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二期12.8.2

 小精灵故事 2017-05-19

12.8.2 漫谈《杂病例》

治肝与实脾(桂林本3-76条)

这个治肝先实脾的理论,它在临床上面是有它相当高的存在价值对不对,如果我们用一个比较巨观的角度来看的话,你就会觉得这个治肝实脾的这个理论呢,它是比较人道的一种思考。因为首先呐,张仲景说你就,肝病的人呢,他说你用酸味来补肝啦,然后用苦味药来补心啦,用甜味的药来补脾啦,就是利用这个五脏的“五”这个数字的这种,就是不是双数,而是单数,它怎么样怎么样就会让肝好起来。那你就是一路在吃补药你心里头也很踏实对不对,就是至少不是要用什么破坏性的药物。只要用补药来调节五行的平衡就可以让他的这个人的这个生理状况哦,恢复常态,这是一点。

那另外一点就是呢,当我们没有这个每个内脏跟别的内脏都有一个连属性的思考的时候,在医疗上面就会做出一些傻事啊,就是,动不动就把什么东西割掉是不是。那割掉以后就发现说,糟糕了,我其他脏都乱掉了,就少了一个螺丝钉啊,那这个表还真的不会走了,就是会有这样子的后悔出现。那我就觉得,既然哦,有机会生到地球上来做人类的话,那要相信自己是一个满精密的生物机器哦,就不要觉得说哪一块东西随便拔掉也没有关系。因为拔掉一块什么东西之后,其实日后都是常常会后悔的对不对,就像什么,医生会告诉你,胆囊是没有用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袋子而已嘛。那切掉了之后每一餐早饭吃完之后就去拉肚子对不对,这样一辈子就过下去了,那也蛮可怜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会觉得,我们还是要认同这种观点他的存在,只是他不是绝对的精密的正确。

当然我们历代医家都很努力地希望能够帮这些理论合理化了啊,那比如说,民国初年的张锡纯也说呀,就是肝有病的话,我们一般用一些什么平肝的药、伐肝的药,那都不一定对。他说,《内经》里面有一个说法是哦,就是厥阴有病的时候啊,要治阳明。那这个说法呢,他提出的论点就是说,我们都说这个人的身体哦——当然这些都是中医玄学,随便听听,你们也不要太当一回事——就说肝气要能够升对不对,要舒畅,胆气要能够降是不是,那这个升降其实都是要靠脾胃升降的,就是脾胃斡旋中焦嘛。所以,这个消化轴的保养哦,在肝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那你反过来说哦,这个消化道的很多病,你把脉哦,脉都是很弦的,这个相关性是存在的。

那这个,如果哦,是,怎么讲,如果是要先承认的话,我们就看下去了哦,像我们黄疸病的患者,你说常常要用什么附子理中汤啊,保和丸啊,来调理脾胃哦,这也是有的。那这个,至少我们学这条就会知道它会传就是了。好,那我们接下来看哦,就有一点麻烦了。他说,中工啊,就是一般的医生不晓得这个疾病是在内脏之中是有一个传变的规律的,所以看到肝的病呢,就不知道要实脾,只是治肝,那这样子的疗效就会差些。然后呢,他就讲说,这治肝病的时候呢,要用酸味药来入肝,要用有焦苦味道的药来入心,要用甜味的药哦,甘味药——其实甘味药并不等于甜,就是你人吃到以后,诶,还蛮好吃的,那种就算甘味药——那那种来入脾。

但他的逻辑是什么呢?他后面就写说哦,当你把脾补好了之后呢,脾就会去伤肾。用“伤”这个字是不是有点太激烈了?那到底是怎么说呢?我想,宋代的其他的医学书就会说是,不用“伤”这个字,用控制的“制”这个字对不对,就是脾好了,它会对于肾的机能有所制约。那这个注家呢,也要想办法找到这个“伤”字有没有不要那么伤的意思哦,结果硬的去挖呢,就说这个《说文解字》的注解引用这个《山海经》的一句话,说这个“木束为伤”,就是你把木头,一棵树啊,木啊,箍一个铁圈的话,那会伤这个树。所以,把木头束住就叫做“伤”。那所以就是,伤的意思就变成制约或者是约束的意思。

所以呢,这个人他的脾强了,肾就会被制约了。那肾被制约,力道比较发不出来了,它就比较不会去克你的心,那心就旺盛了。那心旺盛了之后呢,肺就会被心制约了。那本来克到肝的肺被制约了,那肝就今天觉得,今天没有东西在压我了。因为肺气是下降的嘛,肝气是上升的,所以它们之间是有一个冲突的点的。所以肝就觉得,今天我舒畅了!所以呢,就全部用补的方法呢,就可以把你的肝病搞好哦,不用伤害这个人的身体。就是,刚好因为“五”这个数字就是这样一种互相有关联的一个动态的平衡的结构,所以就可以跳掉一个脏这样子来玩它。

可是呢,这一套说法呢,很可能是仲景医学里面的bug,就是说人的五行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跷跷板没有那么好玩的。所以这个张仲景呢,就是史书上的记载张仲景的医疗能力是胜过他的老师的,所以他问了老师,有的时候老师也是硬掰一些答案。我是做老师的,我非常清楚身为教书匠会有哪些恶习,就一下子被考到了,在那边胡诌的都有。所以,这个理论哦,其实是得不到支援的。这个是《金匮要略》里面的独家理论。你说《难经》有没有?《难经》只说肝病要实脾,就这样子,没有说到五脏的跷跷板原理。

而且这个跷跷板原理你要怎么玩?你不要以为他写的很简单啊。他补用酸,对,补肝我们有乌梅,有山茱萸,都是酸的,那我想请问你白芍算不算酸的?《神农本草经》写味苦耶,是后代我们的本草书写白芍是酸的,因为它补肝我们硬要说它酸。不然的话白芍你现在吃吃看,它有酸吗?一点都不酸对不对,所以这个味道的问题就很讨厌。然后这个“焦苦入心”呢,历代也是文章做不完。我们会知道哦,说“焦”是会入心的,苦味是入心的味道对不对,那所以,有一个药材如果是焦味的,又有苦味,它还是会入心。可是这样子真的能补心吗?那也未必耶,就是,苦味药未必是补心药,它只是入心药而已。

而且,有一些读《金匮》的人在这些字句上面太过于龟毛,他就说,我们找一个苦味药去把它炒得有点焦味,这样就能够补心。而且找得到一些例子哦,什么炒丹参啊,炒当归啊,都比较补心。那真的要这么龟毛地来看待焦苦这个话吗?然后甘味药,你又说哪一些是甘味?就像治肝的方子里面有很多方子都会加白术对不对,那有些人就会拿这些方子来对这个条文就说,白术的味道是焦焦苦苦的,所以是要入心的。就是硬把这个方子里面的一些味道掰出来来合这个讲法,那我就觉得这就有一点无聊了哦。那这个无聊的状态是其一。

那另外就是,我们中国人在张仲景那个时代啊,认为什么药是什么味道入哪里这件事情是非常暧昧而且混乱的。怎么讲呢?像《黄帝内经》也讲说,这个人的内脏啊,喜欢吃什么味道,然后用味道来调,这个讲法好几套哦,我待会跟同学至少讲三套。可是,我现在要先泼冷水再来讲,就是你就算知道三套也好,五套也好,六套也好,你实际上不能操作。为什么不能操作?因为《黄帝内经》里面他告诉你什么,他说,比如说这个,我们先说第一套好了啊,他说五脏都有怕的状态,就是五脏有些状态是它不喜欢的。我们之后还有条文说五脏“所恶”跟“所得”,就是五脏如果得到这个味道会不舒服,得到这个味道它会比较健康之类的。

