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生僻字的使用,通常有这样的情况。 1, 实在无常用字可替代之时,不得已而为之。 2, 故意使用,或因文体的需要,即为保持这个文体的纯洁性。比如做汉大赋体。再就是故意使用,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3, 在生僻字与常用字之间的界限不明。 现在我们来逐一讨论下。 群聊"静山赋学院管理群"的湛志锋 翰逸斋: 1, 实在无常用字可替代之时,不得已而为之。 群聊"静山赋学院管理群"的湛志锋 翰逸斋: 这个情况我们谁都会遇见。关键是看怎么调和生僻字与常用字的矛盾。当我们实在不能避免使用生僻字时,我们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在字形上容易辨识的。比如一看就知道这个字大概是个什么意思,虽然一般人不知道正确发音。比如:“虺蜮huǐyù”, 他这个词是说毒虫与毒蛇的意思,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怎么读,但是看意思应该知道是不好的东西,是负面的。 2, 故意使用,或因文体的需要,即为保持这个文体的纯洁性。比如做汉大赋体。再就是故意使用,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故意使用生僻字的情况在特定文体中,是可以的。比如汉代的散体大赋这个体裁。在这个体裁中大量使用生僻字,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汉代没有科举制度,那会是“士族制”。官员基本是出身名门望族的所谓名士。而一般人家的子弟是不可当官或者担当重要职务。 “进献文章,以惊天子之目 要进献文章,并且要能够惊天子之目。是要有学问的,这个学问除开铺陈宏大,篇幅伟构之外,还表现在“小学”学问上。具体就是,你不认识的字,我会!在这个主导思想之下,汉赋的长篇大论,生僻字乃至一些怪字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需要反对的是那些故意使用生僻字的作风。比如你做骈赋,这个体裁你再故意去追求生僻字的话,其心态就有些问题了。使用生僻字很简单,随便翻下字典,就可以找一大堆出来。而要用常用字做出典雅文章来,才是真正的功夫。并且生僻字用在一篇文章中,常常会因这些生僻字给人造成无法通读通解的郁闷感。这就是常说的“古涩”过之。 3,在生僻字与常用字之间的界限不明 还有一种情况是生僻字与常用字的界限问题。这个与每个人的学养有关系。比如这个字我认为不生僻,你认为生僻。这个问题无法调和。我们只能根据时代变化来把握分寸。 比如现在,你的一篇文章作好后,如果几个高三学生能够通读或者90%以上的内容能够通读。基本可以认定这篇文章没有生僻字。通读的意思不等于通解。通读是说能够认识每一个字并且能够读出正确发音。而通解是要知道全部含义。这个高三的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因为他们的历史古文知识或者人生经历不足,但是我们要尽量保证的是——让他们认识你作品中的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