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战风云--灭东突厥(唐朝)

 金色年华554 2017-05-21

    灭东突厥(唐朝)

战争概述在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后,唐帝国于公元630年向累犯边境的东突厥人发起大规模反击,由李靖、李勣、苏定方等名将联合出击,俘获东突厥颉利可汗,蒙古草原上最大的游牧势力东突厥灭亡。


将星指数:★★★★李靖、李勣、苏定方


精彩指数:★★★

政治影响指数:★★★★


公元6268月,玄武门前的血迹刚刚抹去,李世民却听到了突厥人在长安城外的战马嘶鸣。

10万突厥兵马已经驻扎在离长安城仅七十里的高陵,颉利可汉说了,要替天下人管管李唐王朝的家事,为大唐帝国的老皇帝李渊和太子建成讨个公道。

打?守?逃?长安城内人心遑遑,刚刚很不道德弑兄逼父的新皇帝李世民,还能再次化腐朽为神奇吗?

人们没有失望,李世民还是那个当年在洛阳城下单骑于敌军中如无人之境的李世民。

面对突厥人的十万大军,在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胆怯和心慌。

他决定单刀赴会。


   当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仅仅率六骑侍卫来到渭水便桥,隔岸与其对话时,颉利可汗被震住了,到不是李世民尘土飞扬的身后,有多少兵马,而是这个对岸的大唐皇帝,那眼中的威严和杀气。


  当然,贪婪好财的颉利可汗也看到了,李世民手中提的,不是刀子,而是钱袋。


  在渭水便桥上,李世民与颉利可汗斩白马为盟,达成城下之盟,用金钱和女人换得了时间与和平。


   这次盟会,李世民称之为“渭水之耻”。


  他在渭水便桥上失去的尊严,早晚要向突厥人讨回来。




  在经过隋初隋文帝的打击,强大的突厥部在公元583年一分为二,基本消停下来,失去了对中原的威胁。


  但隋末大乱,从内陆逃往塞外的流民增多,东突厥再度崛起。开始恢复了对中原的掠夺能力,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到山西巡游,就被始毕可汗率部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达一月有余,杨广后来请人救求于始毕可汗老婆隋朝和亲的义城公主,同时召各路兵马勤王(李世民就是在那次挽救皇帝杨广的行动中崭露头角),才得以解雁门之围。


从那以后,隋末的各路诸候起事,都得看东突厥可汗老大的脸色,薛举、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无一不向突厥人臣服,想以此获得突厥人的支持,李渊父子也不能免俗。


   中原各路豪杰的示弱使东突厥人的势力和野心都大增,除了接受各路诸候的纳贡外,每年都要在草肥马壮的时节南下打劫一番,武德二年(619年)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部入侵,李渊准备了很多财物给始毕,始毕在途中病逝,李唐使者一听,松了口气心想省下这笔钱了,可继位的处罗可汗一听不干了,又带人马来找李渊要说法,无奈李唐交了这笔“保护费”,突厥人才满意而归。


   处罗可汗死后,其弟继位,是为颉利可汗。


   颉利是个贪财又极有野心的人,中原成了他的后院仓库,随时来掠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四月,颉利发兵数万,围唐代州,杀唐代州总管李大恩,八月,颉利率15万骑兵进犯并、汾、潞三州,掠几千人口而归;武德六年,颉利又率部占领马邑,杀朔州总管高满政;武德七年,颉利入侵朔、并、忻、原、陇、绥等地,声势浩大,让李渊一度起了迁都之念;而武德九年,颉利又率唐室内乱,引兵十万入侵,沿灵州、原州南下,经泾州、武功,入关中,大军离长安只有七十余里,在获得了大量财富后方与李世民签订盟约而归。


   李世民之所以忍气吞声,因为天下初定财力国力有限,二是上台伊始,其位得之不正,不宜大动兵戎,落个穷兵黩武之名。


   渭水之约后,李世民一面加强军备,一面加强对东突厥的政治孤立工作。一是结交西突厥以突制突,二是扶植东突厥内部反突势力薛延佗等部,并在东突厥内部寻找新的势力以对抗颉利,在这种情况下,颉利可汗的侄儿突利可汗在唐政府的撑腰下开始与颉利对抗,双方大打内战,东突厥一片混乱。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突利可汗正式脱离东突厥,归附唐帝国,而此时的草原又发生了严重的雪灾,李世民的机会来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世民只用了三年。