那么,那《黄帝内经》里面就讲说,肝啊最怕什么?肝苦,“苦”就是受不了啊,“肝苦急”,这个赶时间很着急这个“急”,就是肝这个脏很怕紧绷对不对,神经一紧张肝就硬起来了。这个不但是象征上的正确,也是实际上的正确哦。那这个你就说,肝啊,怕硬掉,怕紧绷,那要用什么药来缓和它啊?要用甜味药。这个话讲的其实某个角度来讲没有什么不对耶,就像,你如果忙的焦头烂额很紧绷的时候,你赶快喝蜂蜜水,喝糖水,吃蛋糕啊,那还真的能放松呢,是不是。但是你说,我保证吃蜂蜜水吃糖水最放松吗?那也未见得是不是,就像我紧张的时候是吃酸梅最放松,其实每一个人还不太一样是不是。

那然后呢,《黄帝内经》这篇还觉得,他说既然肝脏喜欢吃甜味的东西,我来推荐你哪些东西是甜味的,那太好了嘛,食谱都写给你了。结果我看了这食谱呆住,他说,白米跟牛肉跟枣子跟葵瓜子是甜的。枣子是甜的我知道,但是白米跟牛肉是甜的哦,就他已经超过人类味觉的极限嘛,这是很可怕的啊。然后心怕什么啊?心怕缓,就是缓和的“缓”,因为他要每天努力跳动对不对,散掉了你就停止跳动就完蛋了。那心怕缓要吃什么来让心比较有缩起来啊?那要用酸味对不对。那心脏喜欢吃的酸味是什么呀?红豆,啊,红豆绿豆,这个酸吗?然后狗肉,这个酸吗?然后韭菜,酸吗?里面只有一个李子是酸的,但是你如果每天吃李子对心脏好吗?也不好耶。就是《黄帝内经》的推介食品啊,很有问题。

然后他说肺脏呢,肺脏呢是怕这个气上逆,所以他说要吃苦味药啊,来把这个气压下去。然后之后就说,脾脏呢,是怕湿,也要用苦味药来祛湿。所以他那个吃什么味道哦,没有那个五行上面的那个逻辑的那个转,没有的,是随便的。然后你讲到吃什么,他又说,肺要吃苦,脾要吃咸。那好吧,那肺要吃苦吧,那什么苦?他说麦子是苦的,羊肉是苦的。羊肉苦吗?好像是有一点,还是我煮羊肉汤中药放太多所以苦掉了。就搞不清楚,今天中午助教聚餐还在吃那个什么蘑菇烤肉嘛,那羊肉跟鹿肉哪个苦啊?鹿肉苦是不是。所以麦子跟羊肉都是苦的,然后还有杏子也是苦的,然后还有荞头也是苦的。我真的没有办法耶,就是,他这样子讲的话,真是天知道要吃什么。

然后脾要吃咸的,他说大豆是咸的,我很怀疑啊。当然,你可以说大豆是入肾的豆对不对。然后他说猪肉是咸的,栗子是咸的,然后还有另外一个我们现在好像不知道叫什么的菜是咸的。就是,我老实说,当《黄帝内经》本身对于味道的那个说法都不是那么严谨的时候哦,那你究竟要如何遵循张仲景的老师说的什么酸入肝,苦入心,这个甜入脾?就是,其实他本身有高度的暧昧性。然后肾脏怕什么?他说肾脏最怕燥。那他说怕燥要吃什么?要吃辛味的东西。那辛味的是什么啊?小米跟鸡肉跟桃子跟葱。除了葱还有一滴滴辣之外,其他三个我不知道什么是辣的耶,我那么爱吃桃子我不知道桃子是辣的。

可是你说桃子能不能发,能不能润肾?其实可以,以药性来讲可以。所以很讨厌,你不能说他说的都不对,可是,那叫做味觉吗?那叫做药性,不是味觉。而且,《内经》呢就只有讲到这个肾脏虚要吃辣的哦来润,他有解释一下是为什么。他说因为你用辛味药啊,开腠理来让津液能够通过来,那让全身的气走通了,水路会通,这样肾脏才能够,它的整个要运作的东西才能通畅。所以说肾脏怕燥,必须要用辣的药来通。那这个是关于这个五脏所恶跟味道的某一种说法。

那这个,同样的这个五脏要吃什么不要吃什么,如果你看了那个陶弘景的《辅行诀》啊,你发现他那个要吃的味道又不一样了,就是跟《黄帝内经》又是干戈不入的了。那《辅行诀》里头就讲到用药了,所以他就说,味辛的药都是属于木的,他这个讲法就是木喜欢舒畅调达嘛,所以我给他散嘛。那他就说,味酸的药是属于金的,因为肺喜欢收敛嘛,所以我用酸味药来收敛。可是这种说法就是,有一面的正确,又有一面的存疑。因为你说酸味药,乌梅跟山茱萸补不补肝?还是补。五味子补不补肝?补。但是你说五味子能不能够收束肺气?也可以对不对。我们只能说这些脏有这些调性,所以我们用这样的药。

那《辅行诀》给的范例是什么,他说辛味药是属于木的,所以肉桂是辛的;咸味药是属于火的,所以旋覆花是咸的,这样都还对,因为他的咸跟苦跟心肾药是颠倒的。他说甜味药是属于脾土的,人参是代表,这没有错。然后酸味药对肺气有收敛的效果,有五味子,这样没有错。可是接下来说,苦味药都是入肾属于水的,好,什么东西苦?他说地黄苦。地黄苦吗?没听过吧。所以,就是这个古时候的用药的所谓的味道上的规范啊,我们今天的人没有办法体现,至少没有办法用我们的五官五感来体现。就是这样子,乱乱的。

那你说,刚刚说了这个各个脏怕什么东西,所以要吃什么味道哦,那还有别的说法啦,比如说肝呢喜欢什么,肺喜欢什么。肝喜欢散,所以要吃辛味药来散,那你因为辛味药让肝舒服,所以你要泻肝用什么?用酸味药。所以我们就会说,白芍这种酸味药能够泻肝能够柔肝,就是说法又反过来了。刚刚不是说要养肝的嘛对不对,那白芍怎么泻肝?你也可以硬讲嘛,肝要疏泄嘛,那酸味药好像扭毛巾一样,硬扭不是又把东西挤出来了嘛。就随便你乱掰,都是乱掰的。那这个心脏喜欢软,就是心脏不能僵硬啊,僵硬了什么动脉硬化不得了,所以要用咸味药来软坚。那要泻心就要用甜味药。这个甜味药你说它错吗?又不纯粹是错。因为以中医的五行来讲的话,你用它的这个火生土对不对,用土的味道的药它又可以泻那个妈妈是不是。所以,又不是错,可是也不是绝对对。

那脾呢,想要缓,所以要用甜味药来缓它,用苦味药来泻脾,这个是对的。可是前面又讲说,脾怕湿要用苦味药来燥脾啊脾才会好起来,所以这个已经是没有办法搞清楚什么是真的绝对对了。那肺喜欢收,所以用酸收来补肺,那用辛散来泻肺。那肾呢,喜欢坚固,所以用苦味药来让肾坚固。那这个临床上比较有意义的说法呢,只是所谓的相火妄动的时候用一点知母黄柏对不对,就是所谓的知柏丸啦,封髓丹啦,用一用。但是,如果你说肾已经涣散掉了,我们通常还是用什么?真武汤啊对不对,附子剂啦。所以,这些都是大概知道有这些说法哦,自己读书的时候知道有很多种说法就好了。

那还有第三种有名的说法是什么?那是六淫之说。六淫就是六种外邪,风暑湿燥寒火嘛。那风暑湿燥寒火呢,他就说当你受了风气的时候呢,要以,主治以辛凉,又辛又凉的药。然后风是阳邪对不对,然后他需要用辛来开,用凉来散热,然后辅佐用苦甘,然后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那这样子讲来讲去的话,你受了风邪桂枝汤不对,是银翘散对。当然银翘散也有它正确的地方啦,只是说,这样的用药的规矩,这样细细密密的这样一直搞哦,其实跟经方也对不上。

