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十五年》是本什么书?

 wwx1944 2017-05-19
 作者丨胡丹

自从《万历十五年》上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被高育良书记、吴慧芳老师和高小凤女士频频提及,有好几个人问我:《万历十五年》好不好看?甚至还有好友直斥:你怎么写不出来!让我感觉好对不起人呢。

一本历史书,能成为一起“三角恋爱”的道具,能成为一对老少恋的共同话题,让我想起当年的爱情电影里,男女相亲,总要拿一本《知音》杂志。您说,《万历十五年》能不好看?

当然,“好看”未必就能说明书好,凤姐喜欢看《知音》,不还被人嘲笑她没文化(事实证明,凤姐看《知音》,看《故事会》,没白看,她都成凤凰新闻的签约作家了)?有人对《万历十五年》就颇不以为然——

对这本书,应该有一个中肯的评价。

《万历十五年》虽然没有被捧得那么好,但也绝非烂书。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多次出现两本书,一本甚么“胜天半子”,是该剧策划人之一写的,是他塞入的私货,不值一提;而《万历十五年》则不需要借热播剧造势,因为它早已经是一部“经典”了,热销了二十年,是一部知名的畅销书。大约电视剧的作者周梅森没读过什么历史书,所知史书有限,为了剧情的需要,就拿了这本知名度极高的书来做道具。

有人会问,中国史书那么多,什么《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新唐书》《旧唐书》……为啥周梅森单挑中了《万历十五年》,让包括史学教授吴老师在内的剧中人频频上口,好像是一部特别神秘、高深莫测的大著作?

这是因为,中国古典名著固然浩如烟海,当代史学著述也是汗牛充栋,但经典的通俗读物——通俗的!确真不多!

这里所指“经典”,是指其在读者中的驰名度、美誉度和在阅读市场的占有率(可参见当当图书网的书籍排名榜),而非指其学术价值或学术地位。

也就是说,《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广为人所知的通俗读物,是大众心目中的经典,已经成为历史的入门级的必读书目。这是其他专业学术著作不能相比的。

有意思的是,国内历史类的通俗读物,最著名的两本,竟然都是明史。这或许是“明史热”的一个结果吧。

一部是《万历十五年》,一部是《明朝那些事儿》。

它们都不是学术著作,在学术界都没有地位,不会有人引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虽然经常听到人说,《明朝那些事儿》怎么怎么说,可如果专家也这么说,那就跟引用百度百科一样可笑,而且不专业。《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到底还是一位明史学者,后者的作者当年明月则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并没有什么学术修为(听说他出名后,曾应邀参加过一次中国明史学会的年会),他写的那部书,基本上就是清修《明史》的白话文版,是没有什么学术价值的,专家不会看它(我就完全看不下去)。

问题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没有多少人看得懂,但人们有了解明史的强烈愿望,而学者们潜心写学术文章,没有兴趣和动力去为大众写通俗读物。

书荒啊!

像《万历十五年》这样形式新颖、通俗易懂的著作在九十年代被引入国内读物市场,请著名翻译家用优美简洁的文字译成中文后(原文为英文),获得巨大的成功,一时人人争说《万历十五年》。我就是在报纸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文章,才跑到书店买了一本,读过也甚是喜欢。

而《明朝那些事儿》,则是一部“史学草根”为普通大众所写的明朝全史。它写于“草根写史”的天涯论坛的极盛时代,又是较早出现的通俗说史作品,于是一炮走红,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宠儿。

草根写史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笔法不同于传统的史学作品,写的很浅显,较为幽默(比如称朱元璋为同学,介绍他的星座和喜欢的颜色),阅读门槛非常低,能够涵盖最大众的读者,连小学生都能看懂,也喜欢看。后来的什么汉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什么什么那些事,都在模仿这本书。

2013年以来,我也写了几部明代史的通俗读物,比如第一本《大明王朝家里事儿》(这书名就是编辑按照读者“喜闻乐见”的要求改的,我并不喜欢),知名度及市场成就远远不能和当年明月比——虽然我是通过写明史论文拿到博士学位的,比他更专业。我侄女(初中生)就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你的书我看不懂,他的书我看得懂。所以,把历史写得让最大多数的人都看得懂,并且喜欢看,是很不容易的。我也一直在调,就是把学问的专深调到浅显的表达频道上去。

(我写的《大明王朝家里事》的台湾繁体字版)

《万历十五年》是本什么书?

《万历十五年》是本什么书?

《万历十五年》就是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的通俗历史名著。

它在程度上比《明朝那些事儿》要深些,当然,在学术上它并无贡献(但由于它的影响,学界对其观点做回应者不少)。我初读此书时,还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便很喜欢此书,但当经过了多年的史学专业学习后,就不大看重此书,也发现了此书中一些幼稚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比如所谓万历皇帝甚至缺乏把控一场会议(朝会)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表明黄仁宇根本不了解明代朝会的变迁。他的书,高育良喜欢,情有可原,毕竟高是法学教授,读史是业务爱好;如果他的前夫人、历史学教授吴慧芳也那么喜欢《万历十五年》,就说不过去了,可能吴老师的专业能力真的有点差(不过由于《万历十五年》名气和影响十分的大,学界也不断有人写文章对书中的观点做回应,但多是“商榷”之文)。

总之,《万历十五年》是通俗史文的先行者和巨擘,是一本知名的畅销书,这是它的地位,如果以不断进化的学术内容及学术标准来审视它,进而批之为“烂书”,那就太严苛了。

史学读物市场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写历史通俗读物,让读者读到真正的历史,所以我在工作之余,也写一些历史读物,也算从黄仁宇先生之后吧!

朋友们问我,什么时候能写出《万历十五年》这样的书?我的回答是:什么时候我写的书,连初中生都能看、爱看了,那时就可以了。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hdshuoshi(皇帝说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