   此时的他已经有资本和东突厥人叫板。


    李唐政权在统一天下的征程中,培养出了一个个优秀的战将,李世民可以不用自己动手,坐镇长安指挥,而平定东突厥的担任,他交给了手下三个大将,李靖、李勣、苏定方。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是隋末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其祖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其父李诠官至赵郡太守,幼年时的李靖常与舅舅韩擒虎坐论古今军事,韩擒虎奇之,说此子将来必能与孙吴(孙武、吴起)同名。


李靖的仕途之路却是从长安县的秘书工作做起,后来做到了驾部员外郎,做的官不大,但隋朝很多重臣对他都看好,吏部尚书牛弘之就说他辅佐王室之大才,越国公杨素也说小李你好好干,我的这个位置迟早是你的。


前途如此一片光明,李靖当然对造反没什么兴趣,一心拥护大隋王朝的江山,李靖后来出任马邑郡丞,听说了李渊要在晋阳起兵的消息,就想跑到江都见杨广,揭发李渊,可惜才走到长安,前去江都之路就阻塞,无法成行。


李渊在长安抓做了这个告密份子,下令处死李靖,李世民却识得李靖之才,在刑场上救下了李药师。


从此李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很快成为李世民帐下第一号战将,连李渊也听闻了李靖的战绩,特意写了封信给他说小伙子好好干,过去告密的事我不会放在心上。


武德四年,李靖向李渊上呈灭萧铣十策,李渊看了拍案叫好,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孝恭行军长史。负责统一江南之战。


统一江南之战,李孝恭名为统帅,但“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平定萧铣的三军统帅(二李的情况和解放战争中陈毅、粟裕的情况比较相似)。


收萧铣、灭林士弘、平辅公祏、抚定岭南,李靖在军事才能在李唐的统一战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唐初名将如云,但无论是论战功,还是论才能李靖称第二没有人能称第一(李世民是皇帝,不在此评比行列)。

打突厥,还得李靖来扛大旗。

勣,字懋功,本名徐世勣,滑州人,出身在大富之家,(史载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但家境良好的勣在十七岁时头脑一热,放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公子哥儿生涯不过,

跑到瓦岗和翟让等穷哥们一起玩造反。

在瓦岗寨,勣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徐茂公(很多读煮会读此处会哦然长叹,是这个牛鼻子老道啊!)。

在瓦岗勣是翟让的第一参谋长,瓦岗的很多重大决策都出自于他手(李密来了以后那是后话)。

但不要以为勣就是能摇摇扇子,掐掐手指,在战场上他英勇无比,瓦岗军第一克星张须陀,就是被他在阵前砍掉脑袋。

后来李密兵败,投降李渊,而此时李勣还镇守黎阳,唐军前去接管地盘。勣按理并非李密亲信,当初李密诛翟让就差点把勣除掉,后来又给小脚鞋穿,让勣远离了瓦岗领导层。但勣在李密落难却显现了极高的职业道德,说这些地盘都是魏公(李密)的,魏公同意我就献城,但必须由魏公献给李渊吧!

后来李密被诛,瓦岗降唐众将大多怕被牵连不敢吭声,李勣却高调以君臣之礼为李密戴孝。收藏于黎山之南。

李勣如此人品,李渊也佩服不已,封其为右武候大将军,赐姓李,徐世勣成为了历史,李勣开始了跟随李世民的征程。

苏定方名烈,是冀州武邑人,其父苏邕是隋末武邑地方武装领袖,后来苏定方接管了父亲的部队,苏定方后来投奔了窦建德,刘黑闼,窦刘战败于唐军,苏定方才投降了唐军。

相比较二李,出现在公元630年远征突厥大军阵容里的苏定方还只是一名菜鸟,但他在以后会向人们证明,他在大唐战史上的功绩并不比二李逊色。

公元630年,李世民发动了对东突厥的战争,李靖为主帅,率大军十万,兵分五路,从山西、陕西、甘肃等分路进攻突厥。

正月,李靖首先率领三千骑兵夜袭颉利可汗盘据的定襄(今山西定襄),颉利对唐军忽至很是惊恐,不知唐军兵力,仓皇北逃。

颉利逃到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又能遇到从云中出击的李勣,被李勣部再次痛击,再次溃逃至阴山(今内蒙古阴山北)。

