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之不舞: Fusion Style - 宝玥斋编古吴轩出版社《大字阴符经》书评

 弘道养正馆 2017-05-17



藏之不舞-nodancing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nodancingzhu
新浪微博:nodancing


 中国书法江湖网:
宝玥斋编古吴轩出版社《大字阴符经》佳印书评




      现在出去吃饭,很多时候难做判断。过去是吃川、鲁、粤、苏、浙、闽、湘、徽,要么是潮州、东北、本帮、客家、京味儿、清真,不成还有各式西餐,都是所闻即所得。现在流行什么?有个词儿叫“Fusion Style”,融合菜,就是不论食材、烹调手法、摆盘儿方式,厨师自由组合 ,不管中西、南北,总之做出他自己的赶脚来才成。这样的餐厅,在菜品上桌入口之前,您得像小孩子一样去猜谜。这是我看到宝玥斋新印大字阴符经时的第一印象。

宝玥斋主人,是从一介江湖书友“转正”为出版人的,在编书、印书之前亦是广收各类印本的藏家,对其中优劣评判自有其心得。没见过好书的编辑编不出好书,而不爱书的编辑也编不好书(绕口令~~~),而这两点,正是宝玥斋主人所长。自着手出版后,他更是将其从各路佳印中学得的招法一一付诸应用,且饱经试验,才造就了如今的“融合”手艺。

大字阴符经,虽仅托名褚遂良,但作品人气之高可说爆棚,因着其中大胆灵转之用笔,成为习书人不肯错过的范本。爱书版各种书友问答中,寻求阴符经印本可算高频问题之一,一方面彰显追随者之众,另一方面亦揭示了长久以来缺乏佳印本的尴尬。

这件作品早年即被携至海外,民国期间虽曾有些印本,但限于技术条件,能反映的原作面貌较为有限,其中值得圈点者不外黑白珂罗一种。新中国后相隔大洋,无人再得原迹摄影之一手材料,所以世面印本种类虽多,但均为旧印本与台湾印本之翻印翻印再翻印,原迹面貌已近湮灭。浙江大学《海外藏中国法书集》虽曾取得此作之材料,但因为出版方向的调整,欧美篇至今难产,出单行本的计划几次提上日程又几见废弃,真是磨难重重。之前我回答书友阴符经的印本问题都是统一口径:没有佳印。今天开始,允我重新作答。

说是Fusion Style,先从外套看起,这个风格显然是取自清雅堂珂罗版,简单大方,所谓“恰好足够的保护”,不会喧宾夺主。

这帖子肯定少不了图,不过首先声明,我拍的图色彩上与原书有差距,色调较原书冷、对比较原书大,无法准确还原,请诸君勿看图评价。


 
 书册采用蝴蝶装,封面为依原装印制的包布,签条亦只是在原签上添加了必要出版信息,从设计、装帧、用纸均令人联想到国内印本迄今的高峰——“翰墨瑰宝”系列。
 
阴符经这件作品纸墨均显旧态,纸色很重,之前的黑白印本为了突出墨迹部分,均作了滤光,使得墨色被过度突出,这回印出的墨色保持较为自然,信息量大大提升。

页面原大就不说了,形式上亦采取原装,纸墨均不反光,裱边完整且无多余白边,这应是“原色法帖选”的创例。
 
 拜新时代的采样技术所赐,我们能看到这样丰富的细节,这让我联想到“故宫法书新编”中另一件与阴符经齐名的“褚”名迹——倪宽赞,同样是见到新出的精印后令人重新认识原作面貌。

书法印本,原材料是第一生命力,此言不虚也。那么多大社不肯去谈的版权,如今终被攻克,为此当浮一大白。
 
 宝玥斋最可喜的是针对长年书友反映的网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采取胶版调频网,这一技术成本高、校色难、时间长、对印刷条件要求苛刻,而字帖出版人多追逐短期效益不肯采用,比较为人熟知的只有“翰墨瑰宝”第一辑旧版、“故宫法书新编”后期等极少数精品采用。书友们在忍受够了粗糙的网点处理后,看到这样细腻的效果当如见知音。
 
