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在北齐就已经进入中国艺术史,在唐代,牡丹不仅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之中,而且成为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正是由于牡丹的富丽与唐人的喜爱,宋代周敦颐评其为“花之富贵者也”,明清之后牡丹俨然有从“国色”变成“国花”。 牡丹为唐代以来的文人墨客所不断吟咏,画家则将牡丹在艺术史的脉络中不断演化,历代牡丹绘画精品颇多。细观传统牡丹题材绘画,或担当国色,雍容富丽;或裹挟文心,清新隽秀;或笔墨老辣,雅俗共赏。 牡丹最早进入人们的生活是作药用,因其花冠大、颜色多、雍容华贵、艳压群芳而被誉为“花中之王”,明清以来,人们多视牡丹为‘国花’。在国人心中,牡丹是幸福美满、吉祥富贵的象征。 北齐杨子华画有牡丹,到了李唐时期,边鸾、周昉、冯绍正、于锡、刁光胤等画家都有画牡丹的经历。”宋、元、明、清从传世作品和文献记载可知,李公麟、赵昌、赵仲佺、易元吉、张希颜、崔白、马远等都曾画过牡丹。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等以文人逸气挥写牡丹。晚明的徐渭(青藤)、陈淳(白阳)将水墨牡丹发扬光大。”近现代牡丹画名家中有居谦、吴昌硕、任伯年、张大千、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谢稚柳、陆抑非、杨善琛、赵少昂、唐云、王子武、欧豪年、何水法、陈世中、方楚雄、霍春阳、张韶石、张剑萍、郭愚安、陈滞冬、印严等人,现代延续了牡丹妍美的创作方式,精工富丽。 |
|
来自: YANG158798 > 《绘画欣赏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