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和哈佛学生的这些差距,再不明白会影响孩子一生

 飞向原野ov60ii 2017-05-17

周一到周六早上7点,小酌一篇,开启新的一天


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位非常优雅好学的妈妈最近跟我推荐,快去看看《国强少年强》这篇演讲哦,讲得太棒啦,哈佛女孩许吉如,简直刷新了我对90后的认识啊!


鉴于我对这位妈妈的信任,我立刻搜来看,特别惊喜。但惊喜的背后,我忍不住想起之前看过的《演说家》第二季的冠军刘媛媛的演讲《寒门贵子》,正因为刘媛媛的演讲,我放弃了追《演说家》这档节目,但许吉如的演讲,却又让我开始粉它,这是为什么呢?


好,我先从这两个女孩说起 。


从表面上看,哈佛的许吉如是知性优雅白富美:


 


而刘媛媛是微胖女学霸:



在看到许吉如时,我们的内心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样的:



了不起啊!哼,不就是长得漂亮点,学习好一点,还不知道……

 

看到刘媛媛时,很多人的表情是这样的:



哇,长得这么朴素,一定和我一样,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快抱抱。

 

可是,看完许吉如的演讲时,我们的表情是这样:



哇吼,好棒哦,简直是神作!鼓掌。不愧是美女加才女,我服。

 

看完刘媛媛的演讲,我们是这样的:



说得好对啊,我感觉自己又一次被掏空了,可是……可是……这槽我吐过八百回,越吐越伤心啊。


同样是点击量过亿,同样是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可为什么刘媛媛比许吉如差那么多呢?我们今天就单从这两篇演讲稿上,分析一下她们的距离。


没看过的童鞋,可以在文章末尾自己补上两篇演讲稿的视频。



名校 + 毕业 = 成功学?



许吉如和刘媛媛的演讲共同点很明显,开头,用一个生活气息极强的例子引出,都给人接地气的感觉。


接下来的话提,就关注度来看,许吉如站在海外留学生的立场,讲述中国国力增强对留学生信心的作用;刘媛媛则是讲在阶级固化的今天,如何突出重围,通过奋斗获得经济基础和尊严。她们的话题,一个是达则兼济天下,一个是穷则独善其身。这两者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从受众来看,留学生群体和广大的奋斗在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和大学生相比,后者的数量明显占优势。如何在大城市体面地生存下来,无疑是绝大多数人要面对的困境。所以,论接地气,显然刘媛媛的演讲更甚。


但许吉如的安全感,是基于家国的思考,她站在人性的高度,告诉大家,国家的强大带给自己和其他留学生的是自信,是话语权,是即使不用太过努力也能被人尊重的身份。反过来,她套用了梁启超的“国强少年强”,她说:“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中国少年强。”把个人的奋斗和家国命运的辩证关系结合起来,真的高屋建瓴,有感受。



刘媛媛的奋斗史,是从整个社会的收入和分配不公,说得义愤填膺,也切中了每一个平凡人的心事。的确,我们许许多多个个体都是她口中那些即使奋斗再努力,也不如北京卖两套房的人,她的这一段演讲,很不错,接地气又挑战现实,提出问题。


但是接下来,她的演讲就开始出问题了,她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出来,至少这个方法不是普遍性的,她只是在强调,自己和两位哥哥都是名校毕业,然后在大城市获得了尊严,可别忘了,你这只是个例啊?而且,你们三个是怎样奋斗的呢?刘媛媛没有说,她只是强硬地告诉大家,生活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向上,一种是向下,可她忘了,即使对于她自己和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选择只有“不得不”。我想,如果刘媛媛说自己努力是因为不得不努力,这比她现在大喇喇地说自己的努力更好。


只有答案,没有结果的奋斗是鸡汤;只喊口号、扛大旗的奋斗是成功学;只有发现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的才是真正的好演讲。而刘媛媛的故事,顶多只能算是满足了大家逆袭幻想的成功学。


请大家对比刘媛媛的《寒门贵子》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什么后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因为在马丁路德金高呼着“我有一个梦想”的背后,他在大声地号召着人们站起来,为公平抗争!这也是为什么白人统治者害怕他,要暗中谋杀他的原因,马丁路德金在看似愤怒的演讲下,给美国的黑人们指明了出路!而刘媛媛的演讲,更像一篇泄愤的帖子,最后加一个奇迹般逆转人生的尾巴,这差距,实在是太可怕。



所以,在看完两个女孩的演讲,我们可以发现,许吉如和刘媛媛,一个站在家国角度,一个站在成功学角度,高下立见。


有人问,发现问题,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实力?我同意,但我更愿意看到,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培养出的学子不仅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更应该善于解决问题。不然,我们只能一个劲儿地骂人,哭天抢地,谁来解决矛盾,找到出路呢?


