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无忌:我只要赵敏,因为我是佛

 昵称20041990 2017-05-17

(文末链接有郭靖、杨过和韦小宝的评述)

在金庸小说创作过程中,《倚天屠龙记》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往前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奠定了金庸小说厚重的深度;往后是《天龙八部》,将金庸的佛教思想发扬光大。

此外不为人知的是,《倚天屠龙记》里出现的人物角色仅次于《鹿鼎记》,虽然有不少配角没头没尾,但从中可看出金庸创作野心之不断增长。曾经提过,《倚天屠龙记》之所以以「记」来写,是出自《史记》,不同于《射雕英雄传》之「传」是写人物传记,《倚天屠龙记》是写一群人的大时代,当然由于金庸此时笔力尚未全胜,这本书中有不少地方是有缺漏的,这个问题直到金庸第二部「记」《鹿鼎记》时才有改变。

纵然如此,《倚天屠龙记》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而它的主角,张无忌,则是武侠小说史上为数不多的佛子形象。

一 张无忌与赵敏

张无忌为什么会选择赵敏?很多读者都会疑惑于这个问题。就连张无忌自己也不例外:

原来他(张无忌)适才间刚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娶了赵敏,又娶了周芷若。殷离浮肿的相貌也变得美了,和小昭一起也都嫁了自己。在白天从来不敢转的念头,在睡梦中忽然都成为事实,只觉得四个姑娘人人都好,自己都舍不得和她们分离。他安慰殷离之时,脑海中依稀还存留着梦中带来的温馨甜意。

这段话出自第二十九章《四女同舟何所望》,赵敏、周芷若、殷离和小昭四个姑娘人人都美丽至极,也对自己颇有情意,若是能享齐人之福,那自是最好不过。但一方面金庸虽写的是古代社会,却用的是现代人价值观;另一方面金庸也特地在书中点明,明教中人往往只娶一人——因此张无忌在书中必然只能选择一位。

那么他选择谁呢?

其实不必疑惑,毫无疑问是赵敏。

世间男女在一起,往往会被对方的特质而吸引,但特质只是人身上的一部分,会吸引旁人,能否互相包容、互相接受彼此的缺点,这才是两个人产生感情并持久下去的基础。而既然会向对方展现缺点,那必然是毫无负担和距离,不必担心什么便可以最真实的自己示人的。张无忌和赵敏就是如此。

张无忌是明教教主、是张三丰的徒孙,是抗元的最高领导人;赵敏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汝阳王之女,是历史上朱元璋最忌惮的元将王保保之妹,自己也始终站在剿灭六大派的第一线。那剩下三位呢?周芷若是峨眉派掌门,和张无忌属于抗元统一战线;殷离是金花婆婆的徒弟、张无忌的表妹;小昭是波斯明教教主、明教紫衫龙王之女、张无忌的婢女。

从人物关系看起来,张无忌无论是和周芷若、殷离还是小昭,关系都比和赵敏更安全,彼此理应更加亲密,但为什么张无忌偏偏会选择赵敏,而且是义无反顾呢?难道只是因为赵敏够主动吗?

因为张无忌也被赵敏吸引了。

元大都的火锅店,第二十七章《百尺高塔任回翔》里,赵敏跑来和张无忌吃火锅,问他如果自己杀了周芷若,他会不会报仇,张无忌想了想,说:

「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华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不该说是空智大师、铁琴先生这些人;也不该说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该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类的人物。这中间阴错阳差,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甚么用?我爹爹妈妈总是活不转来了。赵姑娘,我这几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

《倚天屠龙记》全书四十章,在后半部分才让张无忌第一次说出自己内心所想,正如金庸随后写道:「这一番话,他在心头已想了很久,可是没对杨逍说,没对张三丰说,也没对殷梨亭说,突然在这小酒家中对赵敏说了出来,这番言语一出口,自己也有些奇怪。」

为什么不愿对别人说?只对赵敏说呢?

