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蜂蜜泛滥,养蜂行业面临青黄不接。蜂蜜造假以规模化、产业化的形式不断出现。 河南某蜂蜜生产企业高管曾发微博说:中国蜂蜜的年产总量为18万吨,出口8.2万吨。然而中国蜂蜜年销售总量为50万吨,海关却蜂蜜没有进口记录,其它40万吨蜂蜜从哪里来??蜂蜜造假以规模化、产业化的形式出现。其中常见的的蜂蜜造假有四种方式:⑴把糖浆掺在蜂蜜里或者直接用糖浆勾兑出售;⑵白糖水造假;⑶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造假;⑷把价格低的蜂蜜掺入到价格高的蜂蜜中,以次充好。专家提示: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仔细查看“产品标准号”一栏,有GB14963和GB18796这个两个标准的蜂蜜相对安全一些。 超市蜂蜜9成为造假,各位朋友购买超市蜂蜜请谨慎!请看下面视频
案例分析:假蜂蜜特点 “ 长春市民张女士在农贸市场花15元买了一瓶450克的椴树蜂蜜,回到家喝完蜂蜜水就感觉口干舌燥,她怀疑所买的蜂蜜是假的。张女士经过查询发现,她所买的蜂蜜正是最近吉林省工商局公布的不合格产品。针对王女士买到假蜂蜜一事,知情人爆料,目前市场上假蜂蜜难以辨别,以其超低价格吸引顾客,里面根本不含蜂蜜,全是人工勾兑的“蜂蜜”。为此,记者到各大市场蜂蜜专柜进行走访,并到育蜂场察看,调查真假蜂蜜到底有何不同? 什么蜂蜜最好 蜂蜜什么时候喝最好 蜂蜜什么时候吃最好 哪种蜂蜜最好蜂蜜怎么喝最好
家住南关区的张女士非常喜欢喝蜂蜜,每个月都得买上一瓶。前几天,她到农贸市场买菜时,遇见一操外地口音的男子在吆喝卖蜂蜜,一看一瓶450克的椴树蜜才15元,看其颜色也很不错,就买了一瓶,结果回家用来冲水喝后,就感觉嗓子有些辣,口干舌燥的,她就怀疑这瓶蜂蜜是假的。于是张女士就拿着那瓶蜂蜜到农贸市场打算退货,结果发现卖蜂蜜的外地人早就不见了。记者看到张女士所买的蜂蜜,颜色看起来呈金黄色,入口很难下咽。记者不慎将半勺蜂蜜弄到了玻璃板上,擦拭了半天也没完全弄下去,玻璃板面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浑浊。据经营40多年蜂产品的陈先生介绍,张女士所买的这瓶蜂蜜里面含有食用胶,所以质地异常粘稠,还不容易清洗。据经营蜂蜜多年的积安堂蜂蜜介绍,目前市场上制造假蜂蜜的手段有几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低聚果糖、糖稀等主要物质进行调配,还有的是用粮食作物加工成糖浆冒充蜂蜜,另外还有用香精、色素和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勾兑,做成假蜂蜜。汪先生还透露,一些制假者,为了让假蜂蜜看起来更加逼真,里面会添加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和一些化学制剂,用了这些物质会让假蜂蜜从外表上看和真蜂蜜很像,都是晶莹剔透的透明状,粘稠度非常高,极易拉丝,让人从感官上看很难辨别。中国蜂产品协会蜂疗保健品委员会吉林咨询服务站的刘站长,以东北产的椴树蜂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原料蜜分等级来看,每斤为12到18元,算上加工费,一斤还不是最好等级的真蜂蜜也需要50——60元左右。依照这种参考价格,市场上所卖的才10几块钱一斤的蜂蜜,肯定是假蜜。刘站长说,有的市民明知道是假蜂蜜也会照样买,就是因为有的假蜂蜜吃后也无明显不良后果,价格还很低。对于卖假蜜的,卖真蜂蜜的经营者也十分无奈,采访中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之前一天能卖出去一百多斤的蜂蜜,现在一个月都卖不上一百斤蜂蜜,生意十分受影响。“我们现在已经在压低价格,可我们有成本跟着,根本没办法和造假者比,而一些顾客还不会辨别真假蜂蜜,所以作为经营者十分无奈。”一位经营蜂产品30多年的养蜂人告诉记者。 昨日下午,记者到长春市的一些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进行走访,发现有些摊床所卖的蜂蜜没有生产厂址,联系方式也是空号,有的蜂蜜450克的批发价仅10元,一瓶980克的蜂蜜18元,甚至店主表示多买还能更便宜。记者注意到,这种低价蜂蜜的产地多是河南、安徽等地。记者在光复路的一处批发市场里发现,有一种椴树蜂蜜的生产日期是2008年9月8日,到现在都没有结晶,看起来仍旧清亮透明。 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人士刘先生说,因假蜂蜜里不含任何营养物质所以不易结晶,甚至放了多年也不会变质。而椴树蜜里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极易结晶,一般气温低于14摄氏度就会出现结晶状态,而记者所发现的那瓶椴树蜂蜜已放置了一年仍没结晶,证明是假蜜。对于如何鉴别蜂蜜的真伪,吉林省蜂业产品管理监督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可以看颜色,真蜂蜜颜色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看起来不是很清亮,呈白色、琥珀色。而结晶蜜有较多的结晶颗粒析出,假蜂蜜颜色鲜艳不易结晶。真蜂蜜气味纯正,有淡淡的花香,没有酸或者酒的挥发性气味和其他异味。还可以通过品尝感觉口感,真蜂蜜香甜可口,没有怪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