我老实说,这个麻烦就是说,张仲景的这个杂病例啊,他如果那个讲的东西啊,我们这些辩证开药的方剂啊,清清楚楚有在体现这个理论的话,那就这个道理就是硬道理。问题是,张仲景辩证开药没有在鸟这些耶,那这样子的话就有点不可爱了哦,这个背叛师门的味道就有一点出来了,当然这也是假设张仲景的老师真的这样子讲啦。

那么,当后代的人想要帮这一条合理化的话呢,那也是,比如说民国初年的曹颖甫啦,他就说,那用甘味药来补肝的方法,那就是小建中汤啦,就是找一个最标准的实脾补肝的药。那这个清代的陈修园陈元犀父子呢,就是说,酸味药,你看哦,用酸味药用焦苦用甘味药都有的是什么呀?乌梅丸。他就说乌梅丸这个方子也是治肝虚很好的。你只能够硬的掰出一点点方剂跟它有一点关联。那如果你说,敦煌《辅行诀》里头补肝汤之类的,你看了那里面的补肝汤,你会觉得那是咸的,也不太酸。就是有这样子的,大家的理论啊,或者实践上面都是很多参差的。

那张仲景就说,肝虚就用这个方法,肝实就不要用。那我就说,这个就是这么说啦,我实际上临床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很清楚的知道哦,哪一种实要用什么方子。当然肝有实热的话,还是白头翁汤好用一点啦,那龙胆泻肝汤比较好用一点啦。那而且我们如果假设这是张仲景的文字的话,张仲景说的“实”是什么?就是有具体一坨的东西嘛。那张仲景说的实还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人的热很多,实热,就像白虎汤证热很多,张仲景不说这是实啊对不对,张仲景是要有具体的物质的一坨东西才喜欢用“实”哦。所以这个,那我们说,如果是肝阳实,或者是肝阴实,那用的药是不是都没有补脾胃的药呢?那也不见得。所以,这个就只好姑妄听之啦。

那结果到最后呢,这个老师啊,他讲着讲着好像觉得自己有点掰不下去了,所以他最后就给了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他说反正就是哦,勿虚虚勿实实啦。如果他真的很有的发挥的话,他也不会这样讲。所以,他就说,反正重点就是,一个脏已经虚了,你不要把它搞的更虚啦,那一个脏已经是实的,你不要再用更补得药把它补爆掉啦,知道就这样,那其他你自己回家想。就是,他就这样糊弄耶。那这个“勿虚虚勿实实”大概是各个经典都是这样讲的啦,或者写“勿”,或者写“无”,没有的那个“无”,意思都一样。那这个《金匮要略》本呢,《金匮要略》是写什么“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那这样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哦。所以,经典里面讲法是“勿虚虚勿实实”,桂林本就把它改了。

所以,读到这样大家是不是感到很空虚啊?是我就觉得很空虚哦,这个太多套道理,然后彼此是有矛盾的。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在看待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认得这个可能性,就像是这个虚实相传的理论,我们台湾还有,像萧圣扬老师现在在教的不是就分的比较细一点嘛是不是。虚的话,阳虚的话是正克嘛,就直接木克土;那阴虚的话是什么?是倒克是不是,肝阴虚去克成肺阴虚,脾阴虚克成肝阴虚;那这个如果是阳实的话是顺生,肝火太旺的话直接就烧成心火,木生火;那如果阴实的话是逆生是不是,就是理论上如果是肝阴实的病人,应该是逆生成肾阴实对不对,所以,肝硬化的人后来什么?腹水是不是。就是,他这样子的讲法也是有临床的实践意义的。

只是我要说呀,我们,我不要说我们,我说我好了,我既然已经习惯了张仲景这套的辩证方法了,那对我来讲,是不是把已经会的练到比较精,对我来讲比较有意义,而不是每一派都沾一点,就是我在这件事情上面不是那么有兴趣当学问广博的人。但我不是说你们要像我这样子狭隘,不是的。只是说,对我来讲,我已经习惯仲景辩证学了,那你要我同时用五脏的生克去思考哦,我会觉得当作闲暇时的游戏可以,但是实际上开药的时候已经习惯这一套了,就是会这样子用下去,就是那个习惯性已经,也懒得改了。

就像如果我们啊,这个杂病例看下去之后哦,你会觉得张仲景这个杂病例哦,不是在告诉你你要怎么辩证,而是在向读者坦白,望闻问切我望跟闻都不行。真的啊,你后面看了就觉得,啊,望诊那么烂哦,闻诊那么差哦。所以你会觉得张仲景的望诊跟闻诊都很弱,所以他只能拼命去强化他的问诊。所以,张仲景这本书你读到后来,如果你习惯他的这一套之后,你就会发现你跟人家聊天的时候,你都,就是喜欢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就是用问的对不对,都是电话开药,都是用问的。因为张仲景本人你看这个杂病例就会知道,用看的他不太行,用听的他也不太行,就是跟他开药的辩证,用问诊的那个辩证能力是极度的不平衡的。

那老实说就是,每一个派有它的强项跟弱项,就像我这个人很讨厌用针灸,应该灸还偶尔用用,针我很讨厌。你说是不是学不会,我说不是学不会,只是我懒得奉陪。因为你知道就是讲过N次了对不对,就是最容易洗肾的职业就是针灸师跟推拿师。这个元气都被人家吸走了,我会觉得我干嘛为你死对不对,所以就对于这方面很兴趣缺缺。当然也不见得我因此就健康了,我是坏心没好报。那这个,但是有的时候就是在学习上面,我个人会有那种挑食。我明晓得我不会针灸不会推拿不会什么拉筋法,我就是疗愈力比别人弱一些,我明晓得,但是我可以人生志向不远大,其实是这样子,摆明了当真小人在过日子。

所以,我就觉得,如果同学对于别的方法有兴趣的话,那你自己尽量充实,只是至少我给不了。就是我在这件事情上面就是,大概就是,张仲景都摆烂,那太好了,我也可以摆烂哦。因为,我并没有觉得我这辈子医术要到达那么高的境界,所以就觉得差不多这样就好了哦。所以就是大概可以从这个篇章里面隐隐约约感觉到张仲景他的一些小毛病在哪里吧,大概是这样子。

那接下来他就,我们就读过去,我跟你讲,像什么杂病例、伤寒例啊,你都不要当伟大的条文看,就当作读散文,就有一个人他大概跟你闲聊。就这种时候不像是正课,就有一天你到张仲景家喝茶,不是看病的,然后你就开始聊一聊,就大概这种感觉。他也不用在你聊天的时候把你全部教会,就不是教学时段,就是闲扯一下啦。

疾病产生的根源(桂林本3-77条)

3.77】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于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多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那他就说“人禀五常”哦,那当然最严格的五常是那种道德上的五常,我们姑且不论啦,什么理智啊,什么仁义礼智信之类的东西。那这个,这个五常呢,是五个一直在那里的东西哦,五个恒常不变的东西,就是基本上就是五行啦。那五行的结构就是一种不断循环生生不息的结构,那当它的循环开始有这个动态推展的时候呢,这个能量的游移呢,我们就姑且用“风气”这个象征词来代替它。所以,这个东西说“因风气而生长”,就不一定要局限在五行什么东方甲乙木,就这个流动的状态就称之为风气了。

那他又说,因为这个五行的流动,人才能够生长。这个话其实讲的倒是蛮有深意的,怎么讲呢?就是如果我们地球没有四季的话,人真的会比较好活吗?其实不会,因为我们就是需要这个气候的变化让你的身体能够有一个随着自然而开合的机会是不是。所以有那种类似什么养生的玄学理论,就说什么人的磁场一定要是椭圆形的,不能是正圆形的,就是那种说法。那当然那种说法都是属于虚玄了哦,我也不能真的理解,只是的确就是以我们人类能生活的星球来讲,我们需要有一点四季变化,不然人类更难活哦。

