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泣别挚友 | 冯骥才痛悼画家宋雨桂:他把生命放在了画里

 TGP1 2017-05-18




唁 电


  惊悉雨桂走了,我心痛切万分。在朋友中,大家失去一位憨厚率性的挚友,我们在人间再也找不到他了。在中国画坛上,我们失去一片神奇而非凡的水墨山水,他惊世骇俗的绘画成就却一定永驻历史,为后人共享。雨桂,你完成了一个艺术大家的丹青伟业,潇洒地去吧。


冯骥才泣书


2017年5月15日17点25分,当代著名画家宋雨桂在沈阳因病辞世。冯骥才先生惊闻噩耗,发去了这封唁电。




宋雨桂

(1940年9月-2017年5月)


  山东临邑人,后迁居东北,汉族,大学学历,民革党员,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毕业。自幼随母习画,别名雨鬼,独创北派山水画技法,擅长中国画、版画。被誉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第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生前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美术馆馆长。

  长期致力于中国画艺术创作,特别在山水画技法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山水作品《苏醒》获1984年全国美展银牌奖。2011年宋雨桂主笔、与海峡两岸60余位画家共同完成了长66米的《新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当代富春江流域的崭新面貌。2016年11月,宋雨桂负病与合作者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幅国画作品《黄河雄姿》。




● ● ●


“雨桂是我的老友和挚友。他是中国当代山水画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将来的绘画史,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冯骥才先生回忆,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刚刚成立之际,宋雨桂特地送来了一幅八尺大画,作为庆贺。2007年3月,冯骥才先生特地在学院的美洋美术馆为宋雨桂举办画展,希望在天津有更多人理解他。


▲宋雨桂津门画展招贴画


▲老哥俩牵手去看展



▲艺坛好友画展欢聚一堂


画展开幕当天,在一大群市民的簇拥下,画家宋雨桂当场挥毫作画,冯骥才先生站在一边即兴解读,两人对艺术的感觉如触电般相通,令人惊奇不已,众人无不心生赞叹和感动。


▲知音解读笔下乾坤


2015年学院建院十周年,宋雨桂又带来了一幅长卷,还在典礼现场讲述了他与冯骥才先生的知音之谊。


▲学院十周年宋雨桂到场庆贺


▲心意更比长卷长



● ● ●


2016年6月,宋雨桂身患重病在北京做了手术,本就清癯的身体骤减18斤。医生叮嘱他一定要休息静养,他却仿佛有了什么预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黄河雄姿》的创作中。这幅画是“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百余幅作品之一,整幅画尺幅巨大,高4.8米,长6.8米,题材为黄河壶口瀑布,通篇别无一物,只有水,极为浩瀚。


▲《黄河雄姿》全图


▲《黄河雄姿》题跋


2012年,宋雨桂与助手王宏中标后,呕心沥血,数易其稿。创作过程中,冯骥才先生经常通过微信语音与宋雨桂交换意见,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定稿,宋雨桂19天内几乎一气呵成,他病后无法久站,只能坐着,甚至趴着画画。冯骥才先生感叹:“他把生命放在了画里。”


▲宋雨桂总在画前沉思


▲病后体弱,往往趴着作画


▲宋雨桂创作现场视频



● ● ●


今年3月,新浪网为宋雨桂和他的《黄河雄姿》录制了一段电视片,冯骥才先生在片中解读这幅画,更对宋雨桂的艺术和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作出了高度评价。


我们特地将冯骥才先生在片中的谈话整理了出来,分享如下。观看这段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他把生命放在了画里

——冯骥才谈宋雨桂和他的《黄河雄姿》


每个艺术家都有一种个性,一个艺术家关键要看他最后是不是能找到一种语言,把他的个性全部解放出来。我觉得宋雨桂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找到了一种方式,一种野生山水的方式,把他毫无雕琢的这个人,把他这种野性的天性,解放出来。这个感觉跟他内心里边对大自然的种种的感受,和那种体验的记忆碰在一起,他把它捕捉住了,然后把它表现出来。一个画家要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是别人不能取代的。我觉得谁也不能取代宋雨桂


我没想到他画出这么一幅画来。我觉得,绘画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画过这样巨幅的黄河奔泻的场面,而且通幅全是水,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他连飞鸟都没有画,用鸟来助势,就是帮助制造一个氛围,都没有。完全凭水。他的绘画里边,天生的有一种空气感。空气感就是大自然的生命,如果没有空气了,你画的山和水,这些景象是死的。你有了空气,可以呼吸的这段空气,你跟大自然之间可以共同呼吸这样的空气的时候,这些山水都是活的。所以他的绘画里边整个气韵贯通。应该说,宋雨桂为我们当代的中国山水画,或者说是我们当代的山水画史,作出了一个贡献。


