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商圈崛起电商普及 百年春熙路的人气拿什么留住你

 wangliangqing 2017-05-17
春熙路与蜀都大道交汇处。本报资料图片春熙路与蜀都大道交汇处。本报资料图片

  深阅读

  □张舒 本报记者 曾小清 邹晶

  始建于1924年的春熙路,取名自《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名如其实,熙熙攘攘,成为近一个世纪来成都商业的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商圈的崛起,电商的普及,春熙路的人气已明显不如往昔。百年春熙该往何处去?春熙路能不能靠转型升级来留住人气?

与高峰时期相比

  春熙路步行街人流量下降三成

  《新周刊》杂志曾推出“中国商业街排行榜”,成都春熙路被誉为西部第一商业街,排名仅次于香港铜锣湾和上海南京路。

  与春熙路同岁的成都亨得利钟表总店,见证繁华如斯。

  成都亨得利副总经理余鸿章表示,自2002年商圈提档升级改造后迎来了黄金十年:以春熙路步行街为中心,春熙路日均人流量约30万人次,周末日均达50万人次,黄金周甚至要达到80万人次。2002年亨得利企业改制也刚刚结束,公司销售额持续提升,到2012年,年销售额达到顶峰,达到3.6亿元,位列全国钟表单店第一。有几个品牌的销量甚至冲到了亚洲前茅。

  多年来,春熙路已从最初两条狭长小路向西扩张到盐市口,形成近2平方公里的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但发展还是遇到了瓶颈。锦江区商务局负责人表示,过去交通拥堵、停车困难、老式建筑楼层空间体量不够,仅有百货、批发、零售单一传统业态。启动以春熙路为核心的“东拓西联”战略,其中的“东拓”,就是目前已成型的红星路—大慈寺商圈。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空间上看,春熙路—盐市口商圈和红星路—大慈寺商圈是独立的,但从物理上看,它们是一个整体,形成了“大春熙”的概念。

  2014年,在红星路步行街以东,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相继开业。格局由此生变。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IFS平均单日客流量达到6万人次,月均总客流量突破200万人次,2016年人流量更是同比上升了19%;远洋集团2016年报显示,成都远洋太古里日均客流量也由2015年的4万人上升到8.8万人次,同比上涨了120%。

  “2015年起,春熙路步行街的人明显减少,到店的顾客也越来越少了——现在每天不到100人。”精华眼镜总经理苏阳说。

  余鸿章感觉到,人流正向东转移。较最高峰时期,春熙路步行街人流量下降了30%。亨得利总店15%的高端钟表也被分流了。现在的春熙路已泛化成“大春熙”概念了。红星路步行街向东,是代表新兴力量的IFS和远洋太古里;向西,是春熙路步行街至盐市口的传统商业区。一街之隔,人气分界线划定,重心东移之势已显。

  锦江商会秘书长杨健国说,春熙格局生变,实质是一个时代的转身。

与人气下降不匹配的

  是每年递增8%至10%的店铺租金

  有一组数字,颇值得玩味。2012年,春熙商圈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占成都市的17.3%;到了2016年,占比分别为5.56%和15.27%,其中成都IFS和远洋太古里贡献了大约70亿元销售额,若扣除新增商业体的贡献,传统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人气下降是明显的。

  一站式购物体验、精致的环境、品类齐全的高端商品,距离地铁更近的交通优势,让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形成“虹吸效应”。它们还通过举行大型主题活动,与消费者互动。成都IFS曾举办的“100哆啦A梦秘密道具博览”,单日最高吸引了29万人流量。重点锁定25-35岁的时尚人群进行客户群培育,去年成都IFS的年轻消费者会员办卡量同比提升了30%。

  电商冲击、多元化商圈形成分流,市中心的传统黄金商圈因为变化慢而逐渐落寞。

  “没什么好逛的。”这是很多成都本地人的直接感观。行走春熙路步行街东西南北段,三四线服饰鞋类品牌占主流,且同质化严重,相同品牌甚至街头街尾各一家。“不少店铺仍在卖‘吼货’。”杨健国称,这使春熙路—盐市口商圈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因为地处市中心,春熙路—盐市口商圈的房租高企不下。成都锦江商会估算,春熙路步行街房租以每年8%至10%的速度递增。这也造成品牌店特别是服装品牌的快速变换。诸如班尼路、佐丹奴等大众品牌,早已在春熙路不见踪影。精华眼镜总经理苏阳也说,眼镜店周围的店铺,几度旧貌换新颜。