所以,这个五行的流动呢是很需要的,可是他说,这个风气呢,能够生万物,也能够害到万物,就好像这个水啊,能够让船不沉,也能够把船打沉。那这个说法到后面哦,张仲景有讲得比较具体,就是因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依照着外面的气候变化在做开合的,所以我们人类一定会跟这个大宇宙有同步同调的现象对不对。可是,这个大宇宙有没有邪气啊?也有啊,它天气不稳定,那结果我们人类本来想要跟着它走,结果被引入歧途,被它带坏了,就是这样一种互动关系。

那这个,所以他就说,那你要怎么样让自己好一点?他说首先是你的五脏“元真通畅”。他没有说你要把五脏哦,吃得饱饱的,守的牢牢地,不是用一个静态的收藏的观念在讲五脏。而是你的身体里面的流动的能量都很通畅的话,你遇到这些变化你临时可以调节。那可是如果你身体里面这里也塞住,那里也塞住的话,那你就只能当大自然的受害者了哦,就这样的一种观点。

我常常说我们中医哦,不要说中医,我们现在学习吃药这件事情,本身以一个人类的立场来讲,说不定是有一点堕落的是不是。因为,像我妈妈一个朋友,一个阿姨哦,她就觉得,我最近身体不好,她就送我们一本他们教会的祷告治病的小册子来开导我哦。那我看了之后也是觉得颇为自卑,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跟上帝有这么紧密的连接的话哦,那真的就是只要求得神的光哦,那就病就好了,何必吃药呢对不对,我一定是背叛了上帝,现在才在吃药,就是我有那种感觉。

但是,我说这东西倒不是在讲酸话哦,不是在讲酸话,就是人要健康起来要有很有多的可能性的。那比较高级的东西我们不太会的话,那就懒人就采取低级方案嘛。我就觉得你能够学会好的功夫,好的导引,那说不定你就可以不要吃药了是不是。我是因为养生做得差,身体烂,三天两头都在吃药,所以今天才来教中医是不是,如果你这个人身体好,十年没有吃过一口药,那你教得药人家敢吃吗?所以我是这样子适合吃药的人,所以现在才来搞这行,你不要以为我多健康啊,那没有那回事。

那但是呢,你说养生这个东西哦,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正确,怎么说呢?我们永远都会听到有人说,我们家的谁谁谁就是因为抽了烟所以死于肺癌对不对。可是你也总是会听到,我们家的外公每天烟酒不忌,活到九十岁,要不是从屋顶上摔下来还不死呢!是不是,就是什么版本都听过。那你真的做严格的统计哦,可能那种不养生的人啊,早死的占到比较多一滴滴,就比如说四六分账那种程度的多一滴滴。那你看到那个统计数据哦,有些人会觉得痛定思痛,你看吧,不养生的人哦,比较容易怎么样怎么样对不对;可是有人会觉得说,也有40%的人不养生活的好好的啊,那我宁愿活的爽一点不行吗?这个还真是不能反驳。

所以我就说,那种所谓的怎么样怎么样养生,怎么样不养生他可以多活一滴滴哦,我觉得那种统计数字都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你到最后会发现说,大概七成的人这样子,三成的人那样子。所以,你也不一定说怎么样,说不定就被车撞死了对不对,就很难说是不是。那在这种难说之中哦,你硬的说比较接近于绝对正确范围的哦,也就是一些常识的范围的事情,比如说,早点睡总是好一点嘛对不对,就是有动,就是散散步总是好一点嘛。就是那种看起来鸟鸟的,没事么了不得的,那种事情反而具有普遍性的正确。

那你说什么我努力练功哦就会好一点,对不起,现在功哦,正的邪的你分不出来的啦,连练功练到骨髓干掉的多得是啦,是不是,练功连到一月白头的人很多呀。所以,练功,对不起,太高档,不懂。那你说吃什么会比较健康,那更加的不懂。因为,你不要说我老是在嘲笑人啊,什么不吃肉不吃肥猪油哦,所以身体不好,有人他青菜水果养生一辈子,他偏偏好的很耶,所以你能说吗?所以人也是在依照信念在创造现实的动物,他有信心啊。但是你说吃生菜水果吃到挂的人有没有?也有啊。那是信心不足是不是?我不知道啊。

就像我大舅妈从前得一个大绝症,她喝可乐喝好的啊,那我不知道真的可乐好还是她刚好相信的很虔诚对不对。不知道,对不起,都不知道。就像我在嘲笑说这个人吃地很素很危险,其实人家真的满怀信心吃还不一定很危险。所以,都不知道。就是,简单来讲啊,就是养生这种事情哦,有一些常识放着吧,你也不要太当真,因为不管你怎么努力养啊,人都会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得绝症死掉,或者以不可思议的角度无疾而终,是不是这样子?所以,防不胜防啊,人算不如天算,不如不算就算了,就是大概有这种感觉。所以,我觉得基本的大原则,最普通的大原则知道一下,你每天在家里面看着电视,吃着洋芋片,动也不动一下,那谁也知道不好嘛是不是。

那这个,除了这个最普遍性正确之外呢,我都觉得都是玄学,就是每一种做法都有不同的下场的人出现是不是。那你说癌症对不对,那种偶尔会听到的感人肺腑小故事,说什么癌症末期了,那就放下一切环游世界,然后就好了是不是。那放下一切死翘翘的有没有?那有啊对不对。所以,不知道。而且人家是真的觉得死定了才放下一切,那那个跟你说,因为人家放下一切,所以就好了,那我今天也要放下一切,那不一样哦,那心态上根本就不同对不对。所以变因太多哦,无能控制。所以,但是活的谦卑一点,就是有的时候就交给命运了哦,这个不要太努力了。

那这个,那所以他就说,五脏元真通畅哦,元真通畅人就安和。那如果是这个“客气邪风”哦,“客”就是不是主人,外来的邪气呢,打到你呢,打进来就常常会死人了。那这个“千般疢难”,有的版本写“灾难”,有的版本写“疢难”哦,反正就是疾病类哦,灾难类。他说通常理由呢,不超过这三种。那我觉得张仲景哦,是比较早去归纳这个三因的人,那这个三因我觉得还是有指导原则啦。而张仲景的三因其实是比较粗糙的三因,他的逻辑还不漂亮,到后来宋朝的陈无择,他就把三因归纳成比较好的内因、外因跟不内外因。那比较完满的三因归纳呢,陈无择怎么归纳?那你说为什么张仲景这个医圣没有把它归纳好?张仲景他活着的时候没打算要当后代的医圣啊。现在他是在那边闲聊嘛,就是老师跟学生在鬼扯蛋,就是没有当医圣的自觉哦,医圣是后人封的。

那这个陈无择的三因方就是,内因呢,就是情志伤到五脏,就是你心情不好,动到这些情绪,所以五脏受伤,所以你的心情先坏,然后身体受影响,这是来自于你内部的原因嘛,是不是,所以这叫内因。那外因呢,就是六淫外感,就是不干净的邪气啊什么攻击到你的身上,这是外因。那不内外因呢,就是有些病啊,你说怪别人也对,说怪自己也对,就像什么感冒流行,大家都咳起来了,那这个就怪外面的感冒不好对不对,你也不太需要自我反省了,因为好人坏人都中标,所以就不用反省了是不是。

可是呢,这个不内外因呢,是你好像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权,但是又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就是比如说,吃东西饮食不节啊,没有节度然后把自己吃伤了;或者是饮食劳倦,就是你加班太累啦,那你说是老板不好也行,说是自己不好也行哦;那这个还有房事啦,就是房事的话就是一时忍耐不住,做得太多了所以虚了,或者做的太少了所以虚了,不知道;那这个还有摔跤出车祸啦,被人家刀子砍啦,就是这条路本来就治安不好,你自己要走进去的哦,不知道要怪谁。所以,这种时候就是不内外因。那我觉得陈无择的不内外因呢,他的推导的逻辑,就是分的很漂亮,他的三因是这样子哦。

