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从坂本龙一的自传中发现了他成功的秘密

 汉青的马甲 2017-05-18

上次,我们在《想成为坂本龙一?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像他一样的开挂人生啊》(点击蓝字可阅读)中回顾了坂本龙一是如何成为国际音乐大师的——天赋极高+运气爆棚。


教授这样的人生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我们之所以看传记,除了慨叹之外,也是想要有所得的啊——学习或效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从这样的态度出发,我们来看一看,坂本龙一究竟是如何成功的。


不过需要声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成功”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名利”,就像千百年来无数文人敬仰东坡居士,不是羡慕他们名利双收,而是从他们对待人生的豁达态度中,能够看到“生而为人”的热忱,就像教授在采访中所说的那种,即使可能只能在看到20次满月也要坚持做音乐的热忱。  


先讲个故事。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写下“我的志愿”,身边的同学有的写“首相”“医生”,有的写“空姐”“新娘”,但是坂本龙一想了半天,写下了“没有志愿”四个字。


△小学一年级的坂本龙一


据坂本自己说,他无法想象自己从事一份固定职业。


即便后来学了钢琴,学了作曲,上了东京艺术大学,他仍然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和音乐无关的事情,也许是拍电影?也许是写小说?总之,不会把音乐当做自己的人生使命。


这和我们从小听到的人生励志故事很不一样,那些大人物不都是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吗?


但是坂本从一开始就没有给自己任何限定,一直在突破别人对他的定义和限制。


这就是为什么在YMO组合风靡全球的时候,坂本龙一还在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个人专辑;


这就是为什么在音乐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坂本龙一突然参演了电影《俘虏》,还挑战了电影配乐这个新领域,创作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这就是为什么有段时间他突然尝试起了流行风格的曲子,创作了Energy Flow,大卖160万张,让那些认为他不适合“流行风”的人统统闭上了嘴;



这就是为什么在流行音乐之后,他又出了一张完全古典风格的专辑Discord,并且开始尝试歌剧作品;


这就是为什么在最新专辑《async》中,他打破了人们对“声音”和“音乐”的固有认识,大胆地将二者融合在了一起。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我们可以在舒适区内更轻松地取得成就,但坂本龙一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要过这样的人生。


儿时的那句“没有志愿”代表了他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不愿被限定,一直在开拓未知的领域,探索着创作的极限。


这是坂本龙一的第一个人生锦囊。

  

但即使是坂本龙一这样的大师,也需要做出一些取舍,比如,到底是成为运动员还是音乐家,这样的取舍在人生中至关重要。


可惜的是,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做出这样重大取舍的往往不是自己,而是父母或者其他权威者。在做决定的过程中考虑的也更多是“有没有前途”,而不是问问自己到底热不热爱。


但坂本龙一不同。


△4岁的坂本龙一


从幼儿园开始,坂本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钢琴了,这个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不少乐趣,但坂本对音乐谈不上热爱,后来去学作曲,坂本也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去完成每次的作业。


上初中的时候,坂本龙一迷上了篮球,篮球队在女生中很受欢迎,打篮球还能穿拉开侧边排扣、裤脚有点拖在地上的篮球裤。这让他觉得这项运动帅爆了。


△初中的坂本龙一和母亲


但是打篮球会弄伤手指,不适合弹钢琴的人。坂本因此和家里人吵得鸡飞狗跳,他很干脆地放弃了钢琴和作曲,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都和篮球队待在一起,全心投入打篮球。慢慢地,他觉得自己生活中好像少了什么,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这样热爱音乐。


他低下头去拜托钢琴老师和作曲老师:“请让我回来上课。”然后退出了篮球队。


他后来回忆说,那是自己第一次积极主动地下定决心学音乐。


做出这个决定后,坂本一改以往敷衍的态度,全心投入了学习作曲。他买了喜欢的乐曲曲谱,认真研究,自发地开始从音符着手分析,试着创作类似的曲子。


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坂本龙一没有经历这个小插曲,或者被父母逼着放弃篮球继续学音乐,他会有这样的转变吗?会真心爱上音乐吗?


