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夏,躁动的你,镇静催眠药!

 panyunbo 2017-05-20


镇 静 催 眠 药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小剂量时能缓和激动,消除烦躁,恢复平静情绪,产生镇静作用;大剂量时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产生催眠作用。

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可分为三类:苯二氮卓,巴比妥类及其他类。

 


苯 二 氮 卓 类        



一定义及分类: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多为1,4-苯并二氮卓的衍生物。临床常用的有20余种。虽然它们结构相似,但不同衍生物之间,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和安定作用则各有侧重。用于镇静催眠的衍生物,包括地西泮(安定)、氟西泮(氟安定)、氯氮卓、奥沙西泮和三唑仑。

 

二体内过程

苯二氮卓类口服吸收良好,约lh达血药峰浓度。其中三唑仑吸收最快;奥沙西泮和氯氮卓口服吸收较慢,肌内注射吸收也缓慢,且不规则。欲快速显效时,应静脉注射。

苯二氮卓类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其中安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因其脂溶性很高,故能迅速向组织中分布并在脂肪组织中蓄积。静脉注射时首先分布至脑和其他血流丰富的组织和器官。脑脊液中浓度约与血浆游离药物浓度相等。随后进行再分布而蓄积于脂肪和肌组织中其分布容积很大,老年患者更大。

此类药物主要在肝药酶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与母体药物相似的活性,而其t1/2 则比母体药物更长。连续应用长效类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在体内蓄积。苯二氮卓类及其代谢物最终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活,经肾排出。结构中含羟基者可直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活,这一途径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

 

 

三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小剂量对人有良好抗焦虑作用。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选择性高,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症均有效,且可产生暂时记忆缺失,麻醉前给药,可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加其安全性,使患者对术中的不良刺激在术后不复记忆。这些作用优于吗啡和氯丙嗪。临床也常用于心脏电击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给药,多用地西泮静脉注射。

2.镇静催眠作用:苯二氮卓类随着剂量加大,出现镇静催眠作用。对人的镇静作用温和,能缩短诱导睡眠时间,提高觉醒阈,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持续时间。苯二氮卓类可诱导各类失眠的患者入睡。

苯二氮卓类对REMS影响较小,停药后出现REMS反跳性延长较巴比妥类轻,因而停药后多梦较巴比妥类少见。此外,苯二氮卓使NREMS的2期延长,4期缩短,可减少发生于4期的夜惊或夜游症,巴比妥类则无此作用。一般来说,苯二氯卓类催眠作用较近似生理性睡眠。

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有抗惊厥作用,其中地西泮和三唑仑的作用尤为明显,临床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

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本类药物对去大脑僵直有明显肌肉松弛作用。对人类大脑损伤所致肌肉僵直也有缓解作用。但有报道认为其疗效并不优于其他中枢抑制药。

 

 

四不良反应:

1治疗最连续用药可出现头昏、嗜睡、乏力等反应,长效类尤易发生。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过量急性中毒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但本类药物安全范围大,发生严重后果者少。

2静脉注射对心血管有抑制作用,治疗量口服则无此作用。同时应用吗啡或其他中枢抑制药、乙醇等可显著增强毒性。因可透过胎盘屏障和随乳汁分泌,孕妇和哺乳妇女忌用。

3本类药物虽无明显肝药酶诱导作用,但长期应用仍可产生一定耐受性,需增加剂量。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停药时出现反跳和戒新症状(失眠、焦虑、激动、震颤等)。与巴比妥类相比,本类药物的戒断症状发生较迟、较轻。

4苯二氮革类药物的过量中毒可用氟马西尼(flumazenil,安易醒)进行鉴别诊断和抢救。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结合位点的拮抗药,特异性地竞争性拮抗苯二氮卓类衍生物与GABAA受体上特异性位点结合,但对巴比妥类和其他中枢抑制药引起的中毒无效。


 


   

巴 比 妥 类        



一定义;

巴比妥类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10倍催眠量时则可抑制呼吸,甚至致死。巴比妥类在非麻醉剂量时主要抑制多突触反应,减弱易化,增强抑制。



 

二体内过程:

巴比妥类药物口服或肌肉注射均易吸收,并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体液,也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各药入脑组织的速度与药物脂溶性成正比。硫喷妥钠脂溶性最高,极易通过血脑屏障,静脉注射后即刻奏效。但又因迅速自脑组织转移到外周脂肪组织(再分布),故作用短暂(约15min)。而苯巴比妥脂溶性较小,即使静脉注射也需30min才起效。脂溶性高的药物如司可巴比妥等主要在肝脏代谢而失效,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而脂溶性小的药物如苯巴比妥主要以原形自肾脏排泄而消除,故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巴比妥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各不相同,与其脂溶性密切相关,脂溶性高者结合率高,反之则低。 尿液pH值对苯巴比妥的排泄影响较大。碱化尿液时,该药解离增多,肾小管再吸收减少,可加速自尿中的排泄。因此,在苯巴比妥中毒时,可用碳酸钠碱化尿液以促进药物的排泄。

三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镇静、催眠:小剂量巴比妥类药物可引起安静,并可缓解焦虑、烦躁不安状态;中等剂量可催眠,即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和延长睡眠时间。巴比妥类药物可缩短REM睡眠。当久用停药后,REM睡眠时相可“反跳性”地显著延长,伴有噩梦增多等症状,造成停药困难以及产生再次要求用药的欲望,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已不作镇静催眠药常规使用。

  (2)抗惊厥:研究发现,大于催眠剂量的巴比妥类可保护动物耐受10倍致死量的士的宁及戊四唑而免于惊厥致死。临床应用于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脑膜炎、脑炎及中枢兴奋药引起的惊厥。苯巴比妥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及抗癫痫作用,临床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3)麻醉及麻醉前给药:一些短效及超短效巴比妥类,如美索巴比妥、己烯巴比妥和硫喷妥钠等静脉注射可产生短暂的麻醉作用,可用于小手术或内镜检查时麻醉。

  (4)增强中枢抑制药作用:镇静剂量的巴比妥类与解热镇痛药合用,则能加强后者的镇痛作用。此外也能增强其他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

 

四不良反应:

1.后遗效应催眠:量巴比妥类醒后可出现眩晕、困倦、精神不振、精细运动不协调等。

2.耐受性:短期内反复服用巴比妥类可产生耐受性,表现为药效逐渐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维持原来的预期作用。

3.依赖性:长期反复应用可产生对该药的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形成躯体依赖性后,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表现为失眠、激动、焦虑、震颤甚至惊厥。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催眠量的巴比妥类对正常人呼吸影响不明显,但对已有呼吸功能不全者(严重肺气肿或哮喘者)则可显著降低每分钟呼吸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5.肝药酶诱导作用: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提高肝药酶活性,可加速自身和其他药物的代谢,影响药效。

6.变态反应:少数人服用后可见皮疹等,偶可致剥脱性皮炎等严重变态反应。

 


               

人世间                    

有太多的情感与归宿                    

我们不能把握                    

构成了命运的不确定                    

与爱情的不可求                    

对于爱情、事业、青春与梦想                    

我们通常只能默然相守                    

寂静求欢                    



夏天,是一个欢快的词,让一切生命的跳动起来了,让我们大声迎接夏天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