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霰弹枪

 dongchang 2017-05-1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斗部队对霰弹枪的需求量增大,而在美国国内分担守卫职责的部队、宪兵和其他部队也需要使用霰弹枪,因此战斗霰弹枪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使用霰弹枪训练航空机枪手和海军防空机枪手使得这种枪支需求更加迫切。于是军方不仅从武器制造商订购霰弹枪,有时也从体育用品商店购买霰弹枪。

  欧洲战区和太平洋战区使用的霰弹枪在用途方面差异很大,霰弹枪在欧洲和北非主要用于战线后方的宪兵和分配补给仓库或战俘营的警卫使用,而在太平洋战区,霰弹枪在丛林战斗中成为了一种有吸引力的武器。由于日军常在晚上对目标发起自杀式攻击,海军陆战队发现用霰弹枪来保护机枪阵地更实用,同时也用这种武器在夜间保护指挥所。1944年,海军陆战队批准每个陆战团部和勤务连拥有100支温彻斯特M1912和M1897“防暴”霰弹枪用于保卫使用或配发给需要的团属单位。

  在一些战斗中,陆战队发现霰弹枪的短射程是一种优势而非劣势,可以开火射击而不需要担心会对侧翼部队造成伤害。虽然海军陆战队主要使用M1897和M1912 霰弹枪,但这两种霰弹枪都可以安装一把刺刀以符合陆战队对锋利武器的喜爱。不论是在陆战队还是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能看到相当数量的M11防暴枪。

  温彻斯特M1897霰弹枪

  温彻斯特M1897霰弹枪是一种由著名美国枪械设计师约翰·勃朗宁设计,美国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生产的唧筒式及外击锤型设计霰弹枪,由温彻斯特M1893改进而来。


  制造于1918年的温彻斯特M1897霰弹枪,20英寸枪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温彻斯特公司改进了原有的霰弹枪,将枪管缩短到20英寸(508毫米),然后在枪管上套上一个开有许多小孔的金属套管, 套管前端有安装刺刀的W形刺刀座,以便霰弹枪也能够用刺刀突击和进行白刃战。


  温彻斯特1922年制造的温彻斯特M1897堑壕枪和一把温彻斯特制造的M1917刺刀。M1897堑壕枪在二战早期获得频繁的使用,特别是在远东的丛林当中,由于被证明是一种极好的近战武器,获得了海军陆战队的喜爱

  由于该枪改制后的长度较短,在白刃战中容易吃亏,所以该霰弹枪选用较长的M1917步枪的长刺刀。1917年,美国陆军把改进后的温彻斯特1897型霰弹枪和其他霰弹枪同时装备用于堑壕战,因此这些霰弹枪都被人统称为堑壕枪。


  1922年温彻斯特制造的M1897堑壕枪和1944年中期美国国内制造的M1卡宾枪对比

  温彻斯特M1912霰弹枪

  温彻斯特M1912霰弹枪是一支由美国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生产的唧筒式、内置式击锤设计及外部管式弹仓供弹的霰弹枪,它的管式弹仓在枪的底部以进行装填。美军在一战中大约购买20000支作为军用型使用。和民用型相比,军用型枪管更短且安装有隔热罩,装有刺刀座以便装上特制的M1917刺刀。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购买了超过80000支M1912,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区。M1912的防暴枪版没有枪管隔热罩和刺刀座,被陆军购买后,用于警卫用途, 海军同样有购买和使用,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版本则保留了枪管隔热罩和刺刀座。


  1946年生产的温彻斯特M1912堑壕枪

  雷明顿M11霰弹枪

  勃朗宁于1898年发明了第一种实用的自动装填霰弹枪,他首先向温彻斯特推销,然而由于温彻斯特老板的保守和利益分配上的分岐,导致合作破裂。勃郎宁转向雷明顿公司,但悲剧的是雷明顿董事长突然死亡结束了双方的合作可能。勃朗宁随后转向比利时的国家兵工厂,FN短时间内就生产了第一批FN的勃朗宁自动装填霰弹枪,称为勃朗宁自动5型,或简称为A-5。勃朗宁自已订购了1万支A-5霰弹枪以在美国销售和分销,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这种枪总计卖出了1万支。后来勃朗宁要求FN公司将制造和销售权卖给雷明顿公司以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这种霰弹枪,而FN则有权在全世界制造A-5霰弹枪。1906年, 雷明顿以勃朗宁设计的自动装填霰弹枪为M11型开始生产,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47 年,共制造了超过80万支。


  1943年生产的雷明顿M11霰弹枪,枪管前端带有一个单珠前准星

  在战争期间,美国战争计划人员采购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像许多其他型号霰弹枪一样,雷明顿M11霰弹枪也由美国军方进行了使用。基于M11基本型,还有多种改进型号,包括既配发给前线战斗使用, 也配发给防暴或看守战俘的警卫人员使用的雷明顿陆军M11型霰弹枪,这种型号基本忠实于原型M11型但枪管长为20和26英寸,陆军航空队则使用M11微小改进型以训练航空机枪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