在适当的时候,听凭内心的声音,主动地做出选择。这是坂本龙一的第二个人生锦囊。

  

爱上作曲之后,坂本龙一把几乎所有音乐大师的作品都搜集来一一听过,培养了绝佳的乐感。


除此之外,因为爸爸是文学编辑的缘故,坂本读了很多书,中学时一直在学校图书馆借书数量前十位,连他写情书的时候都会引用波德莱尔的句子:“你就是住在死囚命运的刽子手”。


上大学的时候,坂本非常崇敬日本作曲家三善晃,一次去他家里上课的时候,三善老师问他:“你认为自己是如何认识事物的形体?”坂本用读过的埴谷雄高、吉本隆明等人的观点来回答:“如果欠缺色彩,就无法认识了。”才发现三善老师在委婉地指出他的乐曲欠缺色彩,让坂本豁然开朗。


△大学一年级的坂本龙一


坂本龙一至今喜欢读很有分量的思想书籍,比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他说,他希望有一天退出音乐界后,就一个人躲去山里读书,这样的念头到现在仍无法割舍。


所以我想,多读书,从不同的地方摄取养分,就是坂本龙一的第三个人生锦囊吧。

 

其实除了坂本自身的这些特质之外,他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坂本龙一的母亲是一位帽子设计师,也是一位崇尚自由的前卫女性,在为小坂本挑选幼儿园时,母亲没有选择公立幼儿园,而是把坂本送进了东京世田谷区的“自由学院附属幼儿园”。


△坂本龙一3岁时


自由学院的教育理念是“思考、生活、祈祷,三者并重”和“生活即教育”,课程设计很重视美术、音乐、动物饲育等部分,至今也没有改变。


坂本龙一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5岁左右时,老师要同学们拿水彩在教授的玻璃窗上画画。小坂本当时心想:在透明干净的玻璃窗上涂水彩,这跟打破玻璃窗有什么两样呢?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在老师的鼓励下,坂本龙一动手画了起来,当看到阳光照在画着水彩的玻璃窗上,坂本觉得真是漂亮极了。他说自己感受到了打破禁忌所获得的的快感。


也是在这家幼儿园,坂本龙一第一次接触钢琴和作曲。


幼儿园每周都有钢琴课,小朋友被要求轮流弹琴。


△幼儿园时期的坂本龙一


有一回,幼儿园要求小朋友把学校的兔子带回家中轮流照料。等九月份开学时,老师跟他们说,照顾动物好不好玩啊?请大家把那个时候的感觉变成一首歌。


无论是歌词还是作曲,都要由自己包办。坂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曲子,那时他只有四五岁。


这次经历给了坂本强烈冲击。他回忆说:“小白兔这个物体,与我所作的歌曲原本应该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但却相互产生了关联。这正表示没有那只兔子,就不会有那首《小兔之歌》。”


他说自己品尝到了喜悦的滋味,觉得获得了与众不同、专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

 

从坂本龙一的经历,反思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设置太多的禁忌和规矩约束孩子,框住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是只顾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忽略了兴趣和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体验?


坂本龙一26岁组建交响乐团YMO红遍全球;30岁创作出了《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34岁担任《末代皇帝》的配乐,两年后凭此赢得奥斯卡;38岁为《遮蔽的天空》配乐,第二年摘得金球奖;40岁担任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典礼作曲及指挥;50岁获得巴西国家勋章……


△坂本龙一近照


62岁时,他患了喉癌,放缓工作的步调,悉心调养;


65岁,他出了新专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所以,活着的时候要对自己诚实,做诚实的音乐,还有,不要忘记每天看月亮。


坂本龙一这样的一生的确不可复制,但只要掌握了教授的成功奥秘,我们也可能拥有这般潇洒豁达又不失精彩的生活,不是吗?




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自传


作者: [日]坂本龙一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原作名: 音楽は自由にする
译者: 何启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