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手艺】女人如花,旗袍是最好的绿叶

 kuailedexiaobianfu 2017-05-17

典雅、温婉、贤淑、清丽……提起旗袍,人们总会想起这些被中国传统审美所推崇的气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将中国女性从束胸裹臂的旧貌中解放出来,让女性的体态和线条之美充分显现。几经沉浮,如今旗袍重新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众多社交场合的礼服。

 

从事旗袍定制行业的张济鏻,对于旗袍之美的欣赏与追求,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是否好看”上,而是要让旗袍显出人的“精神气”。他对旗袍制作传统的坚持,也没有停留在“术”,而是到了“道”的层面。虽然张济鏻如今已经开设课程教授学员,但在接受采访时,他并不热衷于讲述旗袍制作的具体步骤和工艺,而更愿意分享他对这门手艺的思索。

 

张济鏻学美术出身,曾经在日本的企业工作了几年,8年前回国后从事服装设计与制作,由此窥见了旗袍之美。



张济鏻作品

 

张济鏻对于旗袍之美的发现,最初并不是源于对旗袍工艺和文化的深刻了解,而是在一个定制旗袍的店里当经理时,被女性对旗袍发自内心的爱所打动。

 

“天津曾经是纺织重镇,在那种背景下,天津的旗袍制作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天津女性对旗袍的爱是深入骨髓的,这和历史相关,更与追求美的天性相关。我最初决定从事旗袍制作时,也考虑到了市场因素,那时人们对旗袍的喜爱正在复苏,但最让我心动的,是女性看到旗袍时眼中的那道光。”张济鏻说。

 

研读前人关于旗袍的著作、拜访老师傅、购买民国时的旗袍进行研究……张济鏻由此开始了他学习旗袍制作的历程。张济鏻为人严谨、认真又爱思考,基于现实又懂得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他把买来的民国时期的旗袍拆开进行研究,之后被老艺人的态度所感动。

 

“那些旗袍至少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不管面料、工艺如何,做工都绝不马虎。比如一个小的心形盘扣,是用六个特别小的棉球做成的,而现在的不少制作者,只是搓两个对付一下。旗袍有的部位是用糨糊粘上的,我撕开那些部位时,那种刺啦刺啦的声响震动着我的心。以前的糨糊都是自己做的,要用温度合适的水一遍遍烫,直到把糨糊熬出筋道。我甚至能想象,一位老艺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只为了熬制糨糊,以确保做的衣服多年后不会因为他的疏忽而出现质量问题。”张济鏻说,这是这个行业里的手艺人应该有的本分,也恰恰是如今很多人做不到的。



制版

 

“过去旗袍量体采用‘采寸法’,即一寸一寸地量,量完之后,根据得到的数据直接在布料上画版。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需要对数据做出整合,整合就需要经验。现在的年轻人急于求成,很少有人能像以前的学徒那样,花上几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对于手工旗袍“定制”的独特理解,张济鏻对传统旗袍的制作进行了诸多变革,将以前一些需要靠经验把握的步骤进行量化,人体立体裁剪即是其中之一。

 

“人体立体裁剪,是将胚套在人的身上,直接进行裁剪——这种方式能最直观地体现出人体的差异。”张济鏻介绍说。

 

这种裁剪方式的难点,在于对手工旗袍定制的理解。张济鏻说,手工旗袍制作,其实就是给人做一层“皮”,而且这层皮要能凸显身体原有的美感,调整体型、体态上的缺点,让人体的结构比例在视觉上达到最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清楚地知道人的肌肉、脂肪甚至骨骼状况。

 

“比如,人的脊柱都有天然的生理弯曲,而每个人的弯曲程度各不相同,旗袍定制要呈现出这些细微的差别。现代化的工业制版理念,是将服装从外往里套,而我理解的旗袍定制,在设计时是从人的骨骼往外做。”张济鏻说。

 

虽然张济鏻一直致力于将现代化的理念融入旗袍制作中,但他坚持传统中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提出了“道”与“术”的概念,在他看来,“态度”是这一行的“道”,具体的制作方法则是“术”,“由道而术,术才能精。很多人执著于对术的追求,不肯在一针一线上花费那么长的时间。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你跟他们讲‘境界’,他们不理解,觉得你特别虚。”



缝盘扣

 

徒弟觉得他太严格,而他觉得自己不过是要求徒弟“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对从事的行业负责、对顾客负责”,要求并不过分。因为这种分歧,这些年张济鏻收过几个徒弟,但最后都走了。如今张济鏻已经开设课程教授学员,而且发现学员的主动性比徒弟更强。即便如此,如果遇到合适的,他还是愿意收徒弟,以便更完整地传授自己的理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针一线都是情,这是张济鏻所追求的境界。在这个机械化批量生产盛行的时代,张济鏻坚持手工制作。张济鏻做的旗袍,绣和缝的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仅仅是缝制滚条、盘扣等辅助性工序,就需要两个熟练工人花费两天半的时间。

 

现在做旗袍可以用电脑制版,但张济鏻喜欢用铅笔画。他认为,只有手工制版才能用线条呈现出那种纯熟、圆润的美感。在他看来,手工制作时,人的感情融入其中,旗袍因此才有了魂,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看上去好像是立起来的,“所谓的技艺,到最后拼的其实都是底蕴。”



熨旗袍

 

从事旗袍定制行业这些年,张济鏻最享受的,是客人从试衣间里走出来时脸上的笑容。他记得,曾经有一位女士,因患乳腺癌切除了乳房,为参加婚礼而定做一件旗袍。这位女士来时佝偻着腰,穿上旗袍后整个人都显得挺拔了,脸上带着从心底满溢出的笑容,仿佛忘记了平时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完美。

 

“我做旗袍,追求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漂亮,而是对人体的修正和与人的般配。我做的旗袍,要能体现出精神气儿。女人都是花,一件合适的旗袍,是真正的绿叶。作为旗袍定制行业的从业者,我应该做的,就是给这朵花增添光彩。”张济鏻说。

 

因为制作的成本过高,加上张济鏻如今既负责技术又要从事他并不十分擅长的营销工作,所以生存和发展是对他的严峻考验。即使如此,张济鏻还是坚决地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那他一定不改初心。

 

本报记者 李宁 摄影记者 赵建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