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如何发展中医体质学(中)

 大李老李小李 2017-05-21
基于中医学的体质学说,为一直困扰着现代西医的体质问题,从体质类型的区分、辨识及调控方法上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但由于体质学说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如何接纳体质医学,进而包容传统中医学体系,是对现代医学现行体制的挑战和冲击,也为现代医学的模式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随着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从器官组织到细胞,进而分子水平,一步步走向深人,用分解和分析的方法研究人体的弊端及局限也日益清楚地暴露出来。早在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医就提出了医学模式变革的问题。但变革是要有基础的。201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成熟,美国科学界率先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精准医学”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一种新的医疗模式。由此,现代医学从分析走向综合的模式变革才算从空喊到实际操作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精准”可以是相对于疾病过程中特定的病位或要素的,也可以是针对人体整体状态的,针对后者的“精准”,才能说是个体化医疗“精准”的最高境界。而刊人体整体状态的“精准”治疗是不能归结对某个(或某些)实质部位和要素的“精准”治疗的,要实现它的前提是“精准”地辨识人体整体状态,由此就需要建立整体状态的描述体系。但现代西医,离实现这月标显然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精准医学”的开展,会使人类对某些疾病,尤其是由局部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大大向前推进一步。但它依然解决不了以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医学面临的问题:学科的继续分化和刊人体整体控制所需要的全面综合的矛盾以及寻找可精准治疗并尽可能少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因此,基于在现代分析医学基础上的“精准医学”,其所能达致的成效是有限的[6].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直接从整体认识客体的新途径,就是采用隐喻和类比的方法直接建立人体整体状态描述体系。随着复杂性科学的理念逐渐取代分析科学的理念,成为现代科学的主流,引进这种方法将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变革的一种必然。体质医学为现代医学开辟了一条从整体层面建立人体描述方式的新渠道,将体质医学建立的体质分型作为现代医学对人体最基本的状态描述也是现代医学走向整体医学的捷径。而体质医学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为基础的,由此就成了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成为中医学体系进军现代医学体系的先驱[7].
  2009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问题分析
  2009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8[](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将定量化的方法引人体质辨识领域,实现了体质分型及辨识的标准化,无论对于中医学还是体质医学,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标准》列出的9种基本体质类型中,平和体质是人正常无偏颇的体质状况;气虚、阴虚、阳虚、气郁、血疲、痰湿、湿热体质是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证候引人的;而特享体质,则是基于描述现代西医中过敏的状态而设立的。《标准》发布至今已6年余,作为第一版的标准,无论是分型设定、算法模型的选择还是症状体征的规范化均是初步的。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适时进行修订升级是不可避免的。
  1.特享质作为中医体质类型引人带来的问题 在《标准》中引人特享体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是对其分类原则科学性的质疑;另一方面,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显示,对过敏患者,在分清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依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特享体质与其他几种体质类型是不独立的,存在着结构上的冗余。按照现代科学的理念,对事物同一层次的要素分类,通常只能采用一个原则。因为如果同时采用两个或以上原则的话,按一个原则应当分到其中一类的事物,而按另一原则,却应当分到另一类中,这样的分类体系难免会出现矛盾、重复之处,很难具有严谨的逻辑性。
  设立特享体质主要是认为过敏因素是与体质相关的,并且这种体质的设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这不能作为将特享体质作为一种中医体质类型的依据。在现代医学中,ABO血型系统与了h血型系统是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我们承认Rh血型的临床意义并且可以用作血型的分类,但这不意味着要将Rh 这种类型纳人ABO血型系统。
  2.定义体质类型的症状、体征集合的不完备 《标准》体系的体质类型所对应的症征集合中,引人的症状、体征较少,有些对该体质类型诊断有意义的症征未被列人,这无疑会影响体质辨识的准确性。如在气郁质中,未包含胸闷、腹胀等气郁质常见的症状。
  3.《标准》体系欠缺症状、体征定义及涵义的规范化及独立性分解 这会影响症状、体征采集的客观性,进而影响辨识的准确性。如烦闷不乐,实际上是心烦、胸闷、精神抑郁3个独立症状的组合,3个症状是可能独立出现的,把它们整合为一个症状,要么全有,要么全无,显然不能确切表达仅出现1个或2个独立症状的情况;同样,口燥咽干、口干、唇干这些症状也应当有一个结构性的划分。
  4.单纯以症状、体征作为辨识依据难以避免的主观性 体质辨识的依据仍以受医生和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症状、体征为主,应考虑现代检测仪器和客观指标的引人,以提升体质辨识的客观性。
  5.信息采集程序中蕴含的诱导倾向 按照体质类型罗列症状、体征这种信息收集方式,诱导性较强,医生在收集症状的答问过程中,就清楚地知道每一选项的诊断意义,强化了症状、体征采集过程中医生的主观因素,无疑会影响到体质辨识的客观性。如选择胸闷,则增加湿热质出现的可能性,与气郁质无关;而选择闷闷不乐则仅增加气郁质出现的可能性。没有将这些相近症状放在一起进行有鉴别性的选择,使得答问程序对最终体质辨识结果的影响过大;阴虚质的口燥咽干和湿热质的口干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6.症状、体征诊断意义量化方式过于简单化 症状、体征对体质类型诊断意义的赋值,采用统一的分级方式,过于简单化,不能反映不同症状、体征在体质判断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的差异。在《标准》中,症状、体征的分级为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5级,分别赋予1、2、3、4、5分,过于牵强和简单化。实际上,症状对体质类型的诊断意义随症状的重要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有不同,如在阳虚质的诊断中,平素畏冷和精神不振两个症状的分量是不同的,标准中的算法显然体现不出这种不同;而统一的分级和赋值也反映不出不同症状、体征在体质判断过程中客观的诊断意义,只能是一种非常粗略的近似。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医计算机诊疗及专家系统研究,已经广泛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表达不同症状诊断意义上的权重,但其单独应用,也存在简单化的问题,在诊断的准确性上力不从心。目前,《标准》应用的算法,只有求和,没有加权,显然,在算法优化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文章整理:专业代笔网(http://www.)——国内专业代写毕业论文、发表论文门户网,代写毕业论文,代写职称论文,论文发表]  
    声明:1、本站部分参考范文来自网上共享资源及期刊杂志,转载本文并不代表本站同意作者观点,仅提供给客户借鉴,版权归作者所有。2、如果参考范文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损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撤下您的范文。3、任何人通过本站获得的参考范文,因版权问题而引起的纠纷,都和本站无关。4、想获得有版权的文稿,请找本站专家代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