 
佳音:《禇遂良大字阴符经》的书签儿您题好了?
魏老:题好了(这是草稿,图 14),我这个字写的有点儿唐人六朝写经的手法,是让李向东出版,因为现在《阴符经》供不应求。你看这个不清楚的字里头透露出来的这个方框多好“固”字(图 12),《兰亭序》里的那个“固”字(图 13)就是这个手法。如果写真书能写出这样的“固”,写《兰亭序》时自然就能写好。《阴符经》写好了之后,今后不论写什么书体他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指导,就是说不至于看到一些现象,在用笔的手法上产生混乱思想;就是理解了笔的来龙去脉;就是赵子昂说的千古不变的东西。所谓千古不变,不是不变,是不能乱来,这就是根本。通过《禇遂良大字阴符经》可以看到正确的方法,因为它比较明确。
魏启后先生谈艺录 之三 从汉简中学习王羲之的缘由
图12
魏启后先生谈艺录 之三 从汉简中学习王羲之的缘由
图13
魏启后先生谈艺录 之三 从汉简中学习王羲之的缘由
图14
佳音:它明确是因为它是楷书?墨迹?大字?
魏老:又是墨迹、又是大字、又是真书里头反映出行草的高度,除了这些之外呢,还得有另一个一分为二的看法,他不是真褚遂良。他不是很完美。
佳音:不完美?
魏老:他不完美,得依靠那些一流名家的东西再来丰富他。懂了这个手法,就不至于再糊涂了。人在学什么东西的时候随时都会糊涂,产生混乱思想。有了这个就有了条理,就不会混乱了,就是可以明智地对待各种资料的一些面貌和现象。人拥有大量资料,往往拥有的人不明智,混乱。这个可使人井然有条,不至于认为用笔里头还有什么可以胡来的地方,就是从容自然。
佳音:初学颜、柳、欧好,还是学《阴符经》好?
魏老:所谓初学,儿童初学和成人初学不是一码事,因为儿童初学,他思想不混乱,他是一张白纸。成人混乱了以后就庸人自扰,自己破坏自己。所以我说智慧,你能掌握了这个东西就是有了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安静,就不再狂躁。虚张声势是一种过程,最后发展到打人、杀人、自杀,就错到极点了。智慧能够达到安静,安静当中才能产生智慧,是这么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另外就是:从容、高尚(图 15)。从容必须以高尚为基础,高尚了就不急于名利,不那么看见好处就迫不急待,就从容。所以在从容的心态之下就能做一个高尚的人。这八字真言就是:智慧、安静、从容、高尚,他们又互为因果。
魏启后先生谈艺录 之三 从汉简中学习王羲之的缘由
图15
佳音:为什么您说从容而不说雍容?
魏老:从容、雍容又不太一样,雍容好像是很舒展,如此而已,所以叫雍容华贵。可是从容就义,就不能说是雍容就义,好像雍容是一种自然心态,从容里头有理解、有品德,从容里头包含的更多。“飞花似梦闲步如云”(图 16),闲步如云就是从容高尚,因为闲步是最从容的。他没有什么卑鄙的目的在里头,所以才叫做闲步,不是那么急急忙忙地奔,不是迫不急待,不是饥不择食,不是忘乎所以。“如云”就是刘海粟爱说的那个,“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就是从容高尚。飞花似梦就是智慧和安静,对花开花落,能够理智地理解和感受,不仅是理解而且成了一种感受,是智慧的感受。智慧的感受就像梦一样,实际上是无关紧要,(大笑)哈哈哈…… 无关紧要、至关重要。事实上有些事是至关重要,至关重要是在无关紧要的大范筹里面,哈哈哈……。所以这个至关重要也属于无关紧要里头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这个事情至关重要,应该把它做对做好,但是做不对做不好也无关紧要,这是个大范围。这就好像人生如梦,这是个大范围,可梦也得认真地做,也不能玩世不恭。智慧是个前提,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正确对待,正确对待得有正确的理解为基础。《阴符经》刚才还说到它有不足、不完美,因为还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基础,没有一个东西可以完美地代替一切。说王羲之最好,逢王羲之的帖都临,别人的都排斥在外,这不行。王羲之相对地说他是完美的,作为学习不能这么单纯,而且《阴符经》还达不到那么完美。比如说真禇遂良的这一笔竖钩,(图 17)形状上是一个直钩,但他包含着推势,《阴符经》就没有,这是它明显不完美的地方。在掌握方圆关系上不是讲过吗,就是说草书是这么过来的……,写到这里往这推……,这样练出来就对了(图 01之 7),但是你比着《草诀歌》一甩就不行了。
魏启后先生谈艺录 之三 从汉简中学习王羲之的缘由
图16
魏启后先生谈艺录 之三 从汉简中学习王羲之的缘由