我想答案在这里已经快要出来了。

只有在赵敏面前,张无忌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有朋友说,张无忌始终忘不掉朱九真,他喜欢赵敏只是因为她是朱九真的升级,其实不然,他喜欢上朱九真时,朱九真只当他是一个小厮,从未想过他的身份,他被朱九真欺骗时,却惊觉朱九真和她父亲看中的只是张无忌乃谢逊的义子,而屠龙刀在谢逊手上。

再往前看,张无忌送了杨不悔到杨逍处「便往山深处走去」,只因杨逍听说他是武当派弟子,心下有了愧疚。张无忌见杨逍如此,自不愿甘居人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张无忌实在是不愿受到这些身外之身份的影响。

周芷若虽然爱他,可周芷若也爱他的教主身份,第三十章《新妇素手裂红裳》里,周芷若看到元朝皇帝和皇后出行,心中想到的却是日后张无忌挥师北上,复我汉人江山,自己也能成为皇后:「韩林儿拍手道:『那时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杨左使和彭大师便是左右丞相,那才教好呢!』周芷若双颊晕红,含羞低头,但眉梢眼角间显得不胜欢喜。」

这一笔实在是妙,赵敏是兵马大元帅汝阳王的女儿,从小就去征讨群雄,手上有无上权力,却愿意为了张无忌而扔下一切;相反周芷若在张无忌身旁,却总是渴望着权倾天下——只因赵敏虽有权力,但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实无权力欲,可周芷若却恰恰相反。

同样之于殷离,张无忌是曾阿牛,而她爱上的是那个凶狠的「张无忌」,第四十章《不识张郎是张郎》里张无忌也懂了:「张无忌陡地领会,原来她真正所爱的,乃是她心中所想像的张无忌,是她记忆中在蝴蝶谷所遇上的张无忌,那个打她咬她、倔强凶狠的张无忌,却不是眼前这个真正的张无忌,不是这个长大了的、待人仁恕宽厚的张无忌。」

那么之于小昭呢?这就更明显了。从小昭和张无忌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她对张无忌的称呼就没有变过:「公子」。第二十章《与子共穴相扶将》,小昭第一次出现,自报姓名:「公子爷,我叫小昭。」第三十章《东西永隔如参商》,小昭在全书中最后一句话,此时她已经当了波斯明教教主:「我命人送各位回归中土,咱们就此别过。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体康宁,诸事顺遂。」也就是说,对小昭来说,张无忌从来都不是张无忌,他只是自己的公子,自己只是他的丫鬟。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看出来,只有在赵敏前面,张无忌才不需要那么多的枷锁身份,他只是自己,只是那个张无忌,无所谓其他的张无忌。所以张无忌会爱上她。

那么为什么张无忌如此不热爱那些加在他身上的东西呢?

因为这些都是「名」,不是真我,而张无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佛子。

二 张无忌与胡青牛

对张无忌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是自己的父母吗?儒雅的张翠山还是狡黠的殷素素?都不是。

是自己的义父吗?是谢逊的学究天人还是他的暴力狂躁?都不是。

是自己的师公吗?是张三丰的谦冲淡泊还是他的深不可测?都不是。

那是谁?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对张无忌影响最大的人其实是胡青牛。

胡青牛号称「见死不救」,只因他向来只救明教中人,其实早年不是的,第十二章《针其膏兮药其肓》里他自述道:「在我少年之时潜心学医,立志济世救人,可是救到后来却不对了。我救活了的人,竟反过面来狠狠的害我。」而他非明教中人不救,只因其妻王难姑擅长下毒,一心要和胡青牛比试是他医道高明还是自己的毒术厉害,胡青牛实在是不愿王难姑再去毒人,才立下非明教中人不救的规矩:「于是我立下重誓,凡非我明教中人,一概不治,以免无意中坏了难姑的精心杰构。要知我夫妇都是明教中人,本教的兄弟姊妹,难姑是无论如何不会对他们下手的。」由此可知,这位胡青牛实在是一名真正的医生。

张无忌不喜欢武功,也不喜欢权力,他喜欢救人。在遇到胡青牛之前,他是张翠山的儿子、殷素素的儿子,是武当派掌门的徒孙,是天鹰教教主是外孙,是金毛狮王谢逊的义子,他身上光环那么多,对他来说却没有用。

他第一次展现自己价值,是在蝴蝶谷,是学了胡青牛的医术后,救了常遇春,然后又救了那许许多多的武林人士。

胡青牛对他来说实在是半师半友极为亲近之人,自学得胡青牛一身医术和王难姑一身毒术后,张无忌的念头就很明显了,自己要用医术和毒术救人。正应了张三丰的那句话:「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但自从张翠山死后,张三丰自己也未免犹豫:「可是自从张翠山自刎而亡,他心伤爱徒之死,对天鹰教不由得极是痛恨,心想三弟子俞岱岩终身残废,五弟子张翠山身死名裂,皆由天鹰教而起,虽然勉强抑下了向殷天正问罪复仇之念,但不论他胸襟如何博大,于这『邪魔』二字,却是恨恶殊深。」

