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食品谣言最多?

 lovey6868 2017-05-19


食谈君特别编选了两位专门从事传播学研究专家的观点,他们分别从媒体特征和传播心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整理 / 洪广玉

来源 / 公共食谈(ID:ggst01)

全文共1566字 / 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微信公众号是一种“类组织传播”,

信息查证困难

原平方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教授


虽然微信自身的研发团队声称“微信本身不具备媒体属性”,但微信公众账号的出现使得微信的媒体属性凸显出来。


有学者总结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


一是,公众账号可以对关注它的所有微信用户群发信息,是点对点的大众传播模式;

二是,公众账号发给特定微信好友信息,其他用户无法查看,信息传播过程噪音干扰较少;

三是,公众账号的群发信息与微信用户个人信息一起,按照时间顺序无差别显示在消息列表,便于用户实时接收和回复;

四是,公众账号可对用户进行自定义分组,灵活制定内容、精确定向推送,受众定位准确;

五是,微信用户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可以转发并分享,信息扩散能力强大。 


分析来看,和公开性程度很高的微博相比,微信兼具“既公开又封闭”的特点,这种对朋友圈公开、群内公开,却对群外封闭、有限制的传播方式,明显区别于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群体传播,但却类似于传统的组织(内)传播,我们姑且简称之为类组织(内)传播。


公众账号所服务的群体以强关系的朋友圈为基础,但以陌生添加的弱关系人际关系集结人群居多;虽然松散、没有特定目标,不具备组织传播的其它三项特征,但具有相当高的认同度。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公众账号所服务的用户对于相同的信息或观点容易认同,对于相反信息或对立观点就容易加以抵制。


由于作为媒体的公众账号所进行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类似于组织传播,本文就把此种类型的传播活动暂命名为类组织传播。



多年研究互联网的方兴东认为微信朋友圈的产品机制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信息不能在圈子与圈子之间传播,只能在朋友圈中自由流动,没有转发功能,朋友圈事实上成为封闭的讨论圈;

二是,微信信息不提供内容搜索功能,可追溯性差、事件追溯难。


事实上,封闭性与不可查证也正是公众账号这种类组织传播的所具有的显性特征,与微博的公开性与自我纠错功能不同,在这样的类组织传播过程中,假信息或“谣言”更具备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