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说无为灸

 小毛头书屋 2017-05-17

题图:宋·欧阳修《灼艾帖》


无为灸,是上海王海峰老师所传。


无为灸是调神的,“得神者常,失神者亡”。当被灸者出现“识神退位本神出”现象时,无为灸的效果常常是很显著的。灸治百病,效如反掌,诚非虚言。


无为灸的操作分为四步:探感定位、气至病所、持续作用、敏消量足。


探感定位探查的是灸感。简单地说,灸时不烫,即有灸感。探感方法有二,循经往返灸和回旋灸。被灸者吸收艾热,施灸者能感受到手上的艾条被吸着,此为吸感。吸感不神秘,勤练手法,多帮人灸,自能体会到。


灸要取效,必须气至病所。气至病所,即被灸者感受到病所之存在。例如肝宿有疾之人,被灸时感受到肝区或有热感,或有痛感,或有冷感等。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神觉察到病灶的存在,是祛病第一步。


《医宗金鉴》有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以灸法治病,气至病所是第一,而后须能保持持续作用。譬如肝病,灸时被灸者感受到的肝区有热感不稳定,时有时无,则治疗效果差,乃至于无效。


灸师如能保持被灸者稳定地感受着病所之存在,或热或痛,则要治愈该病,只要灸量充足即可。灸量充足时,被灸的地方不再能够吸收艾热,被灸者会感到烫,此为敏消量足。能灸到敏消量足,疗效常常很喜人。


三分治疗七分养,艾灸之后,常能熟睡;艾灸之后,更应早睡,以顺应天地自然之节奏。艾灸时,被灸者常会觉得舒服和困,并且很快进入睡眠,这个便是识神退位本神出。甚至可以说,灸不治病,治病的是人的深度睡眠。反过来,如果得病后艾灸,而后熬夜工作学习,病必不除!


至于无为灸之取穴方法,分为脏腑疾病和损伤疾病。脏腑疾病常取任督二脉穴位,损伤疾病常在病患处附近取穴。


在任督二脉上取穴时,督脉优先,任脉次之。


任督二脉,自上而下,可略分区,近于一一对应。


督脉上,大椎一带,与任脉上的天突一带,一阳一阴,为咽喉区。


身柱一带,与华盖一带,为肺区;神道一带,与膻中一带,为心区。


至阳一带,调理肝胆;脊中一带,调理脾胃。中脘下气,肝胆脾胃,皆可用之。


命门与关元,皆补元气。腰阳关主腰腿,八髎主治生殖系统疾病。


穴位取用,不可执着于定位,应视灸感有无强弱而决定是否取用。灸感强,而能气至病所,则必用之。


人身广大,病有多端;灸法精深,不是区区几百个字所能道尽。然值遇无为灸法,受益良多,古人所谓“知艾者福,善灸者寿”,诚不我欺!此《略言无为灸》,本应友人要求而写,也希望借此与更多喜欢无为灸的朋友结缘,故在此公开。


感恩王海峰老师!


总结:无为灸理论基础大致分为三块:

  1. 无为灸是调神的。

  2. 无为灸的操作分四步。

  3. 无为灸的取穴方法:损伤病就近取穴,调理脏腑常取任督二脉上的穴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