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大工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

 waveszhang 2017-05-17

重磅!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团队成功研制1级精度基准齿轮,齿轮精度指标达到国际领先。该项技术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外1级精度齿轮制造工艺与测量方法的空白。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分别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王立鼎院士团队研究的“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测量技术与仪器”和 “1级精度基准级标准齿轮加工设备精化与工艺技术”项目进行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认为,王立鼎院士团队研究的1级精度基准齿轮齿廓偏差测量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齿距偏差测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精化磨齿母机、超精密磨齿工艺,以及研制的1级精度基准级标准齿轮,其综合技术具有国际前列水平,精度指标国际领先。

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是一个国家制造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的基础和关键。精密齿轮加工技术在工业生产、航空航天及军用装备等多个重要领域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齿轮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机械工程装备的整体精度。齿轮的精度分为12个等级,其中7级以上为精度齿轮,主要应用于汽车、机床等工业场合;5级以上精度的齿轮,主要应用于超精机床、仪器、船舶、雷达以及航空航天发动机等具有高速高平稳传动要求的场合;2级精度以上为基准标准齿轮,主要作为国家级或国际齿轮量仪校对和精度传递实体基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国家的齿轮精度达到2级,还未实现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的研制与测试。王立鼎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实现了国际领先。

82岁高龄的王立鼎院士在绘制齿轮图

王立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精密齿轮专家,长期从事精密机械和微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负责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标准齿轮。在王立鼎院士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超精密标准齿轮磨床关键部位的创新设计、超精密齿轮加工工艺、解决了齿轮量仪与齿轮测试等关键技术,完成了标准齿轮磨齿机床的精化改造,实现了超精密标准齿轮加工精度与精测技术的全面提升,研制出系列1级精度标准齿轮。

目前,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已作为实物标准器,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省部级计量部门及企业用于高精度齿轮量仪的校对与量值传递,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        者 | 龙海波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近期精彩内容

伯川图书馆即将暂别!Duters,让我们用心说再见!

点赞!大工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uters,今天,请将你对妈妈的爱说出来!

点赞!最新ESI,大工国际排名上升20位!

【奔走相告】大连理工大学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东京专场)


         为王立鼎院士团队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