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人,情态,老人,笑
【名句】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出处】 宋·苏轼《纵笔三首》(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译注】 孤苦寂然的东坡老翁在病中,须发萧然,就像一世不散的霜风。邻家儿童欣喜地夸我脸色泛红,我木然一笑露出了真相,原来是酒后的醉容。 ①须:一本作“头”。 ②小儿:指作者第三子苏过,他是随到岭南的。
【说明】 《纵笔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广东儋县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这三首诗反映了苏轼晚年落荒艰苦的生活与乐观豁达的心境。
【赏析】 这是一首自嘲诗。首句,写自己的身体状态及寂寞处境。次句“白须萧散满霜风”,准确地概括出自己的衰老的面貌。“霜风”之“霜”字,既显须白之色,又带凄寒之气。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两句,借酒后脸上暂现红光一事,表现出诗人乐观旷达的心境。“朱颜”一般指红润的面色,借指青春年少。而人一旦老去,朱颜便转为衰颜,只有倚仗酒力,方能暂时显现朱颜。尹式《别宋常侍》一诗中有“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的诗句,陆游的《久雨小饮》也有“樽前枯面暂生红”,写的都是趁酒而显红面,说明不是“真红”。而苏轼却先写“小儿”的肯定,再写自己的否定,用笔较为曲折。“小儿误喜”,可能是儿子安慰父亲的话,也有可能是邻家小童天真的想象。诗人顺水推舟,想借此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故报以“一笑”。结果,这“一笑”便露出了“破绽”,原来这“朱颜”是“酒红”。诗人通过玩笑式的叙写,表现了作者能用达观的态度、风趣的笔墨去对待和描写引人感伤之事,透露出作者过人的胸襟和笔力。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