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剖《李开复是如何练习演讲的》

 JwwooLIB 2017-05-21

解剖《李开复是如何练习演讲的》

 文/余建辉


段时间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李开复是如何练习演讲的》,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对于想提升演讲能力或者想学好演讲的朋友来说,非常值得一读。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解剖一下这篇文章,看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借鉴或启发。

 

我把这篇短文折成了四段话:

(一)

“为了成为出色的演出家,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为我提出反馈意见; 我对自己承诺,不事先排练三次,绝不上台演讲; 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说家求教。”

 

这段话,我们能挖掘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这中可以总结出提升演讲能力的关键:“三多”——多学习、多排练、多实战

 

接下来看第二段话,原文是这样的:

(二)

    “有一位演说家教会了我克服恐惧的几种方式,他说,如果你因为与观众对视而感到紧张,那你可以看观众的头顶,此外,你的手中最好不要拿纸而要握起来,那样,颤抖的手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

 

对于这段话,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我不建议看观众的头顶,因为这是一种逃避,如果养成了这种逃避的习惯,以后可能会形成习惯,很难纠正。所以一开始就要跟听众进行眼神接触和交流,一开始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而不是逃避。


第二、我不建议握拳。手为什么要握起来呢?手是需要动起来做手势的呀,手势是自然地跟演讲者的讲的内容和情况协调而生的本能动作。越是握拳,人的状态越是打不开;相反,越是把手势用起来,越能帮助自己放开状态。如果不会做手势怎么办?建议拿一支笔在手上,会给人一种可依托的感觉,会有一种踏实感,对缓解紧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拿一支笔在手上更容易让自身的手势作出本能的反应,大家不妨试试。


当然,不同的人可能适合不同的方法,可能很难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因此,大家还是要多尝试,看看哪种方法对自己比较有用。

 

继续第三段话,原文如下:

(三)

    “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我自己又发现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透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我会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些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对那些我没有兴趣的演讲题目,我不再接受邀请。”

 

解剖也有两点:

第一、找到自己的演讲上的长项很重要。你是善于讲故事呢、还是善于风趣幽默、还是善于设置有意思的问题、还是善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等等。只要找到一个长项,你的演讲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第二、要找到自己的长项,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反复的练习和实战。可以这么说,演讲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不断找感觉的过程,学什么东西都有一种找感觉的情况,就像学开车一样,你开得越多,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感觉越来越好说明你开车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演讲也是这样,有时候,你突然就有感觉了,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突然有一种很自如的感觉,说明你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最后一段话,其实也就是一句话,李开复说:

(四)

    “几年后,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的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演说家,其实,我只是实践了中国人勤奋、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而已。”

 

从这句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所有的演说家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学习、练习和实战。演讲能力的提升离开了学习、练习和实战,是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所谓的捷径来达到。

 

以上就是对《李开复是如何练习演讲的》一文解剖的全部内容,如果要让我说,在上面的剖析中,哪一句是最最重要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地告诉你,就是这句——提升演讲能力的关键就是“三多“——多学习、多排练、多实战

 

                                                              20165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