图17
佳音:为什么不直接学王羲之呢?
魏老:因为你从王羲之里没找出这么一个东西来,从这个“偶”字(图 01 之 7)里头找出来了。所以他是这样写的,一笔一笔……那么概括起来就成了这样。这里头还包含这个小点儿往外推,再翻上来,从王羲之帖里头找不出这一个框。他有一个框架,刚才还分析他三次写偶字,这个第一(图 10),这个第二(图 08),这个第三(图 09),所以说要是不善于鉴别,就认为这个最好(图 09),比着这个练(图 09),练成这样(图10)还以为不满意。刚才说米芾那一行题字,三四次写间或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他自己认为,他这里头这么一大篇你找出最好的,找对了就有效,就怕找出最坏的来。刚才说那个“追逐”,他几次追逐都好,而且也可以找出最好的来。(图 05)
佳音:在文物店见到您早期写的怀素《自叙》里面的句子,“醉来信手两三行, 醒后却书书不得”,很有意思。
魏老:我记得我原来写这个字的时候喜欢写成章草,可能写的比较窄,顺着窄下来。到底什么样记不住了,反正现在写出来肯定和那时候有很大差别。这里头也或者是一二字写 的好,到底哪一二个写好就不一定了。
佳音:真得再书书不得吗?
魏老:噢,是从整体说,醒后却书书不得,这个问题不是说每一个字如何如何。这里头牵扯到,比如王羲之《兰亭序》他也说以后写不出来了,不是说所有的字以后都写不出来,就是作为整体,再写不是这样了。以后写的不是那个样子了,不一定就不好。 兰亭序》也应该这么理解,以后写出来不是这样不一定就不好,也许更好。醒后却书书不得,是说这个样儿不能再重复了,达不到,出不来,但是他又有别的样儿。
佳音:其实不能再重复是对的。
魏老:对啊,还是说的一作一貌。相反的是一字万同千纸一面,写一千幅一个脸孔,一个字在什么地方出现老是一个样儿。这是说不好的意思,实际上这话是批评孙过庭的,后人说孙过庭的不足,千纸一面一字万同,实际上不光是孙过庭,很多书家都如此。这个《阴符经》,你看这个竖画也是属于不完美的,再就是它这个指示性如此之强,本来也不完美。通过学它,你能够很理智很清楚毛笔是怎么拔弄的,但是它这个痕迹如此之清楚又是薄弱的一方面。就好像说欧阳询那个横画和黄山谷的横画是一个写法,但是欧阳询就痕迹不清楚了,黄山谷甚至于还出现这种一推再推。这就是说一分为二,《阴符经》交待的清楚是可以学习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件作品的完美性就不够了,也不可能完美,完美只是相对的说。它能够防止人产生一些见异思迁的混乱,就是毛笔的来龙去脉,怎么样才能真正顺理成章。他是这么个东西而不是,比如说他这个横画,你说和欧阳询那个横画也不一致,不一致不等于在方法上,只要是写出来面貌不同,就是手法上的差别。手法上的差别但不至于产生胡来,学了这个就明白了,再学黄山谷的时候就不至于这么顿挫,写横画知道它是推出去的。你看这个横画下笔有一个小小的虚尖,然后比较肥,然后又过来压下来,这个下笔也好,往下压。(图 17)
佳音:这一笔是不是交待的太清楚了。
魏老:不是不允许这样,但是不是必须的。《阴符经》好处是清楚明确,学它的目的就是因为它清楚明确。他的好处之外也可以说不是褚遂良写的,和褚遂良写的有很多地方有差别。再就是他也不是完美的,但是他作为学写字,对用笔的合理性,来龙去脉,头脑清醒这还是必要的。
佳音:您写“沉吟青山”的“沉”字末笔跟《阴符经》上的沉很像。
魏老:不一样,可能钩得高了,钩得高是学的张旭的手法,张旭往上钩的很高,但是你不感觉他高。(图 18)张旭留下来的东西很少,真的东西没大有。《古诗四帖》是假的,张旭好的本子是一个《残本千文》,是一个套帖里头刻的,还有那个《肚痛帖》。张旭留下来的《郎官石柱记》好,刻工不好,有可能是翻刻,但是它能透露出来他的意思。这个就是头脑不清醒的(图 19)。(完)
 
