见一木匠肩扛马脚(一种三条腿的板凳)从西坡赶来歇脚,也就是所说的“马骑人”;继而一结婚回门队伍从东山赶来,其中一人肩挑礼盒,内放有鲤鱼,他将鲤鱼挑子挂在树上,站在一边观看,即所谓的将“鲤鱼上树”的人;更有一人赶集买一铁锅归来,为了省力,把铁锅扣在头上,也赶来看热闹,即“戴铁帽子”的人。这就是先生所说三种人不期而至。更有神奇的,下葬之日,村中鸡狗纷纷撒欢而来,连拴在树上的老牛也撑断了牛缰绳或挣脱牛鼻帣跑上山来。墓穴的风水由此可见一斑。

不久村中有人打探出汪公墓地的风水秘密,不禁担惊后怕起来,于是有人就挑拨离间,教唆风水先生破穴挪位。此时,风水先生眼已失明。一次汪家姑娘杀了一只老母鸡为先生炖汤。村中有人背后挑拨风水先生说,给你做汤那只鸡是邻居一只掉在茅缸里淹死的鸡,那种脏东西我们都不吃,汪家姑娘却捞起来给你炖汤喝,现在都如此刻薄,将来更别指望她为你养老送终了。经不住村民的挑拨,风水先生对汪家姑娘起了疑心,随劝说姑娘对其父墓穴迁坟挪位至一山洼处。汪家姑娘不知是计,听从安排,迁坟挪位。起坟当天,众人刚一挖开棺盖上的土,就见一股青烟从棺材里冉冉升起,飘荡而去,隐约可见青烟里有一人一马,着朝服朝靴,一只脚已跨入马蹬,身子还没有上鞍。这就是说这家后人正欲显达还未着位即泄了气。坟墓挪位之后,这家子女一路衰败,再无显达气象。

            60年代光化县最大的知青点所在地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但汪家湾确实很美丽,解放后这里的村民为修孟桥川水库、引丹大渠、三干渠等全市重点水利工程作出过很多贡献但从未从中受益,因为这里是水利死角,完全靠天河里的水,一遇大旱人畜饮水都很困难,连水稻也种不成了。这两年经过多方努力,打了井,挖了堰,但还是没解决根本问题。好在通了自来水,村民不再为吃水发愁了。

这里是20世纪60年代光化县最大的知青点所在地,当地村民和同村其它六个生产队的群众一道拿出了四百多亩当家土地和山林,组建新建队,一下子安置了一百多名知识青年,为国家减轻了负担,为知青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这里早已成为知识青年心目中的圣地,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知识青年带着亲人和朋友来这里看古树,访乡亲,忆当年。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