但是张仲景的三因是这样子,他是说,内因呢,是你外面受了经络,比较浅层的身体受了邪气,就钻到脏腑里面去了,他说这是“内所因”。那这是在讲什么?这不是在讲情志,这是在讲你这个人的内脏很虚,就是你先让自己身体虚了,才会那么容易让邪气钻的那么深。因此呢,他在后面讲对付内因的方法呢,他就说“人能养慎”啊,就是说要小心啊,不要让风邪进来啊,等等等等,就是讲说人虚掉了,叫做内因。那外因呢,就是听起来这个人没有那么虚,他说“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就是这个邪气没有那么进来,你的抵抗力还跟它杠在那边,那你还是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没有走的那么深。

所以他几乎整个内因外因哦,张仲景的分法是,免疫机能本身就烂的,他得病叫内因;那免疫机能本身好的,那得病就叫外因。就是他的逻辑跟后来陈无择的分类是不一样的。那另外这个“房室、金刃、虫兽所伤”,那这种就是跟陈无择的分类是同样的。他说你这样子分呢,那大概你得病的理由也不超过这些了啦。

于是他就说,这个内因外因跟不内外因呢,要怎么样防范。他说如果你是这种抵抗力烂的人呢,有这个内因的人,你就要平常好好保养啦,调补,然后不要随随便便被冷气吹到啦,不要让风邪进到经络,那才进到经络,还没有钻进来,你就赶快给医生看啦。所以这时候就是你身体本来就烂,你一有邪气就赶快去看医生吃药,这是烂人的活法。

那比较不烂的人怎么活呢?他就说,比较不烂的人你就可以自立救济一下。他说你的“四肢才觉重滞”,就是今天哎呀,好像有一点怪怪的了,那你就赶快“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各种民俗疗法都可以使用哦。然后不要让“九窍闭塞”,就是保持人随时这个邪气都推的出去的状态,那这样也很好哦。所以,不要让九窍闭塞,如果你身体还不错的话,不要老是鼻塞啊什么,就这些管道上的东西清干净一点总是有点好处。那当然我们现在的人抵抗力都不太好了啊,所以,就生病了就吃药就算了哦。

我们吃药吃得习惯的人,有时候这种保养上比较堕落一点对不对,就是你说你感冒的时候,你要做导引还是吃桂枝汤啊?还是,大家都懒嘛对不对,已经那么难过了,那还是吃药啦是不是。像我们同学有在运动的是不是,那你感冒的时候是去游泳还是吃药啊?还是吃药对不对,大家都是这个调调啦。

那他这个不内外因呢,张仲景讲的也很好啊,他说你不要犯王法啊,就是你如果处在这个被通缉的状态啊,那神经紧张也能够搞的死你是不是,所以第一件事是不要招谁惹谁。然后呢,“禽兽灾伤”哦,就是不要随便去被狗咬到。那“房室勿令竭乏”,不过话说回来了,张仲景是第一次闲聊到这个内容的人,大家会觉得他很伟大,我们现在看也不怎么过瘾,只不过是常识嘛是不是。那他说,然后吃东西的时候不要乱吃。然后“不遗形体有衰”,“遗”就是把东西送给什么,不要让它变成这个状态。

那有些版本写“不遣形体有衰”啊,那“遣”跟“遗”意思也是一样啦,好像李白的诗啊,《劳劳亭》是不是,“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因为古时候的人在这个送别的地方啊,摘柳树的叶子。因为柳叶的发音很像留下来,所以送柳叶作纪念,说希望你留下来,那再不回来就寄当归过去了对不对?那这个春风就看到人们在摘柳叶,留柳叶让人更加的愁上加愁,那春风就很好心把柳叶吹掉一些,免得啊,人多了一些纪念物啊,看了又难过一次,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哦。所以“遣”跟“遗”意思差不多,就是不让它存在。那“不遣”“不遗”都是不让它存在。

他说你不要让你身体坏下去这是最重要的,就基本上你不要让身体搞得很烂嘛是不是,就是要健康起来,那这个病呢就没有什么理由进入你的腠理了。那后面这“腠者”是什么,“理者”是什么呢?这都是注解文了哦,他就说明说,人的能量的网路哦,这个三焦呢,要贯通元气,是走在“腠”上面的,血气啊。那“腠”跟“理”其实都是间隙缝隙嘛,他说“理”这个东西是皮肤脏腑的纹理哦。那这样子的说法呢,我想基本上就是承认说,我们中医认为这个人的身体哦,有一层这个能量的管道,那我们要靠着这个能量的通畅来让自己不要被邪气侵扰对不对,就是基本的原则是这样子哦,那做不做得到就要看大家懒不懒了是不是。

然后呢,我们让助教换个带子好了。

望诊(桂林本3-78条)

3.78】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接下来这个望诊哦,他就学生问老师啊,说听说有的人这个气色可以从脸上看出来,那我想要听听看是怎么一回事。那这老师就随口开始掰了哦,他说鼻子上面,鼻头呢,看起来有点蓝蓝绿绿的啊,他就是肚子里面痛;那如果这个人呢,不但痛而且冷的话,冷的很难过的话,那大概活不下去了。这个说法哦,不能叫错,我要说都不能叫错。就是,你说中国人的那个脸部的分法的话,鼻子是属于脾对不对,肝在左脸颊,肺在右脸颊,然后额头是心,下巴是肾。

那么,在脾的部位,这个鼻头上面呢绿掉,比如说你让别人觉得有一点绿绿的感觉的话,通常是肝不好,肝乘脾,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肝乘脾的时候,这个人的消化的确会烂的,就是,肚子痛是常有的啦。像是小建中汤、小柴胡汤的肚子痛,胁高痛下,我们已经解释过,就是胆经的问题克到胃经来,是不是,就是差不多这个调调。那为什么是“苦冷者死”?有的版本是说“腹中冷,苦痛者死”。那讲到这个东西,如果真的是肝经的风邪呈现在消化轴上,而且痛到会死人的话,这整个状况就是寒疝,寒疝病,那大概是这样子。

可是呢,你真的寒疝的时候,痛的在那边出白汗的时候,辩证点是白汗,不是看鼻子绿不绿,是不是,所以反过来讲,那个对应关系就不是很妙了,对不对?所以,你真的看到人鼻子绿可以诅咒他,肚子痛哦,很痛哦。但是没看到人家肚子痛你还是得医啊。所以这种望诊就是没有什么可靠感。那么,这看到了的确可以讲一讲,那万一你没看到他可能还是有这个病。那这个,而且我常常说,张仲景那个时代的医学哦,是极端的有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气候怎么变化,人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呢,二十四节气在伤寒派医学里面是当作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这个每十五天一段节气,这个东西乱一点就不得了了。就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是这样在看事情的。

那么,或许那个时代的人,真的一点点什么病马上脸色就变给你看,但是这不是我们现代人的状况。我们现代人哦,他内脏都烂光了,你看起来还是很美丽的名模耶,对不对,我不是在诅咒某个人哦,现代人有些人他的确有些看不太出来,是有这样的可能性的。所以,这件事情要怎么说呢?我们中国人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哦,就到底是我们现代人跟大宇宙的距离近一点呢,还是古代的人跟大宇宙近一点?这是很不清楚的一件事情。所以,古时候的,或许我们现代的人哦,真的是因为每天包裹在充分保护的环境,比如说天气热一点,我们家都开冷气了对不对,所以他不是跟外在的天地之气那么硬碰硬的接触。

那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就不太能够体现这个张仲景时代,他们那么在意的那个外在气候怎么变,马上人就怎么样,就是这件事情就不太容易体现到。那么,可能这有一点无可奈何,就我们不断地在环境上面会做一点微调整,而有一些微调整是古时候人做不到的。所以你说,外面六气不和所以你感冒,还是你今天逛超级市场冷气吹多了感冒,我看今天是逛超级市场的感冒多一些对不对。就是,人工的环境哦,占到一个优势了。

