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为什么当代民居都那么难看
2017-05-20 | 阅:  转:  |  分享 
  
为什么当代民居都那么难看?杨志军说句有点过分的话——中国当代民居几乎就没有一个顺点眼的,好像摽着膀子比赛看谁丑似的,一个比一个难看!不管是
在城市还是农村,“水立方”、“鸟巢”之类的公共建筑另当别论,稍微好看点的家庭住宅,不是模仿或简化欧洲传统建筑,就是模仿或简化中国传
统建筑,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的中国当代民居几乎看不见!中国人具有超凡的聪明才智,有建造美丽民居的传统,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大都独具
特色。北京的四合院、安徽的徽派建筑、福建的土楼、内蒙的蒙古包、陕西的窑洞、河南陕县的地坑窑院、江苏和浙江的水乡民居、西藏和四川西部
的碉房、广东开平的碉楼、贵州的石板房、云南傣族的高脚屋、吉林朝鲜族的瓦屋、新疆维吾尔族的“阿以旺”、云南纳西族民居等等无不异彩纷呈
。前不久,笔者在保定市唐县花盆村还发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为“窖棚”的传统民居。因为地处山区,平地很少,人们只好在山坡上见缝插针盖房,
房屋高低错落、朝向各异,甚至几家合用一个院子。因为没有地方晾晒、储存粮食及大枣、柿饼等,人们只好在房顶上建造三面砖石封闭,阳面用木
棍或荆条围挡,房顶起脊的房屋,逐渐形成了一层住人、二层既是储存食物的“窖”又是晾晒食物的“棚”的“窖棚”房。河南陕县地坑窑院传统民
居虽好,但已经不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了。就拿河北农村常见的“对三间”来说,这种民居是符合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水平的。“对三
间”住一家老小,院子里有猪圈、牛棚。牛犁地播种,长出庄稼后把妨碍庄稼生长的野草拔掉喂牛,庄稼成熟打了粮食,人吃剩下的粮食喂猪,用猪
粪给耕地施肥、、、、、、。“对三间”小院简直就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自给自足的循环经济典范。春天早晨,桃红柳绿黄牛耕地,完全可以入画。
秋天傍晚,绿树掩映炊烟四起,简直就是田园诗。可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耕地有拖拉机,养猪有养猪场。年轻人不喜欢“对三间”,他们要求人畜
分离,要求集中供暖、排污,要求客厅、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功能分区。“对三间”要逐渐退出民居历史舞台,当代民居争先粉墨登场。可当
代民居一出场,那扮相实在是太难看了,简直就像个自恃受宠、嚣张跋扈、心狠手辣、毫不留情的容嬷嬷!你就是容嬷嬷也就算了,长得丑也不是你
的错,大白天出来吓人俺也忍了,可全国到处都是“容嬷嬷”让人怎么受得了?这还不算气人的呐!这“容嬷嬷”近来还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报载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霍巴特有这么一栋房子,已经变成当地人的“眼中钉”了,为什么这所房子这么招人恨啊?因为这所房子是当地一位姓邢
的澳籍华人盖的,并且深得中国当代民居真传——有多大地占多大地,有什么材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颜色用什么颜色,怎么省钱怎么盖,反正我就
是这么一疙瘩一块。邢先生可着自己那块地胡乱盖了个大个的方盒子,外表涂抹上最便宜的说黑不黑、说灰不灰的蓝颜色,建成了中国城乡结合部经
常见到那种工棚样的“蓝盒子”。不愧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产品啊!这个丑陋、霸气的“容嬷嬷”一出场就夺得了澳洲最丑冠军,把当地的
房租拉低了15%,还捎带着把没见过世面的土澳们气了个半死。土澳们纷纷提出抗议。估计邢先生义正辞严地告诫土澳:有本事你们也盖啊!有本
事你们也盖啊!把你们家都盖满了不就能多出面积多挣钱了吗?反正从我家窗户看到的都是你们家风景,不愿意看我家风景你闭上眼啊?土澳们不说
先找个人来说说情或者站在房顶上骂骂糊涂街,也不说抡起大铁锨打上门来,就把邢先生告上法庭了。不是说土澳过去是流放囚犯的地方吗?怎么能
既不讲文明传统也不讲野蛮传统,让第三方裁决呢?法院判决邢先生不但要缴纳8000澳币(约41000元人民币)的罚款、要承担诉讼费用,
还必须在80天内按规定修整房屋。估计邢先生在法庭上抱拳哀求:“兄弟初到此地,落脚谋生,不懂江湖规矩,请各位大爷海涵,改日一定登门谢
罪!”法庭看他有悔改表现才按较低标准判决的。邢先生盖的“蓝盒子”还真没听说过谁因为难看吃官司的?为什么中国当代民居竟然难看到了吃官
司的地步?这是因为中国人太看重自己的领地,近来又太急功近利了。两千多年以来,中国都是农业国家,农业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土地。作为国家,
为了保卫土地就要修长城;作为人家,为了保卫土地就要划清界限。你到农村去看看,两家相邻的土地,外人很可能分不清界限,两家及附近的乡亲
一清二楚,耕地时偏半垄都有可能打起来。家庭内部,分家时“亲兄弟明算账”,算得不是金银财宝,普通农民家里也没什么金银财宝,就是有金银
财宝,价值相对统一,“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账也好算。不好算的是家里土地的肥瘠、房产的新旧和这些土地、房产之间划
分的界限。农业社会很少有钱生钱的投资行为,金银花光了就没了,要是少分了能种庄稼的土地和能住人的房产,祖祖辈辈、子孙万代吃亏就大了!
