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战风云--长社之战(东汉)

 金色年华554 2017-05-20

 长社之战(东汉)




          http://club.history.sina.com.cn/slide.php?tid=933251#p=5

         



战争概述公元184年2月,太平道人张角鼓动三十余万太平道信徒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和各地豪强纷纷起兵镇压起义,5月颖川黄巾军围攻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久攻不下,被东汉名将皇甫嵩用火攻,与来援的曹操、朱儁一起歼灭颖川黄巾军主力。截断了南北黄巾军的战略联系,使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迅速被扑灭。



将星指数:★★★  皇甫嵩、曹操、朱儁


精彩指数:★★★


政治影响指数:★★★



   战争深度解析:


  公元184年的春天很明媚,龙虎山的清一道人带着两名童子,背着他三年来精心炼制的“长生丸”下山了。


   清一道人是五斗米道创造人张道凌的弟子,长期隐居龙虎山,一心炼丸,修习道家养身之道。


   当然,说不闻世事是不可能的,神仙也得偶尔食食人间烟火,清一道人何况不是神仙,道人偶尔也下山,到洛阳几个王室贵族老熟人那儿逛荡,兜售兜售他炼的长生丸,除了丹丸,清一道人的房中术理论修为也很高,洛阳那帮有钱有权的老男人非常喜欢,每见清一道人,如迎神仙。


   刚走到山脚,就遇到了常上龙虎山打柴的樵夫。


   “哎哟,我说老神仙,这个时候你怎么还敢穿着道人打扮出山”。樵夫上山常到清一道人的观中讨茶水喝,算是老交情,急忙拉做清一道人的袍子。


   “穿道服怎么了?”。清一道人不解。


   “现在外面到处都在造反,据说是一个叫张角的道士带的头。现在官府只要一见道人,就抓起来,喀碴!”樵夫朝脖子里比了比手势。


    清一道人如春的心情一下黯淡下来,该死的张角,不炼丹造丸修求长生之道,造什么反,道友们的脸都被丢光了。


   他看看童子身上紫葫芦里背的长生药,摇摇头,说徒儿们我们回山吧。


   此时的天下,人们想着的不是长生,而是保命。



   道教虽然尊崇老子为始祖,道系神仙也以太上老君(老子原型)为尊,但老子创立的道学和后世所称的道教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子创立的道,是一种哲学,一种思想流派,一种治国方略,而道教,则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


   最原始的道教从业人员有两种,一是古代在搞祭祀活动主持活动的人员,后来周礼崩溃,这类人员从王室走向民间,通常被人们称为巫师,二是秦汉时炼神仙长生不老丸的方士(最出名的是帮秦始皇入海寻药,被疑似为日本人祖先的徐福)。


   到了东汉,这两类人趋向合流,把方仙道与黄老学充分结合,形成了道教。


   第一个公认的道教组织是张道陵在蜀汉地区创立的五斗米教,张道陵,字辅汉,又称张天师(道系神仙四大天师之首),东汉顺帝时期人,汉明帝时曾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后先后隐居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后赴蜀汉地区创立五斗米道。


   五斗米教在道义上崇尚长生,修习养身术,主要业务工作是炼丹,为了扩大影响力和广收信徒,五斗米教施行会员制,入会一次性交纳五斗米,终生享受张道陵的符水咒法(很怀疑其符水中是否加了些板蓝根之类的中药材)的医疗保障。


   五斗米教的发展非常快,在蜀汉的信徒非常多,张道凌的孙子张鲁还成为了三国时期占据巴蜀的一方诸候。后来五斗米教又被称为天师道,演变成正一教,成为道教最重要的流派。


   比张道陵稍晚些的张角建立太平道教的时候,对道家的生长养身甚至炼丸理论都不感兴趣。


   他对刘姓王朝的江山更感兴趣。


   基于这个目的,他这太平道连五斗米的入会费都没有,免费加入,即可享受大贤良师(张角本人)免费的符水咒法为手段的医疗保障,并免费听取讲座洗脑。


   门坎低了,太平道的生意也就比五斗米教要好,张角传教十余年,在东汉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收纳了几十万会员。


   或许你还在疑惑张角的一碗符水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实在是在当时的东汉政府,连一碗符水的恩泽都没能给予最底层的百姓。


   有鉴于西汉末王莽改制给天下带来的动乱,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并没对西汉末年存在的豪强并起土地兼并问题做多大的改革,经过最初几十年的稳定后,这些问题又再度浮现,并且更为严重。


   而到了东汉中后期宦官当政、外戚掌权,12岁就登上了皇帝宝座的汉灵帝刘宏放心的把江山交给十二个不男不女的家伙(史称“十常侍”)打理,自己迷恋于后宫围裙之下,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自己后宫设立的市场(此市场为中国历史上一奇,可以卖官)。


