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学研究中的诡异逻辑(六)——为什么要弄死黛玉?

 莫愁文苑 2017-05-19

新红学为了完成大胆的假设,完全无视汉语言的基本规则,随意曲解文字,邪说之甚,实在有趣,解读明义二十首题红诗即为一例。

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把明义题红诗列为四谜之一:

第四条不解之谜是明义的二十首《题红楼梦》绝句,似涉及到了八十回以后的《红楼梦》的情节。……《题红楼梦》诗的写作,据周汝昌考证在乾隆三十五年至乾隆四十六年之间,上距雪芹逝世只有五六年到十五六年,而下距程伟元、高鹗刊行百二十回本,则有十至二十年之多。因此,诗里面如果涉及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就是殊可注意之事了。

并尖锐地指出:

研究者感到兴趣的是明义题红诗的最后四首,即第十七至二十首。①

 

周汝昌先生及其他学者如何考证明义具体的成诗时间非本文内容,暂时不谈(其实也是按照脂批等为定说倒推),笔者想谈及的就一个小话题,即曲解明义题红诗二十首中按序第十八首,诗曰: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续红丝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惭愧当年石季伦”--最早的题红诗

第十八首,写黛玉病死,婚事不遂。……由于第十八首,知道黛玉的《葬花词》后来“似谶成真”,则明义似已见到曹雪芹写黛玉病死的部分,明义想以返魂香使黛玉由“沉痼”而复生,并续已断的红丝,则黛玉在死前红丝应系,亦已明白道出,这是与程本续书不同的。
    当今,这种论调已成定论,绝大多数学者皆采此说,都认为本诗是写黛玉已死,而明义感叹希望能有返魂香使之复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本诗第三句是希望曹雪芹复活的怪论,则完全没有基本的绝句欣赏与写作常识,不予辨。)

事实上是这么回事么?完全不是。

 

一、“沉痼”释义:

按说本节为小学语文水平,本不应该出现在本文当中,但也只好假装学术一番,做个论证。因为所有认识汉字的人都知道,“沉痼”一词在任何一部字典辞书当中皆无“死亡”义。所谓的“沉痼”仅仅指病重和久病,这个病人肯定还没有死。周汝昌先生关于明义想以返魂香使黛玉由沉痼而复生一说,按理绝不是周先生应有的汉字水平。因为“沉痼”还没有死,何来“复生”一说?

看看字典对“痼”的解释吧:

    《康熙字典》解释

《说文》本作□久病也 正韵 久固之疾 后汉光武纪 京师醴泉涌出 饮之者痼疾皆愈 抱朴子微旨卷 抱痼疾而言精和鹊之伎 

    《辞海》的解释很是详细:

    基本字义

1. 经久难治愈的病:~疾。

2. 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癖。~习。~弊。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固声。“固”(顽固)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疾病经久难愈的)

2. 同本义 

,久病也。——《玉篇》
邓太后以皇子 胜有痼疾。——《后汉书·周章传》

3. 又如:痼瘵(积久难治的病。亦指患痼疾的人)

4. 引申为根深蒂固的,难改变的 
烟霞成痼癖,声价藉巢由。—— 元·潘音《反北山嘲》

5. 又如:痼习;痼癖(不能改掉的积习)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关于“痼”的解释当中,没有任何一项有“死亡”义,当下新红学非要在这首诗中弄死黛玉,为何?

 

二、返魂香小识:

为什么小学汉字水平都知道的“沉痼”而必称之为已死,诗中“返魂香”给了由头。

什么是返魂香?我们细细“考证”一番。(新红学胡乱标榜“考证”,使我在用“考证”一词时,有类似于女士不爱听别人称其为“小姐”一样的别扭,呵呵)

 

返魂香有载于《海内十洲记》,在谈及聚窟洲时,有关于返魂香的详细记述: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

这玩意啥样呢?

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库。

这玩意有什么作用呢?

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复亡也。以香熏死人,更加神验。

神香起夭残之死疾,……灵香虽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病灾死者,将能起之。及闻气者,即活也。

效验

到后元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百,亡者太半。帝试取月支神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神物也。

相同的记载也《香谱》“月支香”条:
    《瑞应图》:大汉二年,月支国贡神香,武帝取看之,状若燕卵,凡三枚,大似枣。帝不烧,付外库。后长安中大疫,宫人得疾,众使者请烧一枚以辟疫气,帝然之。宫中病者瘥,长安百里内闻其香,积九月不散。

这是关于返魂香的有趣的记载,这玩意对“疫病灾死者”很有用,病者闻之能起,死者闻之能活。明周嘉胄所撰《香乘》对“返魂香”有较为细致的记载,有兴趣的朋友可参看《香乘》卷八“返魂香”诸条,本文不复引。

 