在阴山脚,李靖的部队又来了,突厥人又一次吃了败仗。

面对唐军的步步紧逼,颉利无可奈何,只有选择投降,派使者入长安谢罪,表示归附大唐,从此再无异心。

如此轻易的就解决掉多年的边塞大患,李世民也有些意想不到,很高兴的接受了颉利的归降,同时命李靖率部迎接颉利归降。

此时的李靖已在白道与李勣会师,二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均认定颉利的降是近不得已,一旦唐军班师,颉利逃入漠北,就放虎归山,给唐帝国留下隐患。

于是二李决定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李靖选精骑万余,追击至阴山颉利牙帐,派部将苏定言率200骑乘大雾袭击颉利大营,李靖率军后至,再次大败颉利,歼敌万余,俘获人口十万,牲畜十万余头。

颉利逃至碛口(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在那里李勣又在等着他,颉利无奈只得向西投奔东突厥小可汗苏尼失部,苏尼失早已决定依附唐朝,颉利自动送上门,给了苏尼失立功的好机会,苏尼失将颉利送至长安。

隋末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在唐政权闪电式的打击下,三个月的时间就宣告灭亡。

当消灭东突厥的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在宫中召开了盛大的庆功宴,在宴席上,他惊喜的看到了父亲李渊的出席,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源终于展开了笑颜,兴奋得像个小孩,还弹起了琵琶,世民很识趣的为父亲伴起了舞。

载歌载舞间,父子目光对视,李世民第一次感觉到了父亲的眼神里的肯定,李世民感动得想号啕大哭。

那一刻所有的痛苦与耻辱。

瞬间融化。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李靖:

自古良将,功高震主,狡兔亡走狗烹,李靖是大唐开国第一将,灭东突厥后唐太宗加封他为光禄大夫,拜尚书右仆射(杨素当年的预言成真)。

李靖不仅在战场上是一位英勇睿智的大将,也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当了四年后就以脚病引退,李世民顺水推舟,充许了他的辞呈,并送了他一条灵寿杖,意思是你老了,就好好养老吧。

历史的舞台却没有忘记这位战神,李靖才引退几个月,吐谷浑进犯凉州,一听有仗打,李靖坐不做了,主动上书请战,李世民左思右想也只有李靖最为放心,又一次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伐吐谷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全歼吐谷浑主力,吐谷浑人被向唐政权举起白旗投降。

李靖并没有因此战又立大功而重返政坛,相反,他班师回朝后,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李靖著有大量军事理论著作。传世之作有《李卫公问对》,曾被定为北宋的《武经七书》之一。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李勣:

灭东突厥之战,二李配合得天衣无缝,上演了双鬼拍门的好戏,让颉利可汗无处可逃。此战后,李勣被封为英国公,为大唐镇守并州边塞十六年,李世民曾经很骄傲的说杨广修筑千长城以防边患,我只放一个李勣在并州,就比隋帝国的千里长城作用还大。

公元641年,李勣被调回长安任兵部尚书,还未就任,薛延佗部联合同罗、回纥起兵二十万反叛唐帝国,李勣被任命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兵五万,大败薛延佗部,四年后,再次出征,一举灭亡薛延佗汗国。

唐帝国五征高句丽,李勣参加了三次,终于在公元668年攻下平壤,以告太宗李世民在天英灵,此时的李勣,已经七十五。

公元669年,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

二李战场上的表现不相上下,在寿命上也是旗鼓相当。

战争猜想:


  灭东突厥,是唐帝国对外战争的最重要胜利,相比较汉帝国对匈奴,唐帝国所用的时间和消耗都比较少,主要原因恐怕在于此时突厥经过隋帝国的打击已经走向分裂和衰落,没有隋帝国的前人种树,大唐帝国还能后人乘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