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少生命中的“机械性”

 老沈阅览 2017-05-20
   ■梁漱溟

  《朝话》是根据学者梁漱溟当年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每日朝会上和研究部同学所讲之话的集结成书。其内容包括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问题。自1937年问世以来,《朝话》已再版11次,仍值得今天的读者去阅读和感悟。

  自觉力

  一个人缺乏了自觉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自觉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 只有在超越涵盖对象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够对自己有办法。人类优越的力量是从此处来的。所以,怎么样让我们心里常常清明,真是一件顶要紧的事情。
  古代的贤哲,他对于人类当真有一种悲悯的意思。他不是悲悯旁的,而是悲悯人类本身常常有一个很大的机械性。所谓机械性,是指愚蠢而不能清明自主,缺乏了自觉而在那里转动而言。
  中国古人与近代西洋人在学术上都有很大的创造与成就。但他们却像是向不同的方向致力的。近代西洋人系向外致力,其对象为物,对自然界求了解而驾驭之。而中国古人求了解自己,驾驭自己——要使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办法。即求自己生命中之机械性能够减少,培养自己内里常常清明自觉的力量。中国人之所谓学养,实在就是指的这个。

  学问

  一说到学问,普通人总以为知道很多,处处显得很渊博,才算学问。其实就是渊博也不算学问。什么才是学问?学问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更扼要地说,就是“学问贵能得要”,能得要才算学问。如何才是得要?就是自己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成为几个简单的要点。一切的学问家都是如此,他口若不说时,心中只有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意思; 将这一个或几个意思变化起来,就让人家觉得无穷无尽。所以在有学问的人那里,并不觉得学问是复杂的。如果一个人觉得他身上背了很多学问的样子,则这个人必非学问家。真正的学问家是能得要,故觉轻松、爽适、简单。和人家讲学问亦不往难处讲,只是平常地讲,而能讲之不尽,让人家看来很多。
  再则,学问也是我们脑筋对宇宙形形色色许多材料的吸收消化。吸收不多是不行,消化不了更不行。在学问里面你要能进得去而又出得来,这就是有活的生命,而不被书本知识所压倒。若被书本知识所压倒,则所消化太少,自得太少。问题来了,能认识,能判断,能抓住问题的中心所在,这就是有用,就是有学问;问题来了,茫然地不能认识问题的诀窍,不能判断,不能解决,这就是无学问。

  《朝话》梁漱溟 口述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