那你说脸色这个东西,我现在羞辱这个张仲景老师的望诊技术,就不说定那个时候真是那样子操作也说不定,那我也不敢一面倒地去侮辱他。其实讲这种条文就是,你可以用负面的角度看待它,也可以用正面的角度看待它。所以不要说是,我羞辱这一条,你就说这一条是废物,有的时候它里面原则性的东西还是我们中国的医术非常重要的基盘的,至少让我们知道说,可以看脸色嘛对不对,因为他跟《黄帝内经》提出来是不同的观点哦。《黄帝内经》是说,人的脸色是白是好,但是要白的有生命力,不可以白的死白死白。

那这种变化其实你也不要觉得很深奥,一点都不深奥的,像他这个地方看脸色最后说,最后一句是“色鲜明者有留饮”,就很让人困惑,啊,身体里面有痰饮病哦,这个人脸色还特好是不是。真的,你有痰饮病的人,你的皮肤底下会有一层薄薄微微一层水肿,这个皮肤看起来反而晶莹如玉哦。但是人的脸看起来像玉不见得是件很可爱的事情哦。那你说那个“晶莹如玉”什么感觉?我说同一个人啊,你看活着的郭富城跟蜡像馆里摆的那一尊郭富城,那个差别,那个蜡像就是晶莹如玉,这样懂吧。就是他不是脸色不漂亮,但是,看起来不像活人,就是那个好像微微敷了一层蜡那种感觉。那这个的确是内有痰饮的人常常会有的脸色,很薄的一层的湿气。

那你说,这个好不好分辨?我觉得不难的。像是,即使你用色票去对,颜色是一模一样的两件衣服,你也是在日光灯下一眼就能够看出,这件是尼龙的,这件是棉的,对不对,它那个质感是不一样的。那你如果很能分辨尼龙的衣服跟棉的衣服的差别的话,那你要看那个《黄帝内经》说的死白跟死红那还是能够分的啦,就是活的红跟死的红,那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不过你说现在的人啊,跟大宇宙的接点比较少,也不能这样子讲,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流行说什么,退流行说了,退流行说什么宝瓶座时代是不是?我就觉得好奇怪,我十几岁以后啊,发现占卜类的东西你怎么乱搞都会准,塔罗牌也会准,丢拖鞋也会准,《易经》更是神准对不对。所以好像现代人又以某一种方式是密切地跟大宇宙接近,这是很奇怪的。就像我今天中午跟小方助教做计程车回家的时候啊,那个计程车司机听我们在讲一些恋爱观点,就听不下去了,就说怎么年轻人,你们这一代人怎么那么自私啊,我们历代就是默默付出就是爱,因为我跟小方在讲怎么样斤斤计较一些事情。

但是,你要说哦,哪个世代是绝对的对或者错,也很难说耶。就是,你看到那种默默付出的那种爱啊,有的时候会觉得他有他很美的一面,也有他不太健康的一面。那我们这种自私的爱,也是有它比较有效益的一面,但也有它非常丑恶的一面对不对?所以,有的时候这种,每一个世代所遵循的道德观点是不一样的。你真的看过几个世代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孰优孰劣是很难判别的哦,会有这样的感觉。

那这个,我们就顺着看一看,那“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哦,那鼻头是脾,那脾这边有肾脏的颜色的话,那总是脾肾不合嘛。那脾肾不合大概就是这个人会有一些水代谢不良的问题,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接下来讲“色黄者”,那这里就遇到问题了,这个“色黄”是接着鼻子讲的,还是整张脸?这个是鼻头色黄,还是整张脸色黄?我想以临床来讲的话,“色黄”啊,你看整张脸也可以啦。

那他说如果你整张脸是黄的哦,就“胸上”,就是他的这个上焦啊,就比较有冷的东西。那你就可以说,对啊,你看这种人发黄,脾不好,所以就堆痰饮了,对不对,所以胸上有寒,随便讲。但是随便讲,因为,黄疸的人不是一样黄吗?那那个跟胸上有寒有什么关系对不对,那个湿热啊。所以这种有时候有道理,有时候没道理的望诊,你就姑妄听之就好了哦。那虚劳也会黄嘛对不对。那“色白者,亡血也”,我想这是常识范围,那不能叫望诊了对不对,人如果有大失血的时候,脸色不白还能怎么样。

那这个,那他说“微赤非时者死”,就是不对劲的时候的红呢,是很危险的。那你就要想说,那是非是非,那“非时”不对,那“是时”呢?就是你该红的时候红,比如说吵架了脸色红,到了夏天了脸色红,中国大陆的人在很冷的冬天脸也是红彤彤的对不对,那这个还有这个喝酒的时候红是不是。那这些正常的红就不管它,但在没什么理由红的时候你还红,那就是戴阳了对不对,然后也是肺痨病到最后,整个脸也是红红的啊。那就是,那样的红的话,就是很危险的状态多些哦,就知道一下。

那你说人的眼睛撑的圆圆的,那就是“痉,不治”。那通常人如果这样子眼睛撑的圆圆的,通常这个病都已经病到脑子里面了,脑膜炎之类的痉病了,那这样子的话哦,就很难医了。那么,那再来呢,又说“又色青为痛”,接下来又遇到一个难点了,就是,他刚刚讲到眼睛了对不对,那后面那个什么“色青”“色黑”是指眼睛还是指整张脸啊?又不一定了是不是,所以我们只能两种都想一想。他说,如果是眼白发绿的话,那的确是肝的问题哦。那这个如果你是说整张脸发绿的话,那通常也是肝的问题,那肚子容易痛,因为他这个逻辑就是随口拿家常的例子来讲。

那“色黑为劳”呢?那这个女劳病的这个黑疸病对不对,这个人身体本身,不要说脸了,脸黑是当然了,皮肤表面各处都会有黑色素容易沉淀。所以,黑疸病就是人发黑才叫黑疸嘛,那这里这里都在发黑。所以你说脸,说全身都对。那可是你要说眼睛对不对?也会对。因为,我们一般人的眼睛哦,那个瞳孔那个地方,东方人来讲的话哦,这个地方(瞳仁)是黑的,这个地方(瞳仁外一圈)就是咖啡色的,可是女劳病的人连这个地方都是黑掉的。所以,眼睛不正常的黑掉也是女劳病哦。

至于说“色赤为风”,就是,你说我受了风邪,在那边哎哎叫,我感冒了,你脸一定会红吗?不一定对不对。可是,反过来说,如果你的脸起了很多红疹块,那你是不是也可以说,哦,你看,脸发红了,断定这个人是有风邪造成的。所以,某一个对应项都可以对哦,不是绝对对。那“色黄者便难”,好啦,如果是眼睛黄哦,当然,你说“色赤为风”哦,如果只说眼白的话是对的。因为这个哪一经受风邪,什么少阳经受风邪,阳明经受风邪,那个红丝都有哪个方向过来的对不对。所以,三阳经受风邪,眼白都会起红丝是不是,所以这个角度讲对。所以眼睛发黄的话呢,便难。我想如果身体里堆着湿气的病在发黄的话,那总是要通通大小便的嘛,所以,大概是这样的,就是常识范围的知道就好了。

闻诊(桂林本3-793-803-81条)

3.79】师曰: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那接下来呢,话题讲到闻诊,就是听声音。那接下来这几条就是常识啦,你甚至不能说是诊法了。他说,老师就说,这老师说,张仲景把它写下来也是奇怪。他说,讲话哦,“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就是如果你是骨节有什么毛病的话哦,你会因为震动到他会痛,所以你就会很小心的不要把他撞到碰到,所以这样子习惯,你讲话就是那种声音就好像比较不大声,就是不想做大动作嘛。那么,可是,人呢,活着也要动一动对不对,那动到有时候就会痛一下,那刺痛一下就啊,叫一声,就“寂然喜惊呼”,就差不多骨节类的病,那个人差不多就那个表现,你如果病过的话就会觉得他写的很贴切。

