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印象

 晓峰书阁 2017-05-18

宁夏印象

文/老夏 

    从未去过宁夏,原来印象里的宁夏是典型的大西北感觉,比如恶劣的气候,不长毛的黄土高坡,干旱造成的荒漠化以及频繁的沙尘暴,空气都会弥漫着干燥的泥土气息等。但在“十一”长假的宁夏之行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印象。

    宁夏的风光非常独特,这里有黄河、有沙漠、有平川、有山脉、有湖泊、有绿洲,触眼可以看到尽是黄色和绿色,沙漠与河湖、植被交错并存的景象。宁夏地处河套平原,九曲黄河从宁夏的中卫由南而北斜贯于平原之上,至北部石嘴山出境,流程397公里,给宁夏带来了丰富的水源,成为黄河流域最富庶的地区,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在这里修渠灌田和辛勤开发,发展了农业。使这里成为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宁夏的枸杞、决明子、甘草等也是当地的地道土特产,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之都”的美名享誉全国;宁夏的水果又新鲜,又甜润,盖是因为当地多沙。唐代韦蟾就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之句。宁夏处于中国西部葡萄黄金带的中心,日照时间长,对葡萄生长有利。在这里生长出的葡萄含糖量为19%-23%。正好处于理想酿造葡萄酒的范围之内,据法国专家品尝,完全可以和世界闻名的波尔多葡萄相媲美。

    绵亘于宁夏西北部的贺兰山和位于陕甘宁边界的六盘山,就像两个忠诚卫士,用其巍峨的身躯,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保护着宁夏平原的沧海桑田和宁夏人民的世代生息。在银川的日子里,银川的天总是蓝蓝的,几乎没有一丝云彩。城市算不上繁华,却是十分的整洁和安宁,空气湿度也很高,伊斯兰风格建筑和现代风格建筑巧妙地溶合在一起,显得和谐而美丽,总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阔宽又平直的街道,过往的车辆很少,我透过窗外看到了道路两侧行道树和绿化带,把这座城市点缀的十分美丽。

    在宁夏最有看场的不是它的风光,也不是物产,而是它的文化。宁夏自远古就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宁夏”一名就是得于"安宁夏地"之意。说起古代的西夏,这是公元十一世纪(公元1038年)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夏王朝,和当时的宋、辽、金鼎足而立。党项是一个古代民族,在唐亡后天下大乱,党项的一支拓拔部乘势崛起,首领李元昊雄才大略,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创建了西夏,传国长达198年。难能可贵的是西夏人借鉴汉字发明了自己的西夏文字,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贺兰山的脚下,现存的李元昊的西夏王陵,虽已经落寞的成了几个土包,但仍被称作是“东方金字塔”以彰其雄伟。从残留的宫殿构件鸱吻之巨大,造型之奇特,可以想象当年西夏皇宫的磅礴气势和精美绝伦。从出土的西夏铜牛那生动的肌肉线条,可以看到当时西夏人在雕塑艺术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内陆。从独特的人面石碑座展示出西夏民族有别于中原内陆的孔武强健的民族性格。但遗憾的是,西夏的文明没有能够沿续下来,而是被战火中断。据传成吉思汗一生三次带兵攻打西夏均未成功,反而受伤而死。临终前他嘱咐子孙,它日必灭此一族。公元1227年,蒙古军终于攻破西夏国都,西夏国灭亡了。于是曾经在西域辉煌一时的西夏文明遭到了灭顶之灾,党项族人大部分死于战乱,幸存者也都改名换姓,远走他乡,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西夏的语言和文字也就无人使用而失传。大量典籍史书焚毁,因此所存记录甚少。从此西夏仅以“传”附于宋、辽、金三史,而无西夏史,使人们对西夏的了解和认识受到很大的限制,也给这段历史蒙上了神秘色彩。

宁夏印象

宁夏印象

    宁夏的文化当然远远不止西夏文化这样的死文化,还有许多生生不息的活文化。比如回族伊斯兰文化,现在宁夏有190万回族人,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回族最集中的地方。今天的回族从人种和语言上说已经和汉族区别不大,但是他们祖先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却一直保留下来。银川的南门清真寺圣洁庄严,穆斯林们一日五礼拜,分别为晨晌曝昏宵,极为虔诚。宁夏今天的居民来源,大多是历史各个时期移民的后代,因此,包括回族在内的宁夏移民文化色彩比较浓厚。在宁夏的语言当中,宗教用语不用说有许多是外来的,比如“安拉”是阿拉伯语,“胡大”是波斯语。宁夏方言中有讲“掐(吃)亏”、“上该(街)”、“买孩(鞋)”的,显然这是南方湖南一带的口音。原来在明代,朱元璋为固土实边,向地处边陲的宁夏等地大量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西北建设,数十年间,又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大批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和学生到宁夏安家落户。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就是一位南京人,他在西北穷乡僻壤经过灵与肉的洗礼,精神境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竟然成就为一位全国有名的大作家,他的小说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把西部民风的纯朴,山川的隽美展现给世人。他在银川市郊镇北堡搞了一个影视基地,即西部影视城,十余年来有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在这里取景。象著名的影片《红高梁》、《双旗镇刀客》、《黄河谣》、《大话西游》、《黄河绝恋》、《走西口》等都是在这里诞生的。在明城的城门洞可以看到巍巍的贺兰山,近处一些不起眼的店铺、仿古土坯屋和地下洞穴,许多经典的影视镜头就是在这些很小很矮的院子和房子里定格的,如果你去看了,也会失望的。

宁夏印象

宁夏印象

    宁夏历来是边陲之地,在其人文性中有不少是边塞文化的风格。象它的地名“常胜墩”、“燕子墩”是当年烽火台的遗迹,“中卫”是明代驻军机构名的遗称,“平罗”在当年曾叫“平虏”,“曲靖”、“吴忠”都是当年地方驻军长官的名字。“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宁夏文化中自然少不了黄河的因素和戈壁丝路文化的遗存。宁夏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激烈争夺、碰撞、交汇、融合之地。今天宁夏南部山区比较贫穷,但那里的人民对生活比较讲究,家中好贴字画,挂对联,看来是受中原农耕文化熏陶较深。而北部平川虽较富庶,但人民生活随意、不太讲究,盖房多土坯,装饰也较粗糙,恐怕和游牧文化居无定所的性格有一定关联。 

    在宁夏几天的逗留,使我对宁夏的文化、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感受到宁夏虽小,却有着奇特的地貌、多元的文化、神秘的历史,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既有回族同胞的纯朴善良、伊斯兰文化神圣博大;又有黄河的壮美,贺兰山的雄伟;高高的胡杨、茫茫的大漠;还有黑黑的发菜、白白的羊皮、黄黄的甘草和红红的枸杞…… 而我也在心里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每个地方都如此伟大,值得我们去用心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