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影像基础 】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诊断

 panyunbo 2017-05-18


医学影像园 ID? : china-radiology

医学影像园网站(www.china-radiology.com)由安徽省放射学会主办,是一个为医学影像同道交流学习、分享资源而构建的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网站。目前拥有18余万注册会员,是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最受专业人士喜爱的医学影像论坛之一。


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园】

舒台夜月   整理

2016年7月13日



“积气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不应存在气体的部位存在气体的征象。

积气征

1、皮下积气

2、纵隔积气

3、胸腔积气

4、心包积气

5、颅内积气

6、眼眶积气

7、腹腔积气

8、胆管积气

9、胆囊积气

10、门静脉积气

11、肠壁内积气

12、胃壁内积气

13、膀胱壁及膀胱内积气

14、网膜囊积气

15、腹膜后积气

16、椎间盘积气

17、椎管内积气

18、关节腔积气


推荐阅读


【专家读片】016期:解放军105医院影像科朱友志主任


积气征  

1.皮下气体:头部及体部皮下积气,常见于外伤,X线及CT可见皮下软组织间隙气体影。

2.纵隔内积气:明显者常规胸片可见,CT可显示少量积气影。发生原因为:1自发性纵隔积气,由于各种病变引起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再经血管鞘、支气管周围间质通过肺门进入纵隔。2损伤性纵隔积气,胸部的各种穿透伤、张力性气胸纵隔胸膜破裂等都可造成纵隔积气。3继发性纵隔积气,多见于有关的各种手术后,包括心脏手术、纵隔手术、气管切开、甲状腺手术等。4后腹膜上行的纵隔积气,过去常见于腹膜后及盆腔充气造影等,气体沿后腹膜上行到纵隔。有时也见于食管、气管内镜检查后医源性纵隔积气,也可见于纵隔脓肿。

3.胸腔积气:包括气胸和液-气胸。见于外伤,继发于肺气肿、肺大泡破裂,青年突发性气胸,手术、穿刺引流后等。常规X线胸片及CT检查均可显示。可示肺外无肺纹理的积气及被压缩的肺组织边缘。

4.心包内积气:位于心影边缘与心形走向一致的气体影。常规胸片及CT均可显示。常见有外科手术史、心包穿刺史或胸部外伤史。也可见于先天性心包缺如伴气胸,特发性,纵隔、食管、胃或肺的脓肿破溃,还可见于产气菌所致的心包炎,纵隔气肿或间质性肺气肿扩散至心包内。

5.颅内积气:常见于头颅外伤,包括鼻骨骨折。CT检查显示气体影。可为单纯性气颅,也可并存于颅内其他损伤,如脑挫裂伤、各种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可发现颅内积气积聚的部位和多少。张力性气颅是指大量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气体积聚,占据颅腔空间,产生张力,压迫并刺激脑组织,使其移位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症状,CT检查4个层面以上显示积气,提示张力性气颅,CT表现有“山峰征”(由于桥静脉牵挂于上矢状窦所致)、“火山征”(由于额极间气体和额叶前部占位气体所致),额极间出现气体提示气体张力超过额叶间脑脊液的表面张力,它比“山峰征”有更高的硬膜下张力,“气泡征”系早期硬膜下张力气体冲破蛛网膜裂孔进入蛛网膜下腔,多见于各脑池中,比无症状气颅广泛。

6.眼眶内积气:见于外伤,CT检查显示眼眶内气体影。

7.腹腔积气:见于空腔脏器破裂,肠壁气囊肿破裂,医源性如人工气腹、外科手术、腹膜透析(气体在3周后方可吸收,如连续观察可见气体逐渐吸收减少),通过阴道进入腹腔(如阴道灌洗、输卵管通液充气、特发性等)。X线检查,一般于立位10分钟后检查方可靠。立位时最早气体积聚在膈下,成人可用左侧卧位水平投照,气体积聚在右肝外缘与右季肋间。仰卧位摄片时气体积聚在中央前腹壁下,气体都聚集在腹部中央形成一圆形透亮区。立位X线检查确定膈下游离气体时,必须与间位结肠和膈下脂肪影鉴别。CT检查常优于X线检查,可显示肠壁和肠壁间及前腹壁下积气,也易于和脂肪密度区别。

8.胆管内积气:引起胆管内积气的原因:1有胆道手术史;2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胆石穿破胆囊壁入肠管形成內瘘;3慢性消化道溃疡病,溃疡向胆道穿孔形成內瘘;4壶腹区癌侵入奥狄氏括约肌;5胆道支气管瘘;6气肿性胆囊炎、胆管炎;7短期内有结石自胆总管排出或由蛔虫钻入胆管内,造成奥狄氏括约肌失禁;8奥狄氏括约肌功能不全。胆管积气的影像表现:少数患者X线平片可见胆管内气体影,有时X线钡餐造影还可见钡剂逆流入胆管内,CT检查显示胆管积气最优,胆管积气以肝左叶胆管最多见、积气量最多最明显,增强扫描显示更明显,同时使肝内合并症显示清楚。