当然,返魂香并不是全由西胡月支国进口而来,我们也有自己的返魂香,还“出口”到日本去呢。那就是道教所使用的一种可以引导活人与逝去的亲人见面或者可以导魂的燃香。

《香乘》卷八“返魂香引见先灵”条,引宋代洪刍的《香谱》:

司天主簿徐肇遇苏氏子德哥者,自言善为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以一贴如白檀香末,撮於炉中,烟气袅袅直上,甚於龙脑。德哥微吟曰:东海徐肇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引导,尽见其父母、曾、高。德哥云,死经八十年以上者,则不可返矣。

道教在幽事斋谯时,以焚香摄召亡魂,有谓:“以此真香摄召请,当愿亡者悉遥闻”,“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归”,更有“一柱返魂香,径通三界路……,再柱返魂香,直透幽冥府……,三柱返魂香,飘渺通十殿……”之说。

 

三、返魂香在诗词当中的表象意义:

返魂香在诗词当中极具表象意义,但其并不是专一所指,其含义有五:

1、燃香以见亡灵,往往表现希望与亡灵能相见、做交流上。

    白朴《水调歌头 十月海棠》

只道神仙渐远,争信情缘未断,自有返魂香。

    刘克庄风入松

芙蓉院落深深闭,叹芳卿、今在今亡。绝笔无求凰曲,痴心有返魂香。

    高观国喜迁莺
    绮陌断魂名在,宝箧返魂香远。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

2、次年再开之梅花的别称,为何由此别称,囿于见识,还没有找到源头。但在咏梅花的诗词当中,多见。

刘克庄《梅花一首》

造化生尤物,居然冠众芳。东家傅粉白,西域返魂香。真可婿芍药,未妨妃海棠。平生恨欧九,极口说姚黄。

    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黄庭坚《次韵赏梅》

只恐浓葩委泥土,谁令解合返魂香。

    廖行之鹧鸪天
    九日东篱已泛觞。陇头犹待返魂香。 

3、回生之香,诗人词家皆求向返魂香,惋惜与悼念逝者,希望其回生。

    窦巩哭吕衡州八郎中

    今朝血泪问苍苍,不分先悲旅馆丧。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还家路远儿童小,埋玉泉深昼夜长。望尽素车秋草外,欲将身赎返魂香。

    晁端礼满庭芳

    痛念你、平生分际,辜负我、临老风光。罗裙在,凭谁为我,求取返魂香。

4、神药,期盼有这么一味好药能够治病疗伤。

    杨莱儿《和赵光远题壁》

    多情多病年应促,早办名香为返魂。

    曹勋《和曾守东郊赏梅兼送范子芬》

    送别休歌河满子,相思留待返魂香。坐中客已无肠断,何况离声更抑扬。

    陆游《和张功父见寄》

    佐命貂蝉再世孙,手鉏瓜垄傍青门。超腾已得丹换骨,恋着肯求香返魂。正复悲秋如骑省,可令病渴似文园。庭前柏树西来意,握手何时得共论。

5、提神醒脑的燃香。

    赵长卿霜天晓角

    合儿幽静处,围炉面小窗。好是斗头儿坐,梅烟炷、返魂香。对火怯夜冷,猛饮消漏长。饮罢且收拾睡,斜月照、满帘霜。

    无名氏蓦山溪
    返魂香细,堪吊独醒人,临泽国,袭清风,且咏离骚句。

四、明义诗中返魂香的意义

从我们上面所谈及的返魂香的表象意义来看,再结合“沉痼”一词,在这里千万不能把“返魂香”一词用作反生香。

在诗人笔下,返魂香不仅可以治病,还甚至可以治相思病呢。

我们回到明义这首诗上,笔者前面的论述,已经极好地解决了这首诗的真实含义。实实在在写的就是《葬花词》的内容,这首诗很好地表达了明义对《葬花词》的理解。

作为七绝,由于篇幅不长,题咏内容不会太多,含量也不会过于庞杂,这首诗仅仅是以《葬花词》出发对黛玉的一种感叹,希望有一味良药,不仅能医治好黛玉身体之病,同时也医治好她的多愁之病。

或有人问:“似谶成真”又做何理解呢?明义如果没有读到黛玉之死,何来似谶成真”一说?

我拜托两点:一、拜托读读《葬花词》,这首艺术成就极高的长篇巨制是黛玉自制的语,并不需要读到黛玉之死才知道黛玉会死;二、拜托读完这一句,“似谶成真”后面还跟着三字“自不知”,这句直接化于《葬花词》最后两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至此,关于这首诗应该不存在任何歧义,务请红学家们嘴上积德手下留情,不要为了自己的一些错误百出的所谓学术见解过早弄死林黛玉。

 

——————————

①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第41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

②富察明义《绿烟锁窗集》影印本第一O九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③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第879881页,华艺出版社,19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