   东汉王朝背负着一个又一个政治毒瘤在艰难运行着。


   外事上也不消停,对羌人的三次大规模征战,花费了360亿钱,掏空了东汉王朝国库里的银子,还有对鲜卑人的战争,对南方蛮族的镇压,都让东汉帝国疲于奔命。


   农民起义,对于东汉的高官和皇帝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流民、饥民,吃不上饭甚至已经“人相食”的百姓们起来造反,太天经地义了。


    从公元108年到147年,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有十七起之多,称王封帝、占城掠寨,一浪接一浪,高潮迭起。


   所以司徒杨赐向皇帝报告说太平道人张角广收信徒,欲图谋不轨时,皇帝对这份报告丝毫不引起重视,发点符水,开坛讲道,随它去吧,只要不动武,什么都成,皇帝一天该操的心太多。


   张角很舒心的把太平道的组织发展壮大,到公元184年的时候,他的组织已经有三十六家分公司(方),每个分公司都有经理(方主,也称渠帅),大方万余人,小方也有七八千。


   时机成熟了,张角毕竟是道教大师级理论学者,懂得为即将掀起的起义找出理论依据。抛出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都比较流行的“五德始终说”,四处散播着汉运已衰的谶语,编了首“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顺口溜四处传唱。


   张角准备要么不反,要反就来场大的,他把时间定在了公元18435日,全国各地三十六方一起举事,大家风风火火闹九州。


   全国各地都在蠢蠢欲动,如此大的响动,是聋子都能听到了,但此时的东汉王朝,皇帝的耳朵比聋子还聋,而在十常侍的打击下,朝臣也人人自危,没人多几个脑袋管此等闲事。


   但纸毕竟包不做火,起义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时,中平元年(184年)元月,张角了一位叫唐周的弟子叛变,向朝延举报了这些铺天盖地的大暴动,东汉政府才开始注意起已经成气候的太平道,并在洛阳捕杀了张角的重要助手马元义,并在各州郡追捕太平道主要领导人。


   没有时间了,张角决定提前一个月起义,中平元年二月,黄巾起义正式爆发,张角自封为天公将军、张梁封为地公将军、张宝封为人公将军,三十六方渠帅一起举事。


   尽管没有达到张角所希望的八州并起,但经过长时间的有组织有预谋的策划,在水深火热中的流民(身兼太平道教徒)的怒火燃烧起来特别的激烈,全国各处被黄色风暴席卷。


   黄巾军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最好的手段就是烧,所到之处,一片狼烟废墟,而对豪强劣绅,也只有一个字——杀。


   张角和他的黄巾军只知道自己需要推翻什么,不知道应该建立什么。


   军事上,黄巾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颖川、南阳三个地区,冀州的黄巾军由张角、张梁、张宝率领导;颖川、汝南、陈国一带的黄巾义军由波才、彭脱率领;南阳黄巾义军由张曼成、张弘率领。几支义军中,离洛阳最近的颖川对东汉政权的威胁最大。


   火烧眉毛了,终于还是惊动了在后宫做卖买的汉灵帝,不得不召急群臣商议对策,通过此次起义,众臣向十常待发难,纷纷弹骇十常待误国。


   会议虽然没有达到众臣所指望的斩十常待的结果,但为平息众怒,灵帝还是恢复启用了之前被十常待打压的很多大臣,宣布解除党锢,并将皇室的财物捐献出来用以装备军队,暂时的缓解了内部矛盾。


   黄巾军虽然有三十多万多众,但是起事后却是各自为政,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和联系,张角除了搞出个“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后没有一个整体的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义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破坏活性巨大,除了豪强地主,其它的中小地主、平民、工商阶层都站到了黄巾义军的对立面(刘关张为典型例子)。


   镇静下来的东汉政府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率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共四万人,剿灭颖川黄巾军;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率部围剿冀州黄巾军。


     公元1844月,朱儁率先抵达颖川,与黄巾波才部激战,不敌士气正盛的黄巾军,战败退却,皇甫嵩看情势不对,率军进驻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坚守。


   5月,波才率主力围困长杜,皇甫嵩率部坚守长社,一边待机寻找黄巾军的破绽,一举破敌。


   当皇甫嵩观察到驻扎城外黄巾军的大营时,大喜。


   黄巾军果然只是流寇,没几个人读过兵书,犯了兵家之大忌,将营寨扎在山林草木葱郁处。


   破敌,他只需要一样东西(不久后的赤壁之战中周喻也同样需要)——风,


   黄巾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拿不走的,就付之一炬,火攻是他们最常使用的武器。


   但皇甫嵩要让他们知道,专烧没有抵抗力的平民村寨城郭没有技术含量,而火攻强大的敌人,才是高难度动作。


   皇甫嵩等来了风,而且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


   他派精锐将士秘密出城,趁风放火,而城上的官兵则点燃火把在城头观望呐喊助威,一时黄巾大营火光四起,士卒惊乱四走,皇甫嵩率部出击,朱儁此时也率部赶到,曹操也率领一支援兵杀到,三支队伍里外合击,大破黄巾军,歼敌数万。