那他就接下来“心膈间病”,如果这个地方有塞住的话,语声是“喑喑然不彻”,就是闷闷的,不会真的很洪亮。那塞到了怎么能洪亮嘛,这也是常识范围。那么,再来呢,如果是头在痛的病人啊,语声是,你要念qiaoqiao然,或者是jiujiu然呢,都是可以的。就是qiaoqiao然就是静悄悄的意思,所以他不敢讲话大声,因为他讲话大声自己头会震到会痛。可是,你要年jiujiu然也对,那jiu是鸟叫声啦,你不用说鸟叫啦,《说文解字》说小孩子的声音,就是用一种比较细细尖尖软软的声音在讲话,那头痛的时候真的就会变那个调调哦,就是细声细气地在那边讲。所以,“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那知道一下也就好了哦,就是,差不多就是这个状况。

3.80】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3.81】师曰:吸而微数者,其病在中焦,实也,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可治也。

那接下来张仲景呢,也要听人家的呼吸啦,那这个他就定一个这个呼吸的虚实哦,前面讲到只是实证的人呼吸会有什么特征,最后一句呢,讲到的是虚证的人会有什么特征,那中间一句讲的是咳嗽的人,那是废话哦。那这个他就说,如果你呼吸的时候啊,是肩膀会跟着动的话,就代表你的呼吸是那种,隔膜哦,好像下去的时候有顶到东西下不去,所以你才会要扩张你的胸腔的时候必须往上面扩张,因为下面塞到了。所以这样就代表底下是有一坨什么东西的,因此这种时候呢,“其病在中焦,实也”,就是你可能是有堆什么东西,你要用下法,他说“当下之则愈”嘛,把这个实的东西打掉。那当然你说一定是燥屎吗?那也不一定。结胸病的时候一样是中焦实哦,这个也塞得到的,也会有那种呼吸要耸肩膀的感觉。

可是他说“虚者不治”,怎么讲啊?如果你没有一坨东西塞在那里面,呼吸摇肩膀那是什么啊?元气外脱。那这样子的话是很危险的状况哦,不能用下法的。对不起,我跳掉了,我在讲什么,就是我已经跳到下一条去了,我错了,不是这样子的哦,我在讲下一条,抱歉。他这个前面讲就说,呼吸摇肩膀的时候呢,是“心中坚”,是胸口有塞到热痰。那呼吸呢,气会往上冲的时候人会咳嗽,这是废话嘛,这不用讲了。然后,他说,如果是“张口,短气”的呼吸哦,是“肺痿唾沫”,就是当一个人肺萎病的时候,他的肺的纳气量是很低的对不对,所以这就是一直有一点缺氧的状态,就是那个调调。那他为什么说短气没有讲到肾呢?因为他下一条讲到肾,那是另外一个调调哦。那这个,而且肺萎他也讲到‘唾沫’,就是肺萎病的人前面也讲了,人会一直有那个涎沫吐出来的哦,那这个也是蛮好的描述。

那接下来他说“吸而微数”,就是呼吸的时候哦,就是他那个呼吸是这样子的,那你就知道他肚子里面有塞到是不是,用下法。可是如果是虚证的话你就没得搞拉,因为,如果是老人家临终,什么在家里面急性败血症走的,那走的之前的那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你就看到他在喘,那这个东西没得东西下就是要死掉了嘛。那如果是在上焦,有人说什么“虚者不治”是连到在上焦,就是他这个东西呢,不在下面在上面的话,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哦,就是,这个断句大家都有各自的讲法。

然后呢,他说,在上焦塞住的话,这个人会呼吸促,就是他这个人的呼吸是又浅又好像吸不到气的感觉。那如果在下焦的呢,“其吸远”,就是他的呼吸是好像很想把这个气吸进去,可是吸不进去,所以他会很用力的吸,可是吸不够气的那种感觉,那这也是常识的范围,知道一下就好了。那他就说,这些都不好搞哦,就人不纳气是比较讨厌的状态。那他说呼吸的时候会“动摇振振者,不可治也”,那我们《伤寒论》里面振振欲辟地是形容什么?真武汤证是不是。就如果一个人已经阳虚到阳气外脱了,他就是会呼吸的时候整个人就抖啊,晃啊,他已经到达烦躁的“燥”这个字所说的内容了,那当然是很不妙哦。所以张仲景的问诊呢,就这样听一听哦,听呼吸,或者是听那个人讲话的声音大概是这样子。

切诊VS节气(桂林本3-823-83条)

3.82】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也。色脉非时,法皆当病。

那接下来呢,就讲到脉了,接下来几条就讲到切诊,那都是随口讲讲的内容哦,不是完整的平脉辨脉法。那么他就讲到说“寸口脉动者”,这个“动”就当作改变就可以了哦。他就说,如果你把这个手部的寸口脉的话,因为张仲景时代是,三部九候是全身到处在按的对不对,所以他现在只提一个寸口,你把这个手腕脉啊,会发现,有一些变化呢,是跟着四季的变化在变化的,比如说我们《内经》《难经》,任何一本中医经典大概都在讲,脉是春天比较弦,夏天比较洪,秋天比较浮,冬天比较沉,都是这样子的。那所以,这个全身的气的状态你从手太阴肺经的这个寸口来把的话呢,就会把到四季对它的影响。

那如果你把到是春天呢,脉比较弦,然后呢,你的这个人呢,因为春气旺盛,所以人的脸呢,也比其他的季节来讲,脸色比较不那么红,带一点青色的静脉血管的颜色的话,那这叫正常哦,没有问题。那他说,这种时候脉象是跟着四季变化,脸色也跟着四季变化,这都没问题。他说有问题的是,春天了,你脉是弦的,应该春气要到,脸色青一点,结果你反而呢,脸色是惨白的,那就代表你是金克木对不对,白色克蓝色,所以,这样就不好了。这就是“色脉非时法,皆当病”,春天应该弦的脉,结果你是把到洪的,那这样子的话代表你的身体都已经有偏差了哦。虽然这个四季脉的调调是常识范围哦,本来就存在的,但如果你春天把不到春天该有的调性的话,那你就要小心哦,这个倒是蛮正确的。

3.83】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阴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大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那接下来,83条哦,这83条也是在讲一些废话了哦,听听就好了。他就说,这个天气啊,有该到而没来,有到了而不来,有的是到了不走,有的是到了来太多,这些是什么东西啊?那这个他的老师就解释说是这样子在算的,他说从冬至算起啊,甲子,甲子就是日子的干支轮一轮,一个甲子是六十天,他说冬至之后算起六十天,那天气就真的该暖了,那这个暖是少阳之气起来。这是怎么算啊?就是中国人有二十四节气对不对,每一节是十五天,那冬至之后六十天就是冬至之后过四个节气。所以冬至之后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就到了雨水的时候啊,天就该暖了。

我们台湾当然赤道边缘哦,所以比较没有那么清楚,像我2004年跟我妈到大陆玩的时候,我妈就在大陆感慨说,中国人农历好厉害哦,真的过了立秋天气就忽然凉了。就是她有这样子的感觉。所以,正常来讲,农历的一些指标恐怕是还蛮精确的。那他就说,这个到了雨水的时候呢,要轮到少阳了,那少阳再过六十天哦,差不多是五六月的时候呢,就是阳明的时间,那再过六十天,七八月是太阳的时候。那阳明是谷雨这个气出来,太阳是夏至,然后到太阴哦,是处暑的时候,那再到九月十月过了,少阴是霜降,然后呢,十一月十二月厥阴是冬至,就是我们中国人是这样子在算他的气是这样子一个六段气的轮转。

那这个,所以呢,他说,到了这个雨水之后啊,该暖了,少阳生出来,天要温和。那他说“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他说呀,还没有到六十天啊,你就觉得好像春天已经先来了,那这个叫做“未至而至”,就是你还不该来的你就先来了。然后呢,他说到了六十天,还没有暖起来,他说这个是你该来的没来。然后呢,到了六十天,还冷的不得了,那是冬天的气啊,该滚蛋你没滚。然后呢,他说到了六十天,可是热的呢,像夏天五六月一样,那是你还不该来你就先来了。废话一堆,总而言之就是,你会受到它的影响,然后呢,身体必须做出花力气调试的这些功夫,这不是在教医术,这是在教中医国文嘛对不对。

