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9M 桂花(无齿小全张)(J) 1995年存北京举办了“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 北京 1 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特发行了用《1 995—6桂花(T)》邮票印制的加字有齿和无齿小全张。“桂花无齿小全张”仅发行了56.7万枚。因发行量少,对当时冷清不振的邮市,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被邮人戏称为“短腿效应”。“桂花无齿小全张”也就成了“短腿效应”的开山鼻祖。之后,在邮市转热,进行炒作时,“桂花无齿小全张”一路上扬,最高每枚市场价曾高达600元左右。后来邮市变“熊”,尽管“桂花无齿小全张”是“短腿效应”的鼻祖,其市场售价也未能抵挡一路下滑的命运,到2004年已跌至每枚售价200元左右。正是在此时,造假者利用高科技,用真品“桂花无齿小全张”进行翻拍制版仿造出足可以假乱真的伪品。伪品用邮票纸胶版印制,纸质坚挺,有背胶,刷色同真品一样,票幅与真品相同,甚至连小全张上的断线暗记都相同。更使人惊讶的是,真品“桂花无齿小全张”为加强防伪能力,采用1 0色印制,其中有6种刷色用专版专色印制。而伪造者为使伪品获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也不惜工本,进行大投入,采用与真品一样的1 0色印制。因此,它比前面介绍的“桂花有齿小全张”伪品,在伪造技术与技巧上,要高超得多,并且十分专业,当将真假“桂花无齿小全张"放在一起,不要说缺乏鉴定真伪经验的集邮者难辨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是有一定鉴定真伪经验的集邮者,在没有真品用来进行对比鉴定的情况下,也难辨真伪。 那么,应该怎样来鉴定“桂花无齿小全张”的真伪呢? 1.看版别网纹特征 “桂花无齿小全张”真品、伪品均采用同样版别——胶版印制。真品与伪品尽管用相同版别印制,因伪品在制版时无原设计图稿,只能用真品进行翻拍,因此,在网纹夹角、网点粗细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别。真品“桂花无齿小全张”边饰底色采用15度网纹夹角专版专色印制,底色上印的浅黑色条纹,呈左上旋,由3个黑网点组成;伪品“桂花无齿小全张”边饰底色则采用45度网纹夹角专版专色印制,网点也较真品粗大,底色上印的浅黑色条纹,虽也呈左上旋,但不是均由3个黑色网点组成,有的为3个网点,有的则为1个网点或2个网点组成,黑色网点损失严重,因此条纹较浅淡。 2.看邮票图案上的铭记 真品“桂花无齿小全张”邮票上的中文铭记“中国邮政”,在笔画特征上与伪品存在差别:真品(4-4)铭记中的“政”字,其最后一笔“乀”的起笔处,呈尖顶状,伪品则呈平顶状。 3.看刷色 真品“桂花尤齿小全张”采用10种颜色印制,伪品也如法炮制,因此,仅从表面上看刷色,几乎无区别,但用高倍放大镜来观看,其刷色的网纹夹角和粗细,就一目了然。真品刷色中的红色网纹夹角为45度,伪品则为75度;4枚邮票的4种专色,其网纹夹角和粗细真品与伪品有区别,如(4—2),真品蓝色网纹夹角为75度,网纹较细密,伪品网纹夹角则为15度。,网纹较粗疏。 4.看邮票上桂花名称和小全张志号 真品“桂花无齿小全张”每枚邮票上的桂花名称文字笔画,很有特征,特别是“桂”字,具有的特征更为明显,而伪品则与真品存在明显的差别。 5.看小全张左边的边饰图 真品“桂花无齿小全张”上左边玉兔、月亮、云朵边饰图案采用银墨专色印制,银光明亮;伪品也采用银墨专色印制,但银光较灰暗。在边饰图案中,云朵纹线真品的线条与伪品线条存有细小差别。 6.看纸质 真品“桂花无齿小全张”纸质与伪品仅存有细微差别,纸质都挺括,但伪品纸质较真品略厚,因此,更显坚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