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富有人情味的地方信史

 专家视点 2017-05-19

编者按:近日,由王建富编审主编的《群岛老街巷记忆》一书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常年生活于舟山,写作过程中不仅坚持查阅史料,更多次进行实地踏勘,终使本书成为一部富有人情味的地方信史。现将本书序言刊发,以供学习交流。


当音乐和传说已经沉寂之后,惟有建筑还在,当建筑消失之后,却有地名还在流传!

地名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观念。地名最早表现为一种语言现象,早于文字而产生。我国的地名文化源远流长,以语言指代的地名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出现,用图示文字表示的地名至少可以上推到一万年以前。文字出现以后,原始文字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记录地名!

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诞生。地名是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集聚了人类的智慧,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和人文信息,构建了独特的识别和交往文化,是历史的记忆、乡愁的回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原所长刘保全先生认为,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就是用图示文字表示太阳的地名。云南沧源岩画中的原始村寨就是用图示文字表示的居民点地名。2009年9月在河南安阳召开的中国首届甲骨文地名保护学术会议成果显示: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记载有地名一千多个,涉及到山、河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城邑、聚落、边鄙、方国等人文地理名称。邑、鄙、方都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地名通名。此后,《山海经》《左传》《诗经》《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越绝书》等古代经典著作都有大量的地名记载,其中,全文1194字的《尚书·禹贡》涉及地名150个左右;《汉书·地理志》记载地名4500多个,并对其中40多个地名的来源作了解释,提出了“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地名命名方法,开启了我国古代地名学。自汉以降,历代地理文献和地方文献,都将地名作为重要的记载和解释内容。

地名犹如人名,需要对每个特定的个体进行区分。这种区分,首先来自于人们对某个区域或某个地方最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实体特征的认知。因此,地名往往表现为一种特有的语词。这个特有的语词,因不同的种族、人群和地域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而有很大的不同,是特定的文化现象,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所谓的地名文化就是包括了地名的语词文化和地名所指代的地域或地理实体的文化。品读地名,就能从中挖掘出不同的文化现象和人文血脉。千百年来,看似简单的地名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滋润了一个个地方和一代代人的情怀,就如和田河的流水,看似清澈无物,却通过千万年的浸润,赋予和田玉以晶莹、圆润和灵气,让和田玉籽料的价值百倍于山料。

地名与内政外交、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交往息息相关,每个人每天都在不由自主地使用地名。在和平安宁时期,地名较传说、建筑等文化现象更具稳定性。但是,历史的变化纷繁复杂,有时甚至惊天动地,天翻地覆,在一些地名流传千百年的同时,一些地名也随着朝代的更替,环境的变化、人口的迁徙和观念的改变而变更。地名的演变,就像是历史变迁的“记录仪”,刻录了不同的文化信息,成为我们探究历史的生动影像。

城市(城镇)是人类居住最密集的区域,也是人类生活最丰富多彩的区域,城市(城镇)的老街巷,就如一部部老电影,以陈旧、斑驳的影音,记录了城市(城镇)的起源、变迁和市井的生活。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设县治、建县城,现置有我国唯一以群岛设立的设区市。历史犹如吹走满枝红叶的海岛强风,吹散了唐翁山县城的文献,历史也似吹开千枝万枝的和煦春风,把万紫千红的地名,化作那滋养一方的文化土壤。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舟山群岛以关乎海上丝绸之路安危和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地位重置“足可以昌壮国势”的昌国县。宋代的昌国县城建有社稷、城隍、县学和三个坊巷,三个库房、十个公宇、三个驿馆、六座桥梁、一个渡埠。历经千年风雨之后,旧时的建筑多已尽废圮、湮没,但“舟山渡”“状元桥”等地名,已经融入舟山人的血脉,成为永远割舍不了情怀。

群岛街巷地名与其他类别的地名一样,都是当地最典型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的反映。中高岭弄,就是对城西原有的“中高岭”这座天然小山丘的最好见证。但是,城市之中,醒目的自然地理实体相对较少,遍布的是人文,以及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地理实体,街巷地名更多的是对地理位置、公宇、建筑、商号、居住人以及社会观念的刻录。其中,东、西、中大街,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和环城北路等,就是对不同时期城市地理位置的认知;总府弄、钞关弄、县前街、帅旗弄、炮房弄、司前街等,是对历史公宇的记忆;将军桥下、龙首桥下、文彩桥下、东管庙弄、西门左城跟等,是对历史建筑的记录;顺裕弄、裕大弄、恒丰弄、泉大弄、隆泰行弄等,是对著名老字号的回忆;陶家弄、竺家弄、向家弄、施家屋弄、朱家塘弄、唐家老街等,是当地居住人的历史印迹;解放路、人民路、太平弄、聚魁弄等,是一个时代社会观念的烙印;柴水弄、柴行弄、十字路街、龙潭街等,则是对当地地理环境,或是由地理环境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的生动记忆。

老街巷地名,记录的是城市的前世今生,刻录的是城市的建筑形态、市井百态和人文血脉。舟山群岛街巷众多,数以千计,记录了无数军事将领戍守海疆、海岛官员勤政爱民、海岛富商热心公益、海岛民众邻里互助,以及类似于安徽桐城“六尺巷”,主动退让屋墙基的和睦相处故事,也记忆了海岛生活的点滴旧事,令人唏嘘、使人感慨,惟受篇幅所限,难以一一尽述。本书以街巷地名为主线,追寻了舟山群岛城乡102条老街巷的形成渊源和历史踪迹,希冀能以此勾起人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历史雕刻了时光,也雕刻了我们的智慧,雕刻了舟山人的性格。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以海洋文化的积淀和海岛人民的气魄,大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辉煌之篇!

                                    王建富

2016年初春于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