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但南宋末年“生子不举”的现象是怎么回事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7

中国有句古话叫“多子多福”,尤其在封建农耕社会,多生个儿子,长大后上阵能扛枪,下地能种田,这就是生产力啊。

可能在战乱年代,哀鸿遍野,人们颠沛流离、食不果腹,自己的命都顾不过来,更别提养孩子了。

除此以外,大多数时期,朝廷支持,百姓努力,争取多添几个壮丁,大到国家,小至家庭,人丁兴旺才有奔头。

可在南宋末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上至乡绅世族,下到贫寒农家,出现了一种“生子不举”的现象,就是生了孩子却不养育,把孩子溺死或者抛弃,完全不是因为政府的干涉,这对当时人口繁衍、经济发展、道德风气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宋末年,土地兼并越来越远严重,大都集中在土豪劣绅的手里,许多地方的农民甚至到了无田可耕的境地。这种情况下,朝廷还要征税、征兵,农民不得已就控制家中人口数量,要不生出来也养不起。

再一个咱们说古代那会医疗条件比较差,没有什么科学的避孕方式,而在古代如果堕胎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受因果轮回报应的。那会也没啥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因此很多妇女生八九胎甚至十胎以上很普遍,几乎年年怀孕,又不能堕胎,只能溺婴或弃婴。

平民百姓如此,乡绅豪族也有这种现象,不过他们怕的是家产分散,子嗣越多越容易分割家产,索性也来个“生子不举”。

面对这种现象朝廷也很无奈,那会偏安江南的南宋积贫积弱,还得对抗北方女真、蒙古的侵略,又要发展经济,这种现象无疑是雪上加霜。

南宋政府为了遏制这种不举现象,从物质上补贴,从精神上感化,不过当时的南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始终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吕氏春秋》里有句话叫:“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曾经繁华富庶的宋朝到了晚期令人唏嘘,国将不国,才造成了中国历史上如此野蛮和无奈的一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