所谓北大才女,拜托,除了愤怒,你应该有更多。


比较毁心态

不比毁心智


比较,是一个有点残酷的词,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比较,跟自己比,跟别人比。比美貌、比时髦、比身材,比谁老公挣钱更多、比谁孩子优秀等等等等。如果你不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比来比去,把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痛苦中去。


刘媛媛写的文章,就定位在和别人比。首先,她把自己和“花露水事件”中的有钱女学霸比(虽然她自己不承认),满满的愤懑。后来,她把自己的农村无背景经历晒出来,和别人的有背景有身份比,满满的苦逼。再后来,她又把自己和两个哥哥通过努力的成果拿出来,和广大屌丝相比,满满的春风得意。可以发现,她的心态随着比较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刘媛媛从站上台到谢幕,短短的几分钟,一个名校毕业的愤青形象跃然屏幕。


可刘媛媛,如果说到比较,你比得过来吗?就拿同样是北大校友来说,即使你家境殷实,你比得过奶茶妹妹吗?你能嫁进京东做老板娘吗?你要是去比较,想想李彦宏,你可以再创造一个百度吗?


以高情商著称的何炅曾经说过:



横向比较,最大的害处就是他让你变得浮躁,变得心态失衡,变得敏感又伤感。


尤其是对于孩子,有的父母天天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你看,那个谁谁家的孩子又比你考得高”“你看,那个谁谁家的孩子竞赛获奖了”“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就算成绩不如你,可他比你听话”。天天沉浸在比较中,孩子丧失的是自信,丧失的是对家长的信任,丧失的是学习最本质的乐趣。尤其在孩子的叛逆期,你越是比较,他越是反感,说不定会朝相反的方向去做。如果你非要比较两个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先找到你的孩子比另一个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说,“这方面你是比他好,可在另一方面,你也要向他学习,比如……”这样说,孩子更容易接受。


那么,生活真的不需要比较吗?其实有时候,比较是一种进步和反思,是你对生活创造性地再造。


许吉如在《国强少年强》中,就把中国公民的安全感和以色列公民的安全感进行了比较,这种比较,不是基于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不是基于某种忐忑的心理,而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她比较的是对生命的看法,是对家国的关切,是对人最基本生存权利的关心。如果没有这样的比较,你怎样思考生命,变成一个更加明理懂事的人呢?


孩子不仅需要许吉如似的思考,而且非常需要,这是一个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能否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一个有眼界、有关怀的孩子,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忠于生活。



但这样的比较不简单,需要家长来引导。比如,你带孩子去逛动物园,看到蚂蚁和大象,你是否能给孩子比较比较庞大和渺小的力量?在冬春交际之时,看到迎春花冒出新芽,是否可以给孩子比较新生和衰老?在孩子被老师批评,陷入悲伤时,你是否可以把优点和缺点的不同和转化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一城一池的得失无关紧要?


比较,这种思维方法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比较的内容。运用好许吉如似的比较,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平和,平和是最伟大的力量,就像水滴石穿、以柔克刚。



 

在许吉如爆红之后,有网友人肉了她的出身,据说是相当厉害,所以,有人会说吉如可是演讲高手,她一路表演到大,大大小小的演讲无数次,她比刘媛媛讲得好,讲得立场更高,那是很自然的呀。可是,演讲的技巧可以练,但演讲的内容和演讲背后的心境和思考,是无法靠演技、靠经历去弥补的。


我身边也认识一些优秀的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从未可以谈过他们的出身,他们不需要同情,他们在谈起乡村的时候,抱得是一种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态度,甚至比起城里的同学,有一份更多的自豪感。而刘媛媛时刻谈及自己的出身,并把这事拿出来挂在嘴边,这恐怕不是真正的自信。所以,到底是别人介意你的出身,还是另有其人,刘媛媛,归根结底,最看重自己出身的人,恐怕是你自己。



从这两篇演讲中,两位女孩对人生的理解的确是存在距离,但这并不是说,北大就比不上哈佛(就世界大学排名而言),我相信,在北大有更多在思考民族、家国、生命的学子,但我担心的是,我见到的只关心自己能否成功的人尤其多。


就像高晓松常说的,“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就是这个意思。生活中的成功我们要争取,可如果一门心思埋头关注自己,就会像黑暗中的蝼蚁,很难发现光明,给心找到安适的栖息之所。


所以,如果非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我愿意,我们每一个孩子既能实干,又能飞扬,愿他们都能心怀天下,脚踏实地


许吉如演讲《国强少年强》视频


刘媛媛演讲《寒门贵子》视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