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瓶水牛 2017-05-20

《三角形的特性》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难点是理解高的含义并会画高。

本节课内容较多,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课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我在课下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我满意的地方之一,是课堂导入部分。该谜语基本上囊括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而且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前猜谜,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第二点满意的地方在于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的地方,然后猜想为什么这么多地方都要运用三角形,进而做实验去验证猜想并得出结论,最后又回归生活中的应用。该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点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在学习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定义及画法时,通过复习“过点A作BC的垂线”分解了难点。

本节课不满意的地方:

一、三角形概念的生成时,学生表达不出“围成”的含义,老师引导时间长。此时,可以直接呈现概念,并进一步解释围成的含义。

二、对于不同的高的画法要求有点高,没把握好难点。对于钝角三角形外部的高,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可以直接呈现,在以后的做题中逐步学习突破。

三、教学工具准备不充分。如果能做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拉一拉,去体验,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四、课堂中老师鼓励性语言较单一。数学课堂中,老师不断地、不同形式的激励,能够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 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使数学课堂一步步走向有效,高效。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