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 可惜被多数家长忽略了

 昵称27106408 2017-05-21

0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庭对子女的愿望与期盼。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进国家机关、垄断性央企或升高官发大财。

因而,随时可以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

“你看张三家的孩子多让人羡慕啊!小时候看起来笨嘴笨舌的,现在已经在北京读博士后了。”

“再看看李四家的儿子,人家每次回老家,总是前呼后拥跟着一大群人,说明人家混得就是好啊!”

“孩子啊,好好学、争口气、长出息,以后你也考上个清华、北大什么的,咱不当马云也得当李嘉诚。”

“咱就要长本事、长能力,以后当大官,不再吃别人的窝囊气!”

“现在咱家穷,但爸妈不吃不喝也要供你读大学,别的不图,有个好名声也知足了。”

“即使再难也得给你找个好工作多赚钱,到时候,咱也风光风光给他们看看!”

“儿啊,你爹妈没文化、没本事,咱家以后就靠你了,你再不努力,咱什么时候能在人堆里抬起头来?”

......

凡此种种,无一例外不是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

02

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家长们确实费尽了心机。

他们不管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也不管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宁肯自己省吃俭用受委屈,熬夜打灯吃剩饭、住草屋、点煤球,也不忘给孩子报各类加强班或重金聘请家教,一言一行都体现着“良苦用心”。

作为父母对孩子有要求、有愿望无可厚非,采取措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理所当然,但并不是有什么样的愿望就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更不是想成为马云或超过李嘉诚就能做到。

一方面,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子女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物极必反效应,让很多孩子把包袱甩得一干二净——管他呢,爱咋地咋地!

因此,很多孩子不仅辜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而是越学越迟钝,越学越疲劳,越长越歪;有的孩子甚至视父母为“仇敌”,与其周旋打游击战;还有的人不仅在碌碌无为中毁掉了自己的青春,而且走上了不归之路。

这些,均与父母的期望值大相径庭。

与现下流行的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一个道理。

那么,到底是家长的错,还是孩子们的错?

03

对很多家庭来说,即使父母付出了万般心血,子能否成龙,女会否成凤,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能成大器者,毕竟是凤毛麟角。

因此,最现实、最迫切的任务还是丢掉幻想,舍弃不切实际的“愿望”,回到现实中来。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

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培育,但也不乏有些好孩子跟着父母“没学好”、“学坏了”。

尽管不能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但多数时候也会“八九不离十”。

父母每日怨天尤人,痛恨社会,这也不公平、那也不合理,其子女难免不带着仇视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父母在孩子面前交流升官发财“往上爬”的“捷径”,其子女自然会对升官发财、关系网之类的事情感兴趣。

做妈妈的在孩子面前指责公婆这毛病、那缺点,其子女能尊敬他们的爷爷、奶奶吗?

因此,父母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担负起这个“第一任”的职责,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灵,教育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和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如果这样,最好少给孩子“加小灶”。

04

培养、塑造好孩子,是一项复杂工程,不是父亲当官儿子就能管事,也不是父母有学问,子女知识就必定渊博。

在济南阳光舜城有这样一个家庭。

夫妻双方都是大学教授,在他们三十多岁的时候有了一个宝贝儿子,在无比欣喜的同时,列出了孩子成长的规划:去最好的幼儿园——最知名的小学——省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大学教授。

一步步,完全希望儿子走他们精心设计、复制的那条“光明”道路。

最终,儿子在强大压力下,经过复读,八十年代末终于被济南一所大学的专科院系录取。

父母不甘心,觉得自己是大学老师,孩子连所正规大学都没考上,没脸见人抬不起头,于是在儿子毕业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让孩子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而是继续在家复习读本、考研。

“不工作不要紧,我俩的工资够你吃的,只要你能考上研究生。”

儿子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在自己房间里窝了六、七年,学业没长进,倒是练就了一身玩游戏、吐烟圈儿的“真本领”。

在这种万般失望的情况下,老夫妻如大梦初醒——令儿子放弃复习、寻找工作。

而对一个年过三十、从来没参加工作、几乎与社会隔绝的人来说,找份工作又谈何容易!

几次应聘失败以后,儿子下定决心,哪里也不去,就宅在家里。

父母于是采取了“断粮、断钱”的封锁措施,“你这个年纪不出去工作挣钱,凭什么让我们养你一辈子!”

“我该参加工作的时候,你们不让我出去;为什么现在又逼我找工作?你们不是能养得起我嘛,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耗着!”

后来,矛盾逐渐升级。

前几年,最终的悲剧是一场血案,在这场血案中,年过七十的老父亲驾鹤西去,儿子也进了监狱。

老太太为望子成龙的教育方法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05

教育子女,到底什么最重要?

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得、立

所谓“德”,指的是道德、品德;所谓“立”,指的是自立、立业。

德,为做人之本,立,为生存之道。

父母只有围绕这两个字,从小引导、培养孩子,才算得上是教育有方,否则,培养的孩子尽做无德之事,或不具备养家糊口的生存能力,带给父母的只有烦恼,送给社会的只有危害。

首先,即使学问再高、能力再强,对无德之人来说,只能是死路一条。

因为无德之人,不会有善良怜悯之心,不会有诚实信用,也不会有正义、正气。

无德之人必自私。对一个自私的人来说,不仅不懂得感恩、回报,为了自己,甚至可以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无德、自私的人,是人生最大最大失败。

同时,让孩子养成坐吃等穿的不良习惯不能自立,以“啃老”为荣,乃家庭之灾。

人可以没有大的本事,但不能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依靠父母、不能自立,又谈何自重、自强、自尊?

因此,若让子女健康成长,只要把握住“德”和“立”这个根本,就失不了“大谱”,即使不能成为马云、李嘉诚又有何妨?

社会是个大舞台,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天地上,总有你施展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你会有很多个办法生存下去,甚至活得有滋有味、风光无限。

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能自食其力的人比什么都好,这不正是每个父母所期待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