  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会长冉立春认为,要转型升级,必须调整业态,引入新的品牌。但目前春熙路步行街甚至是整个春熙路—盐市口商圈,铺面等硬件设施老旧,物业老化,好的品牌不愿意进来。“得首先进行铺面和业态改造。”

  改变并非易事。春熙路—盐市口商圈大约有4000多个商家,其物业产权结构复杂,一栋楼可能有多个业主,甚至不少是二房东、三房东。“要统一调整业态和品牌很难。”杨健国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一些老旧硬件推倒重来,但这并不现实,因为成本太高。

线上线下齐发力

  商圈提升年将春熙路变得好玩好耍

  在成都,春熙路有着无可比拟的地理和人流量优势。劲浪体育运动城事业部总监黄海说,在春熙路西段金开大厦的运动城销售收入,占到了成都15个劲浪运动城的三分之一。“关键在于,如何将人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

  改变在悄然进行。成都市商务委将今年确定为“商圈提升年”,成都锦江区加快建设国际商业中心。在锦江区商务局支持下,成都市百年春熙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春熙汇”公共服务平台去年上线,帮助春熙路步行街的商家实现消费引流。

  项目负责人付娜说,作为春熙路运营方,作为国有企业,百年春熙负责商圈公共资源管理。“春熙商圈本身是个很好的线下资源,但单个商家做促销活动,要吸引消费者很难。”百年春熙可以整合公共资源,依托微信和APP等方式线上促销,线下统一组织互动活动,由商场提供打折优惠、小礼品等资源置换,从而实现引客入店。目前,百年春熙已举办了近60场活动,最多一次吸粉3万人,直接和间接促进区域交易达2000万元。

  5月12日,省商务厅等3个部门举办的2017川茶网购节亮相成都红星路步行街。宜宾市也同步举行茶叶线下体验活动。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春轩透露,还将根据季节在春熙路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春熙汇平台运营者表示,将利用商务厅举办系列活动的契机,力争在5月开通线上销售功能,以此来汇聚人气,推动春熙商圈转型。

  一年以来,已有7个大卖场,50多家O2O平台,120多家商户入驻春熙汇——8成是春熙路步行街商户。支付宝口碑也主动找春熙汇合作,春熙汇入驻“口碑”不到3个月,粉丝已过150万。

  “本月内,春熙汇APP、网站的销售功能就将上线。”付娜说,要依托互联网打造虚拟春熙路,选择性地将实体店的商品引入线上,“以后,人们边逛春熙路边下单,回到家后商品就送上门来了。”

  线上线下互动,还能不打架,这又似乎是两难选择——如何实现购物便利化的同时,提高人流量?付娜说,将引导商家升级服务体验,让大家觉得春熙路“好耍”;同时春熙汇将加入720度春熙全景地图,包括店铺和酒店内部导航等,增加体验互动性。

  如何让春熙路变得好玩起来?“挖掘文化内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裕民教授表示,春熙路的百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就是差异化优势,可逐步引入小型博物馆等文化创意、休闲、展示、交流场所,增加体验式消费。

  对此,锦江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拟定促进商贸发展政策,引导商业升级,比如对新型国际性消费业态、体验式、定制式业态给予补贴或奖励。此外,还计划在有条件的楼宇之间搭建连廊,促进商圈间的商业互动。

  已有企业在行动。劲浪体育将把金开大厦12层楼整租,打造集专卖店、工厂店、健身、数字展演、时尚电子器械、体育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大型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综合体。黄海说,要打造体育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体育业态集聚效应。

  此外,锦江商会也在制作打造百年春熙特色街的方案,形成吃喝玩游购娱产业链,并与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错位发展。杨健国说,“要依托劲浪体育这样的龙头企业,聚集不同业态的产业链条。”商会同时提出,商会可介入与业主及商家谈判,一旦铺面租期到了,商会可作为中间人,及时引入符合商圈发展定位的业态。



  更多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