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岩画的类型与迁徙 (转发)

 小猫臭臭 2017-05-20

西藏岩画的类型与迁徙

 (2015-01-28 20:59:09)
   撰文 摄影/张亚莎
  
   
  
  从西藏高原岩画的整体上看,它是一个大的体系,在表现题材、制作手段、符号系统等诸多方面都拥有本质上的共性,因而制作岩画的人也应当属于一个相对统一的大的古代族群。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区域,也会出现风格上的不同,有时这种区别还会比较明显。
  
  不同的风格类型可能是由于历史时段的不同;也可能因不同区域的部落活动所致。其实,正是这些“不同”,才成为我们了解认识西藏岩画发展脉络的重要依据,不同的风格类型,展示的是早期活跃于藏北高原上的那些族群的迁徙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我们将西藏岩画大致划分出ABCD四种风格类型,用以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岩画样式。
  
  
  
   A型风格(牦牛风格)——此一时期高原人的精神生活似乎相对单纯,他们已经拥有一套符号语言来表现他们的宗教信仰,这一套符号语言里包括了雍仲符号、树木图形和日月符号,但这些符号的组合搭配有一些随着性,不那么严格稳定。
  
  
  最早出现于青藏高原的岩画风格,简称为“A型风格”。A型风格岩画的分布区域几乎遍布整个青藏高原,青海西部有野牛沟、舍布齐等岩画点;藏北有加林山、夏仓岩画点;藏西日土数量最为丰富,分布着阿垄沟、鲁日朗卡、芦布湖、左用湖、扎洞等岩画点等。
  
  A型风格图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通体凿刻”手法制作出“剪影式”的图像表现,这种制作方法是青藏高原岩画中最古老的一种。
  
  A型风格在岩画题材上也有自己的基本面貌,首先,在动物的种类上,A型风格的动物绝对以牦牛图像为主,牦牛是A型岩画表现数量最多、艺术表现上也最有特点的动物类型;且牦牛图像一般又以群体表现为主,大量的野牦牛图像充斥画面,给人以深刻印象,因此我们也称A型风格为“牦牛风格”。除牦牛图像最为普遍外,A型风格中也有其它一些动物,其排列顺序依次是马、狗、羊、鹰、鹿、狼等动物。
  
  其次,A型风格还特别喜欢表现狩猎的画面,这一时期的狩猎对象也几乎全部为野牦牛,狩猎手段有徒步弓箭狩猎和骑马射猎两种。到了后期,不仅狩猎画面特别热衷于表现群猎图,显示出制作者对宏大的狩猎野牦牛场面的喜爱,骑猎者与猎物之间复杂的穿插关系,也颇让制作者们着迷。
   宗教内容方面,A型风格已经出现了最初的略显朦胧和不太确定的符号组合系统,这些符号包括:雍仲、太阳、新月、圆圈、树木等符号。A型风格早期岩画的宗教内容,一般只采用符号系统的方式来表现,既不见巫师,也不见动物图腾的内容,当然也不见群众性的祭祀场面,大概由于早期岩画内容相对单纯,表现手法比较简略的缘故。
  
  综上所述可知:A型风格在表现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它的牦牛风格;二是早期狩猎经济方式;三是宗教早期符号系统的确立。
  
  此一时期高原人的精神生活似乎相对单纯,他们已经拥有一套符号语言来表现他们的宗教信仰,这一套符号语言里包括了雍仲符号、树木图形和日月符号,但这些符号的组合搭配有一些随着性,不那么严格稳定。
  
  A型风格的岩画,对于青藏高原岩画传统的建立具有决定性意义,无论是它的牦牛风格,还是它的狩猎内容,尤其是它的符号系统,对后来西藏高原岩画都具有深刻的规定性,在可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岩画创作中,这些内容始终是高原岩画最基本的内容。
  
   
  
   B型风格(鹿风格)——藏西的B型风格流行于日土的时期不会太长,这样一种成熟的风格出现于藏西,说明当时有异族文化的进入,藏西保存标准的“美丽风格”的岩画点很少(仅限于康巴热久、任姆栋岩画点),似乎意味着该族群在藏西活动的时间并不长。 
  
  B型风格以“美丽风格”的鹿为其特征,挺拔俊朗的形态,繁茂复杂的鹿角,躯干上双涡旋纹饰,蹄、眼、吻等细部的描述,四肢与蹄部的悬浮式表现等等,构成B型风格的图像学标准。由于这种鹿图像在西藏高原岩画中太有特色了,因此我们也将B型风格称作“鹿风格”。
  
  B型风格岩画分布的范围很有限,图像数量也很少,目前只在藏西阿里日土县与更西部的印属拉达克发现过类似的风格。
  
  B型岩画的制作手法与A型岩画也截然不同,它采用的是线条磨划法,用线条勾勒物像轮廓,线条流畅而准确,富于装饰感,有一种华丽优美的审美趣味。在青藏岩画朴实厚重的动物群像中突然见到如此轻盈俏丽的形象,真的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B型风格的动物种群以鹿为主,其次排列顺序是豹(或虎等食肉动物)、羊、狗、马等,一般不见牦牛和鹰,也不见狩猎场面,它的典型画面是“兽逐图”。B型风格是一种纯粹的动物风格,既没有猎手(包括骑猎者),也不见高原特有的宗教符号系统。由此种种迹象看,B型风格的基调与高原原有的艺术传统是相抵牾的。换言之,B型风格不太可能是高原岩画内部逐渐发展演变出来的一种本土风格,而只能是一种异质的,但却是相当成熟的外来风格进入到藏西地区。
  
  研究者在比较了北方斯基泰动物风格与中原西周时期青铜动物风格后,认为出现于藏西任姆栋、拉达克、斯彼提等地区的B型岩画风格,正是流行于公元前一千纪欧亚北方草原的一种动物岩画风格,这种动物风格与中原地区西周青铜器皿上的动物图案有明确的联系,因此年代也比较确定,它们大致为公元前700~500年间的动物风格。一些研究者甚至据此认为,西藏的岩画从这个意义上看,应当是北方草原岩画的一个分支。
  
  然而,在西藏高原岩画群中,任姆栋岩画中出现的“美丽风格”只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存在,它存在于藏西岩画,充其量只能证明西藏岩画,尤其是西部岩画的确受到过来自北方草原动物风格的影响,从“美丽风格”的身后曾经出现过一批“准美丽风格”的模仿者看,它出现于藏西地区,也确实对西藏局部地区的岩画产生过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扩展的范围并不大,向东、向南,它甚至都没有走出日土县境.....节选,详细内容请关注《西藏人文地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