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麒麟处理器的故事,读她千遍都不厌倦?

 释怀斋 2017-05-20


麒麟处理器的故事,读她千遍都不厌倦?

2017-05-19 14:44:47 来源:集微网http://www./mcu-dsp/383675/r1

踩对工艺节点后发也可制人,紧贴用户需求是王道
2016年骁龙835因为10nm的不成熟迟迟无法量产,2014年高通选择20nm来制造骁龙810,导致搭载骁龙810的手机都出现发热过大的问题。这都是没有选择正确的工艺制程结果。要知道,先于竞争对手推出产品就容易获得更好的销量,尤其是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手机市场中。

 

 
2015年华为率先与台积电进行合作,推出首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可全功能运行的4核64位Cortex-A72架构网络处理器---麒麟950处理器,表现优异。在之后的2016年,华为没有冒险采用还不成熟的10nm而是选择了成熟的16nm制程,即保证了处理器的性能与功耗又不用担心量产问题。这款时间里陆续发布的Mate 9 /9 Pro、荣耀V9、P 10/10 Plus,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就知道这款处理器有多成功。


而且华为与徕卡合作,一起打造双摄像头拍照。这也很好地贴紧了用户的核心需求。即便是华为P9首次搭载时便大获成功,做好拍照也不仅仅是徕卡单独的功劳。

 

 

 从用在Mate 8之上的麒麟950开始,华为处理器开始采用自研的ISP模块,并集成在SoC中。自研的ISP模块使得华为可以从底层来优化照片的处理,呈现出漂亮的样张,事实也证明从P9开始华为已经跻身全球手机拍照的第一阵营,根据专业相机评测网站DXOMARK公布的最新的数据显示华为P10的拍照成绩87分,超过86分的iPhone7,这优异成绩的背后,华为自研ISP居功至伟。

 


华为为什么要自研处理器,如何真正做好一款处理器?
在手机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三星、苹果、华为这三家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厂商都具备了自主研发处理器的能力。其实这并不意外,生产一台手机的门槛很低,但是能够自主设计处理器的厂商并不多。即便是华为,在2009年推出自己的K3处理器时,就不太成功。直到闭关两年后推出K3V2,让P6销量超过200万台,这才顶定了良好的品牌基础。

 

 

但是能够看到依旧有不少手机厂商准备着自研处理器,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那如何才是真正做好一款处理器呢?


当初移动处理器市场大佬云集,如今除了既设计处理器又生产手机的三星、苹果、华为这3家外,在公开市场只有高通、联发科以及少量的展讯处理器可选。要想真正做好一款处理器,必须要考虑基带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有人就会问了,华为都是做通信起家的,做好基带岂不是随手拈来?其实不然,曾经通信设备领域的老大爱立信和IC巨头意法半导体的移动芯片合资公司意法-爱立信(ST-Ericsson)在亏损27亿美金后也黯然退出,这足以说明基带并不好做。而且华为高端手机定位商务人群,他们一大特点就是差旅很多,而且出差范围很可能是全球性的,这就要求手机能适应全球各地的通信网络。 

华为也是在麒麟910,首次继承了自研的Balong 710基带,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手机SoC。进入920时代,麒麟处理器更是集成全球首个支持Cat6的商用基带,技术实力可见一斑。2015年11月的 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上华为公开展示了最新一代终端芯片解决方案巴龙Balong 750,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支持了LTE Cat.12/13网络标准。而此时高通最新的MDM9x45也仅支持到Cat.10。而基带,至今苹果、intel都没有做到。


结语
有人说手机行业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走完了PC行业几十年的道路,这句话可能略显夸张,但是放在这里也也不无道理。从2012年推出K3V2并用在自家旗舰机上到麒麟960的大获成功,华为用了5年的时间。可以看到这一路走来,华为研发麒麟的道路并不顺风顺水,这之间有着无数个夜晚的思索与心血,最终研发了一款性能强劲,贴合用户核心需求的处理器,大获成功。国产芯片的创新之路,也正是从这里起,拥有了不一样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