9.胆囊内积气:原因:1胆囊与胃肠道发生瘘道(由癌肿或结石引起);2气肿性胆囊炎,此为一种严重胆囊疾患,系由产气菌引起的急性胆囊炎之一,在疾病早期气体积聚于胆囊腔内,以后逐渐扩散到胆囊壁,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起病急,病情危重,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死亡率高。X线平片显示胆囊腔内积气,CT可清楚显示胆囊腔内及胆囊壁积气。

10.门静脉积气:门静脉积气的原因:1肠坏死,约占2/3,成人常见于肠梗阻和梗死,婴儿常见于坏死性肠炎;2胃肠道黏膜损伤但未发生坏死;3腹腔或盆腔脓肿;4医源性,发生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行充气或不充气的钡剂灌肠造影,新生儿输液做脐静脉插管及胎粪性肠梗阻用过氧化氢灌肠治疗时。机制常为肠道黏膜损伤,气体进入丰富的黏膜下静脉丛,经肠系膜静脉到达门静脉系统。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积气可同时存在。影像学表现:少数病例X线平片及CT表现为发自肝门区的多支线形气体影,呈分支状穿过肝脏直达接近右上腹壁或胸壁的肝包膜处,若取左侧卧位摄片,此征象尤为明显。门静脉积气大多预后良好,无需手术;如果门静脉积气合并肠系膜缺血,则必须手术,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但广泛门静脉积气不一定预后差;医源性门静脉积气常预后良好。门静脉积气与含气支气管分支的鉴别:该区域内的支气管分支,其走行接近头足方向,而门静脉积气相对接近于水平方向。门静脉积气与胆管内积气的鉴别:由于门静脉血流为离肝门方向,血流将气体带至肝周围的门静脉小分支内,可至肝包膜下(距包膜2cm以内),更细小、分支更多;而胆汁液则流向肝门方向,气体被胆汁带到肝门的较大肝管分支内,故胆道积气多在肝中部,一般不延伸至包膜下。CT平扫可以清楚区别门静脉内积气和胆道内积气,增强扫描更能明确积气是在增强的门静脉内,还是在增强的门静脉旁的胆道内。

11.肠壁内积气:肠壁充气常见于:1小肠坏死(如梗死、坏疽、假膜性,或其它小肠结肠炎、绞窄性疝);2肠壁气囊肿病;3其它少见原因如器械损伤直肠、糖尿病伴感染、过氧化氢灌肠、消化性溃疡伴肠壁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肠壁积气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肠腔之外沿肠道分布的弧形线状透光影,与肠腔气体有肠壁相间,线状透光影不很光滑,并呈间断状,表示为密集的气泡所组成,与肥胖患者的肠壁内脂肪所造成的线状透光影不同,后者透亮度较差,且轮廓十分光滑。肠壁气囊肿可见于小肠、结肠,X线钡剂造影示肠壁内多发小圆形充盈缺损(罕见呈线状者),系肠气囊在浆膜下或黏膜下将黏膜及肌层向腔内推压造成,由于含气密度很低,而且受压往往可以变形,此为特征性表现,可与息肉区别,此外钡剂排空后息肉表面有钡剂附着,而气囊肿表面则无钡剂附着。CT检查可明确显示肠壁内气体。

12胃壁内积气:原因可见于:1腐蚀性胃炎;2胃扩张;3胃镜检查后;4缺血;5坏死性胃炎;6胃溃疡伴胃壁穿孔;7脓性蜂窝织胃炎;8气囊肿。影像学表现:胃肠钡剂造影和CT检查可显示与肠壁积气征样表现,但部位在胃壁上。

13.膀胱壁及膀胱内积气:见于气肿性膀胱炎。在X线平片上可见到膀胱壁内有串珠状或小片状气体影将膀胱外形显出,膀胱造影时更明显,CT检查能更清楚显示在膀胱壁内的气体影。膀胱腔内也可见气体影,称为原发性气尿症,在仰卧位平片或CT上显示膀胱区气体影,立位X线片可见气-液平面。

14.网膜囊积气:多为十二指肠后壁穿孔所致,CT能清楚显示小网膜囊内的气体影。

15.腹膜后积气:多见于手术后、腹膜后充气造影和后腹膜脓肿、胃十二指肠后壁慢性穿孔或后腹壁黏连后再发生穿孔、升降结肠穿孔、小肠气囊肿破裂后。气体积聚在后腹膜间隙,CT检查显示更清楚。

16.椎间盘积气:原因可能为椎间盘变性,气体(氮气)溢出所致。X线平片和CT可清晰显示。

17.椎管内积气:机制可能为椎间盘内积气流入椎管内,也可能为退变的椎间小关节内积气流入椎管所致。CT检查可显示椎管内气体影,测量CT值可于椎管内脂肪相鉴别。

18.关节内积气:除椎间盘积气外,其他如肩关节、肩锁关节、椎弓关节、骶髂关节可见积气,机制不甚明确,可能与牵拉或运动有关。CT检查是最佳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积气部位,测量CT值可明确积气的诊断。


  征  稿  启  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