脉与五脏阴阳(金匮1-9条)

【金匮/1-9】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那这个,接下来一条呢,是《金匮要略》有的,桂林本没有的,所以我们看发的讲义一下哦。这个《金匮要略》有一个第九条哦,他说“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然后怎么样怎么样这一条哦。这一条呢,我们桂林本就把它踢掉了。那你说,我觉看到桂林本没有这一条哦,我会觉得,如果桂林本呢,是一本后代人假造的书的话,那这个造桂林本的人还真是神人也啊,就能够把这一条挑掉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仲景的脉法是全身三部在把的,只有这一条是把手腕的,那把手腕的是《难经》才开始的,在《难经》说那个东西之前,我们的脉不是都三部把在手腕的。所以,这一条是很明显的非仲景脉法的条文,所以,不收进去哦,就显得很对。因为把到说什么“浮者在前,浮者在后”,那是把手腕才有的说法哦,那个不是这样子全身把的时候会有的字眼。

那他就说,如果你就把寸关尺的手腕上的脉的话,这个人,病人如果是前面的脉浮,那就是上焦的脉比较浮的话,那上焦脉浮,你不管是心脉浮还是肺脉浮哦,人迎寸口浮呢,都是病呢,是比较在表面一点的哦。就是严格来讲的话,受风邪风寒都是从上焦开始感染的。那如果呢,你的这个是把到后面,尺脉浮的话,那是肾阳虚的阳脱的状况。那肾阳不足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病啊?那当然就是这个背后的水气的运行,那不是背就是腰,不然就是腰腿嘛对不对。所以他说腰痛背僵硬不能走路,那都没错啊是不是。他说“必短气而极”,就是呼吸的时候觉得要深呼吸超难的。那这些都没有问题哦,所以,这条被挑掉也是很妙啊。

那像刚刚讲到五脏的生克,我们中医真的是很多套讲法是出自于经典的,比如说《难经》里头讲到什么?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之类的说法对不对,那这种东西跟张仲景的老师讲的这个五脏这个呀那个一点,那个高一点,好像那又是不一样的一个逻辑了是不是。那《难经》里面讲什么呀,他说,如果一个人肝很实,而肺很虚的话,那你就要泻南补北,你要泻他的心火,那让心火不要去克这个肺对不对,那你要去补北方,要去补肾。那补肾这种说法哦,到底补了肾是会泻肝还是补肝啊?我们今天的中医两种说法都是存在的,而且两种说法都还是在操作中的。那这种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对五脏阴阳虚实很熟的医生,可能你会在临床上面分的出来怎么做比较好。

但是,就是因为这个五脏阴阳虚实的论点,这种都有道理,可是确实矛盾的地方是很多的。所以我才会觉得,像我们这种智能平平之辈哦,就不如学仲景医学比较简单,因为仲景医学里比较不用花头脑,只需要问清楚症状药就可以开了,你可以不要去想那些病机的问题。因为,历代到今天这种医理加在一起哦,我个人还是觉得要去思考病机人会很容易疯掉,就是你会生出非常多的理论,然后你会发现,越生出理论越紧张。就你会觉得这个理论它有道理,也有可以用的时候,可是也有它不能用的时候,就是你会得到很大量的片面真理,可是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轴在那里哦,那这个时候学医就会比较辛苦。

我不是说那些医术不好不高明,不是,而是,以我一个想要偷懒的想法的话,我就觉得学仲景医学比较轻松啦,对不对,一拍两瞪眼,大家商量的时候你会觉得大家都不太花脑筋嘛。你说这样这样,那要喝什么汤?我觉得这个汤。我觉得那个汤。然后最后在家面猜拳决定。大概是这种感觉哦,捏大村圈。我跟你讲,大村圈,人在病重的时候,大村圈也会歪掉,就是要找一个健康人来捏对不对,健康人身体其实是有隐疾的是不是,也不一定很正确,到最后······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伤寒派医学,因为它有一个普遍性正确的操作性方法。就是,大家学到今天,你大概也知道嘛,十次生病,你大概七次还是觉得自己乱吃药吃的还蛮满意的嘛对不对,那有两三次偏到,你会觉得反省,再接再励。就如果你的治愈率,就是你的家常治愈率有过半的时候哦,那你的那些失败跟挫折就是让你更用功而已;那如果你的治愈率没有过半的话,那你大概对中医的热情也会渐渐消退了,当然这只是随便说啦,这不是绝对啦。

但是,我就觉得,你要外面现在那些开业的中医师哦,维持对中医的那种学的快乐,是有一点难度的耶。我不是在说他医术一定烂,而是,你开出这个药方,有的时候病人也不配合,所以,治愈率自然会打折扣。就是,无论怎么样,外面的中医师普遍来讲就是挫败感很高的是不是,因为他要把一个人医好还不太容易。首先是,你跟病人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你没有时间去慢慢陪伴他。除非你是一开始就练到神医等级,然后每个病人都吃的有好有好,不然的话······你要我给一个人看病哦,如果只给我外面中医师的时间的话,我一点都不觉得我会看的比他好。

因为我觉得这样一闪而过的哦,很难。有的时候那种调体质的人哦,你要跟他慢慢聊对不对,聊多一点,然后线索多一点比较能够做出一个鉴别跟判断。所以我会说,如果人家说我看病哦,比外面中医看的好哦,有的时候,外面的中医,同样的时间他看几个人啊,对不对?外面中医如果是一天看十个人,那我十天看一个人啊,对不对,我有比你多一千倍的时间来慢慢思考,慢慢揣摩,那这样的话,根本大家不是站在相同的立足点嘛。

我只是觉得现在当医生的还是活的蛮辛苦的,就是很多很多的限制啊,或者是环境的因素,或者是你,我觉得最可怜的一点就是,我们中医的医理是有一整套需要知道的背景知识的,就说病人要了解这个背景知识之下,你才会吃药会乖乖吃对不对,知道怎么样是对,怎么样是不对。可是这一整套背景知识你怎么会有时间在看诊的时候教你的病人或者说服你的病人呢?那他回家还是我行我素啊对不对。那这样子的话,以科学来讲,你得到的回馈是非常不精确的。就比如说,你可能药开的是对的,病人自己回家跟你怎么样乱搞破功了,他不会告诉你,他也不知道他怎么破功了,他就跟你讲,医生,你开的这个没效。那你几次没有效之后,明明是对的药你也不会开了是不是。就是医术都在乱的世界里面,就是他的那个经验值都是不良情报的回馈。

那我觉得你要有优良情报的回馈就是自己生病自己吃药是不是,那在你自己了然整个状况的时候你自己吃,得到的回馈都是比较细腻,比较精确的。所以我就觉得说,我们身为在家的人吃《伤寒论》的方子啊,就是学中医,或者吃时方,都还蛮容易长医术的,如果是自己靠近的人跟自己吃这些药。反而是你当医生的时候哦,盲点太多,看不到的东西太多。其实很多人来看中医,他真的只是来你医院吃一点药调调,然后调个安心的,他也不会跟你报告他回家吃了什么东西吃了什么西药啊对不对。所以,我会觉得很奇怪,就是开业的人要进步医术反而会遇到很多的刁难,这样的感觉。所以,有的时候自己在家这样学学中医,也不要觉得说,哎哟,学中医家人都看不起我。我觉得当医生有个头衔啊,你受到的侮辱还更多呢,会有这种感觉哦。

对不起,这是闲话了,就是今天一整堂课都在看散文讲闲话。我想下一堂课我们尽快的把这个杂病例弄完哦,那就看看百合狐惑阴阳毒,那还有点临床价值的东西。要赶快恢复正道了哦,这种课上了我都觉得很偏很歪啊。(本课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