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小儿推拿专著中, 可见复式操作的临床应用相当广泛。以《小儿按摩经》“婴童杂症”中十一病的推拿处方为例,有五种病症的推拿处方应用了复式操作,涉及到水底捞月、凤凰展翅、黄蜂入洞、揉脐及龟尾和天门入虎口五种复式操作。特别是清代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不仅由博返约,将小儿推拿复式操作归为“十三大手法” ,且临床上能灵活随症应用和辨证配伍施用,如“诸热门·风热”处方中随症应用:“四肢掣跳用二龙戏珠,便结用双龙摆尾、退六腑”;“痰喘门”处方中辨证配伍应用:“嘴唇红,按弦搓摩、揉脐及肩井、曲池”, “气吼发热, 揉承山、天门入虎口、揉斗肘、赤凤摇头、飞金走气” 。清代夏禹铸的《幼科铁镜》重视曲儿小指重揉外劳之黄蜂入洞法治脏腑有寒,并常用退六腑与水底捞月、引水上天河相须配伍治心经有热。近代小推拿名医马玉书提倡广泛应用复式操作来减缓病人痛苦,增强疗效。她以“推拿代药骈言”阐明了20种操作且多为复式操作的药性,扩大了这些复式操作的适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