上世纪50.60年代以前及整个封建社会,很多农民盖房要花十年以上时间,富裕人家盖房时间更长。农民结婚生了男孩以后,今天买点砖、明天
买点瓦、后天买点木料,对建房的花销精打细算,对房子的结构和样式、院落的布局和道路反复推敲、琢磨,等孩子大了要娶媳妇了,才大兴土木建
造房屋。人们一辈子只盖一次房,富裕人家连飞檐、窗棱等局部细节都精雕细刻;穷苦人家从山上搬石头建房,垒墙时每块石头的摆放都尽量符合力
学、美学原理。因为有家族长者管理,有传统文化规则,家家房屋都尽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整个村子让人怎么看怎么舒服。北京门头沟爨底
下村那时的人们看重领地但不急功近利,想得是怎样在自家领地上建设更好的房子自己住。现在的人们看重领地但急功近利,大部分人建设房子是为
了更多、更快赚钱!现在不论是在国有住宅建设用地上盖房挣钱的开发商,还是在集体宅基地上盖房出租做房东或等待拆迁的农民,或是在不知道什
么地上盖不知道什么房的不知道什么人,几乎所有盖房者都想尽快把暂时属于自己的领地占满,不占满了总怕被别人侵占。每个人都知道,土地是日
益减少的稀缺资源,只要能圈起来肯定能挣钱,不让圈地就盖房子圈。过去“十年磨一剑”盖房给自己住的农民的子孙已经不盖房了,胡乱在父辈盖
的房子前后左右搭个棚子等着拆迁。现在盖房子的人都不自己住,都在尽量用最便宜的材料和人工、用最少的时间、盖最多的房子圈地挣钱,今天你
胡乱堆起一堆房子,明天我胡乱堆起一堆房子。很多买房的人也看中了房子圈起来的那一片土地,今天你买一处住宅,明天我也买一处住宅。盖房人
和买房人心照不宣,反正都是用房子圈地坐等升值挣钱,谁管它好看不好看?就跟小狗在自家领地边界撒尿标明领地范围似的,你尿了我也得赶紧尿
,谁尿了谁就可以占有日益稀缺的土地,谁尿了谁就有人喂肉骨头。谁还管有没有尿?谁还管该不该尿?谁还管尿迹能存在多久?谁还管尿迹好不好
看?你有没有尿“滴答”一大摊,我有没有尿也“滴答”一大摊。长此以往,当代民居一个比一个难看!当代民居越来越难看,政府总要管管吧?政
府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管这事!笔者翻遍了住建部各种法律法规,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对历史文化名
城名镇名村和风景名胜区有保护原貌等原则性规定之外,《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连建设居民住宅应尽量美观的原则性要求都没有。政府做的只是实在看不过眼又遇到什么事的时候,把沿街的住宅刷刷颜色或索性遮挡起来,不让自己管辖的村庄、城市太丢脸!容嬷嬷剧照于是,中国到处都是“容嬷嬷”,把“小燕子”和“紫薇”打得抱头鼠窜!
献花(0)
+1
(本文系髽髻山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