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抄书,你来吗? 读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章节、段落,一些好看的句子,基于我们自己认为的原因,你会希望记住它、给它做标记、在它旁边的空白处做笔记。 现在开始,凤凰读书开设一个新的版块,我们做一件古老的事:抄书。 我们现在就是要一起寻找和分享书里这样的闪光之处:一段话,几句话,击中你的。 参与方式: 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 —— 读书笔记 ● 第37辑 —— 1 其实,真正的理想者是不要求理解的。甚至压根儿不在乎理解。恰恰相反,如果他每天都要吮着理解的奶瓶,都要躺入理解的按摩床,千方百计索取理解的回报,如果他对误解的处境焦急和愤懑,对调头而去的人渐生仇恨乃至报复之心,失去了笑容和平常心,那么他就早已离理想十万八千里,早已成为自己所反对的人。 --《完美的假定》韩少功/昆仑出版社/2003 抄书人:喵小咪 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假如连这一点都不懂,他就是行尸走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新经典文化/2017年4月版 抄书人:xiaonuan '我要说的是,无聊的数量-如果无聊可以数得出来的话-现在的无聊一定比从前的无聊多得多。因为,从前人们的工作,至少对大部分行业来说,根本无法想象不把热情灌注在他们的工作上:农夫爱他们的土地;就像我的祖父,他是个制造好看桌子的魔术师;而鞋匠,它熟悉村里所有人的脚;森林管理员;园丁;我想,甚至连士兵都带着热情杀人。对他们来说,不存在所谓生活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很自然的,意义和他们在一起,在他们的作坊里,在田里。每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特有的精神面貌、它特有的生存方式。一个医生思考的和农夫思考的不同,一位军人的举止也和老师的举止不同。今天,大家都变得很相像,同样都有对工作冷漠的通病。这种冷漠变成了我们的热情。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唯一的热情。' --《身份》[捷克]米兰·昆德拉/董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抄书人:成少昂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月亮和六便士》[英]毛姆/傅惟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抄书人:桃子 每一种文化,当他过去后,看回去,是有一个人作为前导、代表、象征。事前是无法预知的,事中,也是半知半觉,直到最后,他死了,同代人也不存在了,这时,历史开始说话:谁是前导,谁是代表,谁是象征。由此看来,历史从不大声疾呼,历史只说悄悄话。有人问我:谁是最温柔的?我说:是历史。他从不哇啦啦,总是说悄悄话,但谁都要听他。 --《文学回忆录》木心口述、陈丹青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抄书人:pigger 大家在还没去过巴黎之前就已无数遍地看过巴黎,这座大城的性质也就变了。它仿佛不再是一个让人居住生活和交易的城市,而是一个生下来就要让人用眼睛去注视的片场。每一个配备著现代摄像器材的游客都在该处寻找最上镜的地点,最合宜的角度,乃至最符合印象中记忆里那些有'巴黎味'的风貌。条条大道通向凯旋门,于是大家沿街观看拍摄,一路走下去就自然走到了凯旋门,然后按下快门,把被拍过无数遍的凯旋门再拍一遍:殊途同归。 --《初见即别离》张亚东/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抄书人:罗罗 2 我相信赫尔岑。我喜欢他的大白话,比如他曾说'历史没有剧本''每天每时只是其自身,而不是通向另一天的中介'。令人惋惜的是:上代批判者多有革命气质,恩格斯还直接参加过巷战,到法兰克福一代,批判者再激烈,也只是在书斋里撒豆成兵,关起门来指点江山,自我称雄。故而要到很晚的时候人才会发现,在历史认识中持开放心态,需要勇气,保持常识要比追求深度更不容易。 --《书斋里的革命》朱学勤/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7 抄书人:张张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高鹗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抄书人:枢密使大人 真正的历史对他作出的裁决并不是通过对他进行反驳的方式,而是通过放任他和他的思想这种方式。 --《西方的没落》[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齐世荣、田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 抄书人:Emma 我们太过信任社会,而非人们自身。 当某种技术或者工业走到尽头的时候,那些行业的人们确实是不幸的。 要降罪于一个没有做决定的领导比惩罚一个采取了某种措施的领导困难得多。于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们采取了较为安全的办法,即不做决定,不采取行动。 --《精神的力量》(英)科尔曼/朱毅/安徽人民出版社/1905 抄书人:Franky 源、平、丰臣是'姓'(贵族的氏族名),织田、德川、羽柴则是'氏'(家族名)。在现代日语中,'姓'与'氏'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历史上的'姓'和'氏'并不一样。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日]小岛毅/王筱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5 抄书人:危危 3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越洋情书》西蒙娜·德·波伏娃/楼小燕高凌翰/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抄书人:C。