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细菌性病害泛滥且难治?三问找答案

 笨笨迪 2017-05-17

细菌性病害是蔬菜上常发的一类病害,然而,近几年来细菌性病害似乎有泛滥的趋势,而且菜农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越来越束手无策。

很多菜农向记者反映,即使看对了症,有时用药后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瓜类上的细菌性流胶病、茄果类上的细菌性髓部坏死,这两类细菌性病害成为了当前蔬菜管理中的两大难题。

为何细菌性病害泛滥且难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菜农不妨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你是否保护好了这些“口”?

植株的任何部位都存在许多“口子”,如气孔等自然孔口,还有一些因摩擦、整枝打杈、自然脱落、害虫咬噬等造成的伤口,这些“口子”都是细菌侵染的通道。比如黄瓜、南瓜等,茎蔓、叶柄上多有体刺存在,相互碰撞便会产生伤口,再如番茄、辣椒等拿掉多余的枝叶,也会造成伤口,伤口出现,体液(即营养物)外渗,这便给细菌提供了绝佳的繁殖和侵染条件,保护不住这些伤口,便阻挡不了细菌的蔓延。

你是否控制好了湿度?

从病害三角来看,病菌的侵染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湿度,即在有水滴、水膜及高空气湿度等覆盖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入。在生产中,大量存在着作物吐水、棚膜滴水、高湿结露的情况,这些都会令植株体表出现水膜或水滴,一旦伤口被水膜浸润,细菌便会迅速侵染。甚至在有水膜存在的条件下,细菌也会从自然孔口如气孔等入侵为害。因此,控制不好湿度,细菌性病害也就控制不住。

你用的药剂是否合理?

目前,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有很多种,如抗生素类、有机(无机)铜制剂类、叶枯唑、噻枯唑、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可选择的药剂这么多,但是很多菜农却是连续用药,同种药剂连用多次,让细菌快速产生抗药性,也难怪很多细菌性病害打不住。

另外,不同的药剂作用机理不一样,如抗生素类药剂,具有内吸性,可被吸收后杀灭植株体内的细菌,如铜制剂,利用铜离子的强氧化性使细菌菌体溶解,如生物类农药,以菌抑菌预防细菌侵染。在预防时可用生物类农药,或用铜制剂进行保护,在治疗时,可用抗生素加铜制剂进行内外同杀。

老刀网编辑:李娜;植保技术交流学习请加农管家小编微信号:laodao2020)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