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变电站检修运维相关问题

 GXF360 2017-05-20
智能变电站检修运维相关问题

智能变电站检修运维相关问题

郑同伟,胡永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北京 丰台 100069)

摘要:自2011年220 kV左安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后,北京电网开始步入智能化时代,随后220 kV未来城第二代智能站建成投运,其中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站域保护等新型智能设备的采用,标志着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装置投运后面临的校验问题随之而来,工作票的填写、二次安全措施的布置、保护校验项目及内容如何开展都提出全新的安全要求。2015年正值220 kV左安门(扩大外桥)、怀柔北(双母接线)、温泉(双母接线)变电站的变压器、220 kV线路保护的校验,对上述内容总结了安全措施的变化及相关建议,希望能对以后的运维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校验;安全措施

1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不同

智能变电站,即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很多文献及资料,从技术角度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差异,如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信息共享技术的应用、数字采样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及同步技术;在这里,抛开理论知识,单纯从检修人员与运维人员角度来看,两者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传输介质的变化。光缆(光纤)取代了电缆,数字信号代替了模拟信号,大大提高了采样精度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大幅度减少了二次接线,避免了传统互感器和电缆连接的固有问题。传统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线圈绕组数不足问题,在电子式、光电流互感器采用后不复存在;而电缆的接地问题,在过程层与间隔层也大大减少。

屏柜布置及组屏方案的变化。站控层设备宜集中布置于二次设备室,间隔层设备宜集中布置于二次设备室,智能终端宜分散布置于装置场地。以一次设备为GIS设备,220 kV线路间隔层面为例:传统变电站内保护、测控装置屏均单独安置于二次设备室,保护测控相互独立组屏;而智能变电站内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智能装置均就地安装于设备区或设备室内的GIS汇控柜内,保护、测控集中组屏安装于GIS设备区内。以220 kV左安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屏柜方案为例,常规屏数需要108面柜,按智能站组屏方案大约仅需要60面柜,且备用柜数量与常规组柜方案相当,总体节省度达44%。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变化。常规变电站因功能不同,常设多台服务器,如SCADA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安防服务器、五防服务器等;而智能变电站仅设智能一体化平台,将原有的视频、安防、五防、辅助设施等功能集于一平台,功能模块化,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的数量,同时各模块数据的共享化,为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提供了基础,因此顺序控制、消防联动、在线油色谱监测得到应用,提高了变电站运维监视水平。同时网络结构得到优化,原站内设备通信各厂家协议不同,站控层常设多台规约转换器(保护管理机),网络结构环节多;而智能变电站内设备通信共同使用IEC 61850标准,网络结构得到简化,信息环节少,通信更加稳定。

2 智能变电站在装置及运维方面的转变

智能变电站通过光缆(光纤)的信息化传输,在站内设备之间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处理,有效地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对设备工作情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调节和保护的二次回路变成虚回路形式,和常规变电站相比,它的运行和维护的转变必然带来更好的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隔离措施: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均设有硬压板,用于控制保护功能、跳合闸出口的投退;跳合闸回路至跳合闸线圈采用的是二次电缆,因此有继电保护、测控装置进行检修时,可通过硬压板的投退、二次回路的拆除进行技术隔离,而这种技术措施是直观可见的;而智能变电站中,保护、测控装置的硬压板已改为软压板形式实现;保护、测控装置至智能终端的跳合闸回路也是虚回路,在投退时,只能通过查看装置内部报文或开入量进行校验,这种技术措施是不可见的。

图1 传统变电站结构

图2 智能变电站结构

设备操作方面:常规变电站的开关、刀闸操作可以监控系统遥控、测控装置手把两种手段(汇控柜就地操作,因无继电保护运行,正常操作禁止使用),因此在监控系统出现问题时,可由测控装置手把进行拉合;而智能变电站中测控装置与智能终端的连接由光纤实现,因此操作手把取消,在监控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拉合后,将直接影响操作进度。

设备验收方面:常规变电站对设备验收包括装置、二次回路等验收,验收的环节大多直观可见;而智能变电站对设备工作的监视、控制、测量、保护等均由SCD配置工作完成,因此在设备验收时应对上述的数据模型的一致性进行测试、验收,增加了调试验收的难度,同时验收的范围也大幅增加。

2 新问题及建议

保护、测控装置“置检修状态”功能发生变化。常规变电站中“置检修状态”压板,功能主要为防止故障信息对正常信息的干扰,对信号起屏蔽作用;而智能变电站中“置检修状态”压板功能为将“test”位置1,装置间可互换信息但不能互操作。但装置间有硬压板可进行操作,一体化平台没有压板操作,因此在装置投入置检修后,监控无法再进行操作。建议厂家升级一体化平台功能,对监控系统至测控装置的操作报文中的“test”位置1,以达到在装置做完技术隔离措施后仍能完成监控后台的拉合操作。

开关防跳功能传动难度加大。常规变电站中无论采用保护防跳还是机构防跳,传动防跳时只需将控制开关保护合闸状态,采用保护输出跳闸脉冲,检查开关跳闸情况及红绿灯指示变化情况,用于检查防跳功能是否正常;而智能变电站中测控装置至智能终端、保护装置至智能终端均采用光纤连接,因此无二次回路进行合闸脉冲的保持,因此无法从测控装置进行传动,需在智能终端至合闸线圈间进行,增加了传动难度,同时只能通过开关跳合情况进行检查,二次回路在智能终端的开入指示无法直观地进行显示。

装置内部软压板数据集描述欠佳。智能变电站中软压板数量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以变压器保护为例,因考虑装置的通用性,在软压板的描述中常用“高压侧1分支接收软压板”“备用接收软压板”等;在实际工程因此描述无法更改,因此在日常操作中需对软压板的功能进行详细的额外说明,增加了运维人员和检修人员的辨识难度。因此建议软压板数据集的描述可更改,针对不同变电站可进行修改,如“高压侧1分支接收软压板”可更改为“2201接收软压板”,以便压板功能更直观。

装置光纤插拔和延时的影响。智能变电站在间隔检修时,从安全角度考虑,检修人员经常采取拔掉跳闸相关的光纤,以达到有“可视断点”的目的,但频繁的插拔会损坏光纤及接口;同时部分保护厂家的保护装置在光纤插拔后,后产生延时的变化,影响保护装置的运行,需重启装置才能保证装置正确出口。因此建议在间隔检修时,应优先考虑采用软压板、控制字、检修压板的投退来达到执行安全措施的目的。

3 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能变电站在运行和维护上的突破,需要新的技术支持和测试装备的支持,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保证智能变电站的优势得以应用,为首都电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撑,确保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

(责任编辑:张峰亮)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16)12-0029-02

DOI:10.13882/j.cnki.ncdqh.2016.1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