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 · 红 | 陈晓旭十年祭

 昵称41203713 2017-05-18


陈晓旭十年祭

 

碧海沉沉一彗星, 长天划过半空明。

为君留得形音在, 多谢绛珠一片情。

——冯其庸先生悼陈晓旭诗

 


2017年,是陈晓旭去世十周年。


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因为在87版《红楼梦》里演活了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被千百万中国观众铭记在心;后因归入佛门做了许多善事,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赞许;又因为和林黛玉相似的命运与归宿,引来无数人唏嘘感慨。



5月13日,晓旭祭日。红迷会几位工作人员驱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天寿陵园扫墓祭拜。那里群山环绕,是一个寂静的所在。



上午九点不到,晓旭墓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祭奠者。初夏天气,碧空如洗,万里暖阳,却有阵阵山风,树荫底下吹得人寒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千年前,苏轼这样悼念亡妻。如今这儿自然不是千里孤坟,也不能算作凄凉,却有“尘满面,鬓如霜”的故人。



在前来祭拜的人中,欧阳奋强老师自然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红楼梦》里那段解不开、化不掉的前缘,他和晓旭两人仿佛都成了剧中人物的化身。十年阴阳相隔,令人心痛惋惜。因此即便置身人群中,那个默默悼念的身影亦显得落寞孤单。


 

“妈妈说,我是南方的一株仙草;

算命先生说,我的前生是一个美国军官。”


 

“我就是黛玉。”


 

“我总结了一下我的前半生,

我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真的不是很多。

我的问题都是对自己的一种

判断、否定、反思和重新开始。”


 

“初学时认为,

学佛是要让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后来发现一沙一滴、一草一木,

原本皆不平凡。”



“我的人生目标是:

在我寿终正寝之前,

能够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

觉悟,并且在有生之年,

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全部赎罪,

然后做一些好事。”



“自己一辈子,

或许也就这么一个红楼值得回忆回忆。

而就这个红楼,

也就代表了自己的一辈子,

早早就结束掉了自己的人生,

带走了自己的魂魄。”

 


“《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在艺术人生“红楼梦20年再聚首”特别栏目里,晓旭曾经这样说。


拍摄《红楼梦》的那段时光,是她生前念念不忘的美好记忆。


5月20日起,“1987,我们的红楼梦”——第八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即将在万千红迷的注视下拉开帷幕。其中有一个特别环节,组委会邀请到87红楼剧组主创人员、主要演员等一百余人,在曹雪芹西山故里——北京市植物园中的黄叶村相聚。



据说,这是剧组三十年来阵容最齐全的一次聚首。主创团队和剧中主要演员都在,只遗憾黛玉缺席,令人扼腕叹息。


我想,如果逝者在天有灵,她一定也会默默注视这次团聚。因为茫茫浊世,或许正是这一部《红楼梦》,以及在《红楼梦》那个情意绵绵、繁花似锦的世界里的数年难忘经历,造就了她一生最不甘心舍弃的辉煌。



《红楼梦》第十五回,秦可卿出丧,北静王水溶特设路祭,送行时说了一句话:“逝者已登仙界,非你我碌碌尘寰中人。”曹公笃定清醒,生老病死想必早已看开。对于那些离开的人,我们大可放开胸怀去追悼、想念,但无需过于执着留恋。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在路的尽头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