张无忌却没有。

在蝴蝶谷的经历可以说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事,在这里他意识到了生命的价值。正邪对他来说已经模糊,但是生命在他心中仍然是最可贵的,他不愿报仇,不愿去杀那些逼死自己父母的,也不愿杀了金花婆婆给胡青牛报仇,甚至在后来,他还说过:「我生平最恨的是那个混元霹雳掌成昆,可是他现下死了,我又有些可怜他,似乎倒盼望他别死似的。」

这句话是在火锅店说的,就如上文的引用,张无忌和赵敏在小火锅店中,最为无拘无束时说的那番从未对他人说过的话:

「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华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不该说是空智大师、铁琴先生这些人;也不该说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该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类的人物。这中间阴错阳差,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甚么用?我爹爹妈妈总是活不转来了。赵姑娘,我这几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

对张无忌而言,原谅和宽恕比一切都重要,他有慈悲之心,他对生命极为重视,他是佛子。

同样是父亲死亡,郭靖复仇、杨过想要复仇,而张无忌呢?

在第十章《百岁寿宴摧肝肠》里,殷素素对张无忌说:「这里许许多多人,一齐上山来逼死了你爹爹。你别心急报仇,要慢慢的等着,只是一个也别放过。」张无忌一对小眼从左至右缓缓的横扫一遍,他年纪虽小,但每人眼光和他目光相触,心中都不由得一震,然而他说:「妈!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活转来。」

张无忌没有想过要报仇。

以德报怨。

张无忌从出生就带着原谅和宽恕的悲天悯人。张无忌出生那天,谢逊突然发疯,自华佗创设五禽之戏起,少林派达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给他骂得一文不值,自唐而宋,逐步骂到了南宋末年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骂到了郭靖、杨过,连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也没能被放过。

情急之下,殷素素正要生子,张翠山一人也绝非谢逊对手,眼见要死,小婴儿哭啼了。

在第七章《谁送冰舸来仙乡》里这样写:「只听得婴儿不住大声哭嚷,突然之间,谢逊良知激发,狂性登去,头脑清醒过来,想起自己全家被害之时,妻子刚正生了孩子不久,那婴儿终于也难逃敌人毒手。这几声婴儿的啼哭,使他回忆起许许多多往事:夫妻的恩爱,敌人的凶残,无辜婴儿被敌人摔在地上成为一团血肉模糊,自己苦心孤诣、竭尽全力,还是无法报仇,虽然得了屠龙刀,刀中的秘密却总是不能查明……他站着呆呆出神,一时温颜欢笑,一时咬牙切齿。在这一瞬之前,三人都正面临生死关头,但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起,三个人突然都全神贯注于婴儿身上。」

谢逊此生极苦又暴躁,只在三次有过真正的平静。

第一次是追杀成昆时遇到少林寺空见神僧,空见为了感化谢逊,不愿还手,任由谢逊将自己杀死,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感怀了他,书中写道:「他叫我杀人之际有时想起他。」正因这等大慈悲,让谢逊这样一个狂傲不驯的人,居然对空见佩服有加:「张翠山以往听他畅论当世人物,大都不值一哂,能得他骂上几句,已算是第一流的人物,要他赞上一字,真是难上加难,想不到他提及空见大师时竟然如此钦迟。」

第三次是谢逊和成昆最后一战,心愿了结,终于放下恩怨,皈依我佛。

而第二次便是张无忌的出生。因此张无忌从出生起便带有佛的气息。

三 张无忌与倚天屠龙

张无忌似乎始终处于两个对立面的分界线。

他的父亲是正教侠客,母亲是魔教妖女。

他出生在冰火岛,「这岛上既有万载玄冰,又有终古不灭的火窟」。

他身处「射雕三部曲」前两位主角的平衡点。郭靖,一身正气,有儒家之风,一手降龙十八掌至大至刚,正义凛然,除恶扬善,堪称一代大侠;杨过,至情至性,和黄药师平辈论交,不羁礼法,自创的武功也是黯然销魂掌,不拘一格天性使然有如道家魏晋遗风。而张无忌的武功,则是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

九阳神功出自少林寺,书中有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有别于「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馀」的《九阴真经》,九阳神功是天下至阳,正如佛教见大性空的法门,光芒万丈。

乾坤大挪移则更易理解,《易》有八卦,其中天乾地坤,正是最为对立又最为调和的一组,身为正派武当张翠山和邪派明教殷素素的后人,张无忌从出生起就处于二者之间,自然担负着调和二派的重任。

《倚天屠龙记》书名「倚天」与「屠龙」。「倚天」本意是宝剑,古书中屡屡有「三十六峯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安得倚天抽寳剑,把汝裁为三截」、「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因此「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代表的是暴力,倚天剑里面收藏的是武功秘籍《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而「号令天下,莫敢不从」里的「屠龙」,则是权力的象征,屠龙刀里头是《武穆遗书》,它一开始在郭破虏手上,是抗击蒙古的,后来兵书在朱元璋手上,一直是权力的交替。

那么张无忌是谁?

