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点里,大家常买的不是止痛药,就是消炎药。许多人以为这些药能减缓不适、又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事实上,因为摄取过多止痛药而意外丧命的例子不可胜数。如何挑选最不伤身又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从中医、西医两方观点,一起破解自行买药最该掌握的4大常见问题吧! 问题1:止痛药和消炎药有何不同?西医观点 止痛药有多种成份,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与中枢止痛药(乙醯氨酚)两类。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具有消炎作用,而后者则只能止痛。 非类固醇抗炎药在生理作用上,兼具止痛与消炎的作用,比如百服宁、阿斯匹灵、Ibuprofen、Diclofenac等。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普通痛症如头痛、牙痛及经痛等,一般外伤与感冒喉咙发炎或发烧也都会使用到此类药物。 中枢止痛药则是只能止痛,不起消炎作用。但因其解热的效果良好,仍常用来作为退烧的成份。 一般俗称的消炎药则是指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之后,发炎疼痛的状况就会受到控制缓解,因此才将抗生素类的药物称为消炎药。须特别留意的是,抗生素本身没有止痛与退烧的作用,只能杀死身体内外的细菌、减少组织发炎感染。 中医观点 中药的止痛作用与引起疼痛的原因相关。 以头痛为例,中医通常会使用川芎来治疗,其挥发油的活性成分可以有效止痛。另外,也会根据头痛发生的部位,依经络来用药,如发生在太阳穴部位的属于胆经头痛,会再加上细辛及柴胡等药材;发生在额头及眉间的头痛,属阳明经络,会加入白芝。 问题2:自行买药时,请认清这些成分(关键专有名词) 西医观点 想买西药,有几个特别常见的字需要记下。如上一个问题中提及的,中枢止痛药的部分,成份主要是乙醯胺酚;非类固醇抗炎药则包括百服宁、阿斯匹灵等。 中医观点 中药里的消炎药,不只是透过单一成分直接拿来治疗,而是依据药材之药理,在辩论的基础上交互运用。 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一般会使用含有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黄芩、蒲公英、鱼腥草等成分的中药材;而肠胃道发炎时,则会使用黄连、白头翁等中药材;泌尿道感染时会以白茅根等中药材;胆道发炎时会以金钱草、茵陈、黄芩、虎杖等中药材。 问题3:自行买止痛药、消炎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例如,心脏病患者要避开哪些成分?西医观点 首先,先来谈谈最常见的中枢止痛药(乙醯胺酚)。它能镇痛解热,对肠胃的刺激较小,但是服用过量仍会造成肝脏负担。提醒大家,每24小时内不要超过4000毫克,且需分成多次、至少间隔4小时服用。 若使用这类药物,退烧超过3天或止痛超过10天(儿童超过5天),仍未解除症状,应询问医疗专业人士,勿自行持续使用。 非类固醇抗炎药(除阿斯匹灵外)则会增加严重心血管栓塞之风险,包括心肌梗塞和中风等。“剂量越大、使用越久,风险越高!”所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血管事件危险因子的病人更应谨慎使用。 中医观点 使用西医心脏病相关的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含有活血化瘀成分的中药材,如红花、丹参、川七等,以免引起中西药交互作用。如人参类的中药材会降低抗凝血剂的作用,反提高起血栓的风险。 问题4:哪些止痛消炎药最安全?西医观点 在医生眼里,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药可救命,也可致命。”与其找安全的药物,倒不如好好咨询药师意见,找到最适合自己体质或病况的治疗方式。 符合以下几种特征者,用药时更该格外谨慎: 1、有喝酒的习惯:酒精会影响肝脏的药物代谢功能,长期酗酒的人更多半有着脂肪肝、甚至肝硬化等病症。这些人使用止痛药更要慎重,尤其乙醯胺酚与酒精并用,易造成肝脏的损害,甚至危及性命。 2、肝炎患者:当药物需经肝脏代谢,或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时,肝炎患者就应有自觉的保持谨慎! 3、心脏病史: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可能增加心肌梗塞机率,若有缺血性心脏病史,或有心肌梗塞风险,就必须避免。 4、肾脏病患:除了肝脏病患,肾脏病患也是易受药物影响的族群。建议用药前先经由医生评估。 5、与其他药物并用:一些药物或保健品可能会与止痛药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增加副作用危险。例如,阿斯匹灵会影响某些口服糖尿病药物的药效;可待因会影响抗抑郁药的药效。 6、服止痛药之后开车:服用止痛药有时会让人昏昏欲睡,因此服用后最好别开车。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服用中药应特别注意两件事:药物的来源是否纯净无污染、禁止与他人共用药物。 许多中药的药材都取自天然,但随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天然”已经不再是干净的同义词。例如,常用来作为平肝熄风的“天麻钩藤饮”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问题,但一般人却很难确保其来源是否没有污染,若是不小心吃下不干净的天然药物,反而得不偿失啊!最好先与医生讨论过,会更安全。 此外,与人共用药物更是用药大忌。每个人的体质、病况等都不一样,医师会依据病人的体质调配药方,也因此,同样的药不仅不保证能在他人身上起一样的疗效,更可能带来健康危机。尤其是止痛药,剂量与使用时机更需留意。 生命何其宝贵,千万别因为一时的偷懒而赔上更大的代价!无论是直接去诊所就诊,或自行到药店买药,好好询问过医生后再用药,绝对最保险的作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资讯,可以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