   长社一战距黄巾起义不到两个月,就将黄巾军三大主力之一的颖川义军主力一举歼灭,极大鼓励了汉王朝的部队,给予了黄巾军沉重打击。


   长社一战后,皇甫嵩、朱儁乘胜追击波才残部,又在西华大破彭脱部,经过四个月的征战,颖川、汝南、东郡、陈国一线的黄巾被皇朱两人所平。


   之后,提前完成任务的皇朱两部,皇部北上镇压河北地区黄巾军,朱部南下镇压南阳地区黄巾军。朱儁部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攻克宛城,杀黄巾领袖赵弘、韩忠,基本扑灭了南阳地区的黄巾军;而皇甫嵩率部北上,一举改变了冀州地区战事不利的局面(之前卢植、董卓分别因战事不利被撤职),此时张角已病死,张梁率主力退守广卫(河北威县东),皇甫嵩再次发挥了自己擅长夜袭的特点,在深夜“鸡鸣”时分发起夜袭,攻破广宗,张梁战死,数万黄巾军被杀。之后皇甫嵩又联合巨鹿太守郭典,于184年11月于曲阳杀张宝。


   至此,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不到一年,基本宣告失败,但黄巾起义也成为了各番英雄尽显身手的舞台,董卓、曹操、孙坚、刘备众多英雄粉墨登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皇甫嵩



   皇甫嵩堪称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个名将,也是平叛黄巾军的第一功臣,先灭颖川黄巾军,又平冀川黄巾军,杀张梁、张宝,如果没有皇甫将军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本已腐朽没落的东汉王帝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平息黄巾三大主力。



   平叛成功后,皇甫嵩因功被封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共八千户。他奏请朝延用冀州一年的田租用以赡养饥民,极好的稳定了局势,百姓编歌称赞这位一心为民的将军(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皇甫嵩在政坛上也是位忠诚而阿刚不正的直臣,征伐黄巾期间,曾没收中常待赵忠的超标准的住宅,另一个中常侍张让向他索贿五千万钱,他也不肯给,后来导致张赵二人联合弹骇皇甫嵩,使皇甫被贬。



    皇甫嵩得罪的小人不止十常待,还有董卓,公元188年,凉州人王国起事,围陈仓(今陕西保鸡东),汉灵帝任皇甫嵩为主帅率二万兵平叛,而这次他的助手是董卓,在这位常胜将军面前董卓显得相当低能,董卓说陈仓被围应十万火救援陈仓,皇甫嵩不听,一看两慢三通过,一天行军十来里,悠闲自来的走了八十多天,快到陈仓时王国仍然没有攻下陈仓,得知大军来临只好撤退,陈仓之危逐解,皇甫嵩但时却命全军以最快行军速度,追击王国部,董卓又说穷寇莫追,皇甫嵩说我就要痛打落水狗,果然被追上的王国多日围城,斗志低落,皇甫嵩歼敌一万多,取得大胜。



   董卓记仇了,当权得势后将皇甫嵩拘捕入狱,本欲杀害,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和董卓私交不错,几番求情,董卓本人又考虑到皇甫嵩个人威望很高,于是放过了皇甫嵩。



   当初皇甫嵩平黄巾后名震天下,汉阳人阎忠曾劝借此机会取代腐朽的汉室,皇甫嵩不为所动,董卓专权之初,他的侄儿皇甫也劝其起兵讨伐董卓,皇甫再次不为所动。战场上的皇甫大将军机断谋略、无所不能,在政坛上却相当保守,缺乏野心。



   缺乏野心的皇甫将军于公元195年病逝,亦算得以善终。




  战争类型:

   火战——《百战奇略》曰: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长社之战,颖川黄巾军不懂基本军事常识,于山林草木葱郁处扎营,被皇甫嵩所利用,奉上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火战的教科书典型案例。


  战争猜想:


   黄巾起义,有组织、有预谋、有人马、有气势,却为何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被东汉政府扑灭呢?当初张角虽然把各州信徒分为三十六方,每方有渠主,但真正到了起事的时候,却是各自为战,互不支持联系,所以黄巾起义看似壮大,东汉政府却很能容易各个击破,这是黄巾军在军事上最大缺点。


   而起事后的黄巾军队伍纪律焕散,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很快失去了人心,没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肯加入这支暴力之师,也是黄巾后继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起义影响的还有未来一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格局与走向,黄巾起义,张角利用道教这一组织形式,发展壮大,给了东汉政府致命的打击,但张角在历史上留下的“不良档案”也给道教在之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之后历代统治者们,更愿意接受提倡底层百姓们忍受苦难平心净欲的佛教。


   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在普及力度和发展规模上远逊于进口的佛教,张角和他率领的黄巾起义有一定负面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