 以效果论,阴符经可以比作不反光版的“故宫法书新编”。
有童鞋投诉偶拽英文,好吧,那就…………再来一个,这回说的是trade-off。
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权衡,其实英文原意更直接:以一换一,得所取失所舍。怎么说呢?
比如这回采取的调频网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无明显网点,细腻处表现力更好,但同时会失去一些锐度,对原材料要求更高。
再比如这回采用的纸墨均不反光,视觉观看舒服,晚间也不受灯光干扰,但因为吸墨率高,也会牺牲一些锐度,并且墨色会显得淡一些,比如“故宫法书新编”印墨迹就是用不反光纸配略反光的油墨,使得字更精神,但观看就要调整角度。
所以,有得必有失,得失之间的取舍是编书人必须要面对的抉择,并无两面讨好的捷径。
另外,有童鞋坚持要听我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这回的色调略有些偏黄,如果我来提建议,墨色会整体调得再浓一点,色彩再冷一点,纸色再深一点,恰好几乎就是我这本来拍走色的照片中呈现得这个样子,当然也就是我个人的偏好而已。

聊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体会到我开题所说Fusion Style之意了。几乎我们在这一册中看到了众多成功范例的汇集和再加工,究竟组合味道如何,还是留给各位自己来亲身品尝吧。
这本书标志着宝玥斋正式迈入碑帖出版的第一步,希望多年以后,能成为我们闪光的共同回忆。
 
 
【宝玥斋---丁鑫】
感谢不版跟论坛书友的支持,因为阴符经所以第一次跟出版社合作,其中碰到了不少问题是原先没有想到的,比如文字的校稿,我们直接打的繁体字很多是不能用的,原本申请书号半个月可以完成的,结果校稿近两个月时间,后来印刷,都试样好了,要采购纸张被告知选中的纸张已经被人全部采购走,只好又换纸重新试效果,最后的函套本打算找一种类似日本清雅堂的纸,但国内很难找到此类,最后找到一家可以从日本进口,但时间上需要一个月时间,根本无法再等,最后只能用了美国进口的牛皮纸,这种新纸打开容易翘,所以大家收到后可以压几天,让纸吸收当地的湿度,就会慢慢平整。经过这次的体验,以后的书也会比较熟路,目前谈了几个墨迹的版权,如果能拿下还希望不版能参与印刷的监制,争取做的好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