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no Letter》发布最新研究:在芯片上构建大脑神经网络

 好大水 2017-05-18



近日,《Nano Letter》发表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成功地在半导体芯片上培养出了有功能的脑神经细胞回路,制造出“芯片大脑”。


该芯片布有纳米线阵列,大鼠的脑神经细胞能够沿着纳米线搭建的支架生长,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神经突触互相连接,形成了功能性神经回路


图 | 纳米线阵列上生长的神经元和神经轴突的扫描电镜图像


大脑处理感知觉信息和学习记忆,依赖于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突触网络。脑神经网络看似复杂,实则高度有序。神经细胞突触网络的形成,依赖于细胞外的基质环境,并且受到细胞骨架中的各种跨膜蛋白和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调节。


那么,如何在体外构建模型,模拟生物体内脑神经的活动呢?首要的就是制造出合适的细胞培养材料,让脑神经细胞在类似体内的条件下生长。


然而,常规的细胞体外培养材料大多为微米级别,神经细胞的生长形态受限,神经元之间能够形成的突触连接也较少,无法模拟三维大脑的真实发育情况。因而,有必要改善神经元体外生长的基质环境,使细胞无拘无束地伸展、扩增,使其机械感应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更自然地发挥。因此,研究人员将培养材料缩为了纳米级。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型人造基质表面——纳米线半导体芯片,能够很好地固定神经元,引导神经轴突生长,记录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生理活动。而且,半导体纳米线通过与电子电路的整合,在刺激和记录细胞电生理活动方面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


这项研究首先证明了所用的纳米线芯片没有细胞毒性。不同神经元的神经突触能够沿着垂直排列的纳米线支架向各个方向生长,增加了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连接的可能。通过进一步检测神经细胞的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芯片上生长的神经细胞具有同步的钙离子活性,表明了脑神经回路能够进行信息通讯。


图 | 皮质神经元轴突或树突的生长依赖纳米线阵列的排布。虚线方块表示纳米线阵列区


该芯片提供了一个小型平台,可以用来研究脑神经细胞的生长、神经细胞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以及细胞之间如何沟通等。结合纳米线优异的光电性质,该芯片也可用于感测和刺激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活动。


该项研究中使用的纳米线阵列,将为设计机器—组织界面的工程研究提供依据。利用这类纳米线来操控神经元生长,是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制造神经假体的重要一步,并最终达到修复脑损伤的目的。


这项研究横跨物理学、工程学和神经科学多个学科,开启了纳米材料技术和神经科学紧密结合的研究模式。

 

-End-


参考:

ViniGautam et al. Engineering HighlyInterconnected Neuronal Networks on Nanowire Scaffolds, Nano Letters (2017). DOI: 10.1021/acs.nanolett.6b05288 

Read more at: https:///news/2017-05-brain-chip.html#jCp



「DeepTech深科技」招募编辑记者

(人工智能、生物医学、自动驾驶等方向)

工作地点:北京 ● 国贸

申请加入:hr@mittrchina.com


热点(点击关键词查看)

人工智能 丨 量子计算 丨 合成生物学 丨 金属氢 丨 时间晶体 丨 区块链 丨 半导体 丨 激光雷达 丨 桌面打印 丨 人造子宫 丨 空中取水 丨 基因编辑 丨 海水淡化 丨 图灵奖 丨 超级高铁 丨 无鸡鸡肉 丨 人兽嵌合体 丨 钢铁骨骼 丨 高熵合金 丨 新固态电池   超级细菌 丨 渗透能 丨 量子纠缠 丨 垂直农场 丨 核聚变


人物

黄仁勋 丨 吴恩达 丨 张锋 丨 孙正义 丨 霍金 丨 马斯克 丨 比尔盖茨 丨 张首晟 丨 丁肇中 丨 吴军 丨 吴甘沙 丨 MIT陈刚 丨 Gary Marcus 丨 黄欣国 丨 Yann LeCun 丨 李飞飞


深度

AI 正停滞不前 丨 英国政府发布《量子时代的技术机遇》 丨 美国陆军报告 丨 2076年的人类世界 丨 看美国防部如何搞定硅谷 丨 技术孤寒与资本嗜血 丨 中国该不该建大型粒子对撞机 丨 奇点大学创始人:HI 将超越 AI  丨 世界已危机重重:麻省理工学院2016年毕业典礼演讲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