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大今天120岁了!12个精彩瞬间,回顾浙大走过的路!

 清风细雨hans 2017-05-21

最近几天,小编的朋友圈又双叒叕被浙大霸屏!

从纽约帝国大厦即将亮起浙大蓝,

到澳大利亚堪培拉电讯塔将为浙大亮灯,

再到黄浦江、钱塘江亮灯和武林广场音乐喷泉,

连广州的“小蛮腰”都加入到了灯光秀的大军。

今天,是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启真笃学,求是育英。

一百二十载岁月,

你在风雨变迁中砥砺前行。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百廿征程,奏响“天下来同”的时代强音。

祝愿你120周岁生日快乐!

  

  超燃!百廿浙大校庆宣传片震撼来袭!

  

每一幕画面

每一个镜头

都是百廿浙大

跨越三个世纪的

峥嵘岁月

故事从这里开始

百廿“求是精神”在这里孕育

纵使起起落落,风雨变幻

竺校长两个问题始终铭记在心

文军长征

是浙大独特的勋章

最幸运的

是见证了你的荣耀

最期盼的

是你无限的未来

千言万语

不如此刻的一句

浙江大学,120周岁生日快乐!

  

  12个精彩瞬间,回顾百廿浙大走过的路!

  

  

  廿

  

  

  从1897年求是书院的艰辛初创,到国立浙江大学的蔚然形成;

  从艰苦卓绝的“文军长征”,到办学湄潭的“东方剑桥”;

  从抗战胜利复员杭州,到迎接新中国第一缕阳光;

  从院系调整作出重大贡献,到特色办学成为东南翘楚;

  从世纪之交组建“新浙大”,到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浙江大学始终秉承求是精神,致力人才培养,矢志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进步,引领文化发展,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办学历史。

  今天是浙江大学百廿校庆,让我们一起回顾这120年来的精彩瞬间。

1.求是书院创办

甲午战败后不少有识之士将强国的希望从注重器物转向变革制度和培育人才,各地注重实学、兴办新式学校的风气渐兴。1897年初,在时任浙江巡抚廖寿丰的支持下,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了求是书院。书院秉持“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的办学宗旨,着眼民族复兴、致力人才培养。1897年5月21日,求是书院正式开学。

2.定名国立浙江大学

1927年,定名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工专和浙江农专分别改组成为下属的工学院和劳农学院,同时筹建文理学院,蒋梦麟担任校长。从求是书院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涌现了一批如陈独秀、沈尹默、蒋百里、夏衍、陈去病、都锦生、邵飘萍、常书鸿等求是学子。1928年2月,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5月起改称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早期发展时,贝时璋、陈建功、苏步青等著名学者相继来校任教,为浙大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竺可桢掌校十三年

  

1936年4月,竺可桢接任浙江大学校长,开始了十三年的掌校历程。他着力革除弊政,多方聘选优秀教授充实师资,学校人才济济,科研成果卓著。抗日战争爆发后,竺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开始文军长征,在艰难的西迁办学中,确定“求是”校训,倡导“求是”精神,使学校崛起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

4.文军长征,东方剑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竺可桢校长率领浙大师生行程2600余公里,先后在浙江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最后到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等地西迁办学,称为“文军长征”。西迁过程中,浙大师生不仅保护了《四库全书》,更是在战火纷飞中不曾停下攀登科学高峰的步伐。当时任教或求学于浙江大学、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师生人数达50余人。1944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先后两次访问浙江大学,他对浙大在如此艰苦条件下的学术氛围之浓、师生科研水平之高,十分惊叹,盛赞浙大是“东方剑桥”。

5.确立“求是”校训与校歌

1938年11月19日,根据竺可桢校长的提议,浙江大学校务会议讨论正式确定以“求是”为校训,“求是”精神包含科学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等丰富内涵,是浙江大学青年学生必要的精神品质。竺可桢还邀请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撰写浙江大学校歌,并邀请国立音乐学院应尚能教授谱曲,文理艰深、意蕴深远的校歌为一代代浙大人传唱不息。

6.支援全国高校

1948年,浙江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开始,学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行院系调整,支援全国高校,为加快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支援国家建设,确立我国工科院校体系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7.四校合并

  

1998年,同根同源的原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和原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新成立的浙江大学是当时我国学科门类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水平与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直属教育部领导,教育部和浙江省共建共管。百年辉煌的浙江大学揭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新的历史进程。

8.“两弹一星”元勋

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99年9月18日,在受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科技专家中,程开甲、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曾在浙江大学学习或工作。赵九章,192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前身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科;王淦昌,1934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学任教;程开甲,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钱三强,1979年2月至1982 年6 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兼)。

1999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卓有建树、社会贡献巨大的科学家。目前已授予的科学家中有4位求学于浙江大学。徐光宪,1936 年就读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级职业学校土木科;程开甲,1941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叶笃正,1943 年浙江大学研究院史地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谷超豪,1948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

9.提出“三步走”战略与“六强高校”战略

2011年12月,中共浙江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在紫金港校区召开。根据会议精神,浙江大学按照“三步走”总体部署推进发展,即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步到2050年,位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13年,学校开始实施“六高强校”战略,通过培育时代高才、构建学科高峰、打造科研高地、积累文化高度、汇聚名师高人、探索改革高招,加快内涵发展。

10.形成高校服务地方的“浙大模式”

浙江大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逐步形成了高校服务地方的“浙大模式”。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服务西部,构建了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医疗卫生合作、公共决策咨询服务、国际引智引才等六大社会服务体系。2016年,建设工程师学院、紫金众创小镇。

11.建成七校区格局

学校目前建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七大校区。紫金港校区于2001年开始启动建设,目前正全面推进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七校区中,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在杭州;舟山校区位于浙江舟山,以海洋学院为主;海宁校区位于浙江海宁,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所在地。

12.国际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浙江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和“六高强校”战略,坚持“4S”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的层次和水平。过去五年,学生海外交流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增长了77.78%,师生出国出境交流次数增长了51.41%。学校与全球(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近120 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各项国际化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点击「写留言」

分享你的浙大记忆

  综合微言教育、浙江大学微信

  本期责任编辑:马丹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