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16》案例 | 重庆市荣昌区:实施村医“工分制”,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xiaoninga42u31 2017-05-18

荣昌区自2010年起,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村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核,以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杠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的原则,通过“工作量化、质量修正、绩效考核”,“计工分”形式,探索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方式,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落实。


主要做法

通过几年的实践,荣昌区基本形成了1 1 3工作模式,建立起政府保障资金、卫生院组织实施、乡村医生提供服务、区卫生计生委和区财政局共同监管的村级卫生服务管理运行新机制。


1.坚持“一个基本”:政府购买。

荣昌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公共卫生服务以“计工分”的形式,由乡村医生协助卫生院或独立完成,并根据服务合同向其支付费用(补助)。2010-2015年,全区共支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2732万元。


2.健全“一套体系”:绩效考核。

一是标准量化服务项目。在探索初期,共梳理出10类23项具体服务,并以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的工作量和技术含量为标杆,设定分值为“1”。目前,服务项目已扩大到18类54项。二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满意度三个方面,共计42项指标。其中,公共卫生24项,占50分;医疗服务17项,占45分;社会满意度1项,占5分。三是兑现村医服务补助。以完成的各项工作数量乘以每项工作的标准分值计算工作总量,以考核分数与考核指标总分值的比例确定质量系数。工作总量乘以质量系数作为“工分”总数,“工分”越多、服务质量越高,补助越多。


3.落实“三项保障”:协同推进。

一是资金保障。将区财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各级财政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整合打捆、考核使用。二是准入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的提供对象经培训合格后准入。三是组织保障。由区卫生计生委制订实施方案并委托乡镇卫生院组织实施,区财政局负责筹集资金。年初由卫生院代表政府与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合同,实行“一月一统计,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核,每季一预付,年终考核结算”。


实施效果

1.实现了“四个提高”

一是提高了村医工作积极性。通过“计工分”考核,村医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以昌州街道七宝岩村医曾中成为例,他在2012年下半年考核只领到1943元,比其他医生少很多。为此,街道卫生院多次专门找他进行诫勉谈话,曾中成逐渐开始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各项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在2015年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考核中领到了39533元。二是提高了村医收入待遇。村医人均公共卫生服务收入从2010年的1843元提高到2015年的15760万元,2015年个人补助额度最高达4万多元。三是提高了村医服务水平。服务工作量由2010年的2017分上升到2015年的10017分,服务质量综合考核平均系数由2010年的0.64提高到0.84。四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居民满意度由实施前62%上升到81%。


2.加快了“两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等多项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由2010年的6.26%、9.25%、32.90%提高到2015年的34.41%、39.27%、93.27%)。二是促进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通过公开政府补助总量,严格绩效考核,畅通乡村医生申诉渠道,拉开乡村医生收入差距,改变了以前“在岗村医被动干,离岗村医要补助,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格局。公开透明的分配机制促进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3.夯实了“两个基础”

一是考评结果可作为村卫生室人员执业再注册依据,为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奠定基础。二是村级公共卫生、一般诊疗、基本药物制度全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体系,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奠定基础。荣昌区从2014年开始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纳入政府购买内容,按照“计工分”方法,实行公共卫生、一般诊疗、基本药物三项工作督查考核同时推进、质量考核结果对应使用、经费分配独立结算。


来源:中国医改发展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