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迷失在琐碎生活的喧嚣之中,生活目的变得模糊不清,但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说,生活的目的却非常明了--生存和生殖。 --《性别战争》[美]奥利维雅·贾德森/杜然/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抄书人:小雪 而在农业革命之后,'未来'的重要性被提到史上新高。农民不仅时时刻刻都得想着未来,还几乎可以说是为了未来在服务。农业经济是以生产的季节周期为基础,经过很多个月耕作,再来到相对较短的收成高峰期。丰收的时候,农民可能会在收成结束后的晚上欢庆一场,慰劳这段时间的辛劳,但顶多一星期后就又会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可能已经有了足够的粮食来应付今天、下周甚至下个月,他们还是得担心明年和后年的问题。之所以要担心未来,除了有生产季节周期的因素,还得面对农业根本上的不确定性。由于大多数村落拥有的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物种十分有限,一旦遇上旱灾、洪水和瘟疫就容易灾情惨重。于是,农民不得不生产出多于所需的食物,好储备存粮。粮仓里堆了米,地窖里存了橄榄油,食品室里有奶酪,屋梁上还挂着香肠,否则遇到歉收年就有可能会饿死。而且,总有歉收的一年,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如果农民不早做准备,绝对也活不久。于是,早从农业时代一开始,'未来'就一直是人类心中小剧场的主要角色。 --《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 抄书人:艳儿 富人有头脑,他们会把一个葫芦变成一个值钱的商品,不会像穷人那样把一个葫芦变成两个舀水的瓢。财富决定眼界,富人的点子能够成为赚钱的灵丹妙药,富人对自己的口袋空不会太在意,但绝不会允许自己的脑袋空。 --《富人有什么》,陈泰先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抄书人:小小虫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南海出版公司/2011 抄书人:长清 4 有一天,一位可爱的女子带给国王一个由侏儒操控的旋转舞台。侏儒们会表演所有的悲剧,还有很多喜剧。他们同时表演悲剧和喜剧,而国王呢,绕着戏院踱步走着,能同时观赏悲剧和喜剧,只要他愿意。他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明白了无价真理:悲喜交集,没有终点。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英]珍妮特·温特森/于是/新星出版社/2010 抄书人:小马哥 我将床弄乱,再铺整齐。一只睡枕上留着长长的深色的头发,我心里坠着一块铅。法国人有一种说法可以形容这种感觉。那帮杂种对什么都有个说法,而且说得总是那么贴切。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 --《漫长的告别》[美]雷蒙德·钱德勒/宋碧云/新星出版社/2008 抄书人:pigger 神有60亿个名字,思前想后,还是关于你的那个最动听。 --《我想要两颗西柚》胡辛束/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 抄书人:Max 穿着金色甲胄,手握闪闪银剑,骑着高头大马的士兵从一卷卷古老童话中走出来,走进了永远渴望救赎的后街里巷。 --《信仰大道上的月光》吉娜oB.那海(GinaB.Nahai)/邱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抄书人:薇啦 《完美的假定》韩少功/昆仑出版社/2003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新经典文化/2017年4月版 《身份》[捷克]米兰·昆德拉/董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月亮和六便士》[英]毛姆/傅惟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文学回忆录》木心口述、陈丹青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初见即别离》张亚东/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书斋里的革命》朱学勤/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7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高鹗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精神的力量》(英)科尔曼/朱毅/安徽人民出版社/1905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日]小岛毅/王筱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5 《越洋情书》西蒙娜·德·波伏娃/楼小燕高凌翰/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性别战争》[美]奥利维雅·贾德森/杜然/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 《富人有什么》,陈泰先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南海出版公司/2011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英]珍妮特·温特森/于是/新星出版社/2010 《漫长的告别》[美]雷蒙德·钱德勒/宋碧云/新星出版社/2008 《我想要两颗西柚》胡辛束/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 《信仰大道上的月光》吉娜oB.那海(GinaB.Nahai)/邱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部分图书可进官方微店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