张无忌会的武功有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和圣火令神功,放眼江湖除了张三丰无人可比,堪称是最高暴力的拥有者。

张无忌还是抗元的最高领导人,身为明教教主的他,终于号召起了天下的汉人,让正邪不再互相争斗,而是一心抗元,一旦成功,自己就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

但张无忌统统不要。

在书中,谢逊心中有大仇恨,杨逍会觊觎教主位置,灭绝性子偏激,周芷若足够隐忍……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抱负。有抱负就必须配以相应的能力,不是暴力就是权力。但为什么是张无忌成为了明教教主?

明教宗旨:「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张无忌有抱负吗?他有。但他的抱负不是自己的价值实现,而是「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这样的抱负超越了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是以一种佛子的态度降临的。

所以只有张无忌,才能够「排难解纷当六强」。他选择站在六大派那边,则明教必败;他选择站在明教那边,则六大派必败。可他毕竟和两边都有血缘关系,加上他悲天悯人之心,心中所想只有一件事:排难解纷。

所以只有张无忌,才能够「百尺高塔任回翔」。如果说在光明顶上,张无忌还只是化解了一时的恩怨,那么万安寺一役张无忌就可以说是直接救了六大派,纵然是对明教再有不满,道义上也断然无法和明教直接过不去了。空闻大师道:「今番若不是明教张教主和各位相救,我中原六大派气运难言。大恩不言谢,为今之计,咱们该当如何,便请张教主示下。」空智大师道:「中原六大派原先与明教为敌,但张教主以德报怨,反而出手相救,双方仇嫌,自是一笔勾销。今后大伙儿同心协力,驱除胡虏。」

所以只有张无忌,才能够「天下英雄莫能当」。光明顶是明教和六大派在对抗,万安寺是明教和六大派和解,而少林大会过后,六大派终于甘愿听从明教号令,一起抗元。张无忌的人格魅力和运用《武穆遗书》的本领,加上手下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用兵如神,汉人复兴事业大有可为,终于让众人放下恩怨。

在武当山上,张三丰就曾言道:「他能学到我的太极拳、太极剑,只不过是内功底子好、悟性强,虽属难能,还不算是如何可贵。但他能管束明教、天鹰教这些大魔头,引得他们走上正途,那才是了不起的大事呢。」

其实并非是张无忌「管束」所致,张无忌的道一以贯之,曰宽恕。

郭靖会不解,杨过会自私,乔峰会迷惘,虚竹会癫狂,段誉会痴迷,令狐冲会闭上眼,张无忌呢?张无忌会「优柔寡断」。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记里写道:「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是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

所以面对着倚天屠龙,张无忌丝毫不感兴趣,他说:「世人似乎只盼别人都死光了,他才快活,大家学武功,不都是为了打死别人么。」

他出身在化外孤岛,从小就不接触这些打打杀杀,经历了一番之后,终于再次卸下那加在身上的种种身份,无论是武当子弟,还是明教教主,和赵敏携手归隐。

只有赵敏,才能让他成为张无忌,让他甘愿一生为之画眉。

结语 蝴蝶谷

在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里,张无忌作为教主,号召群雄开第一次明教大会,选在了蝴蝶谷,胡青牛的蝴蝶谷。

他说:「本人今日忝代教主,常自想起本教两位人物的恩情。一是蝶谷医仙胡青牛先生,他老人家已死于金花婆婆之手。另一位是常遇春大哥,不知他此刻身在何处。我想,本教这次大会,便在淮北蝴蝶谷中举行。」

开完会的第二天清晨,诸路人众向张无忌告别。众人虽均是意气慷慨的豪杰,但想到此后血战四野,不知谁存谁亡,大事纵成,今日蝴蝶谷大会中的群豪只怕活不到一半,不免俱有惜别之意。是时蝴蝶谷前圣火高烧,也不知是谁忽然朗声唱了起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众人齐声相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歌声,飘扬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张无忌想起如许大好男儿,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将鲜血洒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热泪盈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