这幅画我真正看到的时候,是开文代会的时候,它已经挂在国博了。当时冯远告诉我说,雨桂这张画挂那儿了,我就跟宋雨桂还有何家英我们三个人,到国博去看这幅画,真是感到特别的震撼。我一般看画就是看画的本身。可是像看有一些最杰出的画家的画的时候,我不自觉地用一个标准,就是把这个画家放在绘画史上,看看他能不能够给绘画史,增添一些新的东西,他跟前辈的画家有哪些不同。如果他特别不同,他提供了一些完全新的东西,无论是意境,无论是技法,表现的手法,提供了一些完全新的东西的时候,我就特别振奋,因为我觉得他有绘画史的意义。坦率地说,我认为雨桂这张画,应该是当代绘画的一个杰作,山水画的杰作。应该说他给绘画史提供了一些从来没有的东西。


首先是这么大的一个尺幅。因为按照我们中国当代的绘画,有一种画,从题材上叫“殿堂画”,就是大的殿堂(悬挂的画)。西方古代的皇宫,贵族的豪门里面,有时候大厅里面要画一些殿堂画,会请很多的名画家来画。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各个时期都有很多画家画。中国画家在古代的时候,一般来讲,是没有这样的画的。可是我们现代的建筑,特别是最近的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些大的建筑物,比如说人民大会堂,它必须是大幅的画,巨幅的画,所以就出现一些殿堂画。各个地方,一些大的宾馆,大的会场,都需要一些巨幅的画。这样的画呢,它像古代庙宇的壁画一样,所以我管这种类型的画叫“纸质的壁画”。但是这样的画,究竟在殿堂里面它是起一个装饰作用的,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绘画作品。


但是雨桂这张画不同。它首先是一个国家工程,国家工程就是要当代画家贡献他们的绘画精品。他们也有一些题材是预先设定的,就是说,这一个国家工程要把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表达出来。当然山水画要把中华民族里面,包括对民族的性格有影响的大自然表现一下,比如万里长城,比如长江黄河,这都是重大的山水画题材,我觉得不是谁都能接过来的。特别是雨桂画的黄河,他选题选得很好,壶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河在壶口的时候,它是黄河的一个高潮,这个高潮的时候,它因为河床的落差,形成一个铺天盖地的、翻江倒海的景象,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激情,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怒吼、呼啸。所以这样的一个景象,表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我站在画前,我感到很震撼的在哪儿,就是我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幅巨作的画,整个铺天盖地的满纸全是水。水,它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它不是像山一样有一个确定的坚硬的能够形成主体的东西。所以一般古代人画水的时候,他都要跟山配合起来,他要画一些巨石来衬托着它,凝固的坚硬的石头,和流动的奔泻的软的水,它形成对比,才能把水表达出来。《黄河雄姿》没有,它整个通篇都是水,在古往今来没有整个都是水的画,除非按照我对绘画史的了解,只有宋代马远,他画过一个水图,十二幅,但是都是小画,斗方的小画。所有的艺术家的才能,不管他多勤奋,就才能本身来讲,我用过一个词儿就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就是天生的。所以艺术家没有遗传。技术性的东西可以遗传,但是艺术没有遗传。你说一个作曲家遗传很少,作家我们也知道有一个大仲马和小仲马,小仲马和大仲马也是一个奇迹,父子都是很好的作家,这是一个奇迹,因为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艺术是没有遗传的。我觉得他的艺术感觉就是天生的。他天生对大自然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就是一种悟性。


我觉得他用了中国绘画的透视的方法就是三远法,三远法就是平远、深远、高远,这样的一种散点透视的画法。当时我们俩电话里交换(意见)的时候,他说冯远去看这幅画时跟他提了一个想法,就是李白那句话,“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一个从老远过来的感觉,然后奔泻而下,中间有几次的反复,流到一个水的平面上,稍微平静一下,这个地方吞云吐雾。当时我跟他说,你在靠下面的这一部分,要表达水的一种凶险的感觉,让黄河的水在这种曲折跌宕里边,表达水给人的各种感受,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有的是缥缈的、云雾缭绕的、吞云吐雾的,有的是激情翻滚的,另外甚至有一种神秘的、凶险的乃至于有些恐怖的。人在这样的大的水的变迁面前,是感到害怕的,这样水给人的一种威胁,才能表现出黄河的力量。


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他的代表作,我们都是通过代表作来认识一个艺术家的。作家也好,作曲家也好,画家也好,他必须得有他的代表作,得有他的“样板戏”。我觉得《黄河雄姿》无疑是宋雨桂的代表作,是他在绘画史上能够站住脚的、可以引为自豪的作品。




● ● ●


宋雨桂画作欣赏


春霞


乡水篇(之四十一)


乡水篇(之五十五)


小夜曲


鸣春


欲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