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书画雅苑 2017-05-21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霓裳 185x145cm 2004年 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谭崇正的画,具体到我去看的话,我肯定会去揣摩他是怎么画的。因为我觉得,第一个,我没有这样画过,起码我从专业上,从技法上,我要去看它我要去研究它。原因首先一点,自然的墨出不了这样的效果,我虽然没有直接尝试过,但是我每天画,我们就是用这个水加墨,感觉不是这个感觉,他肯定有它特殊的地方,所以谭崇正的画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我觉得这个画家,他跟别人是拉开了距离的,而且是很明显的距离。第二个呢,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当然这个观点可能很多画家也认可),首先样式要确立。我们现在很多学画的过程,其实说出来,连老百姓都知道,你跟老师学,临摹老师的,临摹大师的,这个过程要不要走呢,要走,但是有一点,我很欣赏李可染老先生的那句话:“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冲出来”。但是很多我们的画家,学前辈,学古人,真是学得不错,包括他们的笔墨功底都很不错,但是可以说,不敢说有多少,起码有一部分是真的一辈子没跳出来,这就是最后落下了一个说法,都一样的。就是我们说的样式没拉开。所以谭崇正的风格样式,首先我个人是很认可的,就是他确立他的个人风貌,再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艺术沉淀的增加,逐步去完善他的这个面貌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独立的艺术家必经之路,我觉得成功的艺术家都是这条路上走过来的。

——李乃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不要人夸颜色好 68x68cm 2016年

谭崇正的画我早有关注,我认为他的艺术是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一个亮点,笔墨运用、人物造型、画面完整等诸多专业水准对他来讲已不在话下,我想纯笔墨的淡雅意境是否是他独到的傲人之处?为崇正高境界而突显的艺术修养点赞!

——梁岩 著名画家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高原晨雾 90x95cm 2010年 湖北省美术馆收藏

谭崇正是当今画坛最具创意性的画家,他以独特、新奇的水墨手段来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并使之喝彩,成为当今画艺林中的奇葩并独步天下。

严谨的人物造型,淋漓的水墨迹痕,轻如云烟的虚渺意境,让人在严肃、认真的状态中品味艺术的浪漫,使这两个极为对立的状态在虚幻中得以和谐与统一。这便是这位刚届中年艺术家的智慧。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烟云效果的制造中,仍然保持了线条的书写效果,通过线条的抒情来传达文人的情怀,从而使他的作品荡涤着高雅的品质而耐人寻味。

——孙恩道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墨华氤氲 180x180cm 2012年 获”湖北省第十二届美展“金奖

在对传统笔墨的深入开掘中,谭崇正牢牢把握住笔墨相反相成的精义和毛笔、宣纸、水墨特有的灵敏性与渗化性,努力在前人尚未充分施展的空间中,进行既纯化语言又强化视觉张力的离析和重组,经反复实践,形成了中锋笔踪和水墨冲撞渗化结合的笔墨方式,或与山水相融,或与花鸟联姻,借古而出新,奇妙而卓异。然而,人物画的造型讲究确定性,水墨的墨韵带有随机性,二者相互矛盾,谭崇正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化西为中的问题:一是变西式的素描为基础的造型观为中式讲求结构的造型观;二是变以笔墨服从于体面造型为主的手段为以线为主的手段。谭崇正以他的才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不断实践中实现了笔踪与墨韵在水分冲击互动下的精妙生发,从而为意笔水墨人物画的神明变化开拓了广阔空间。他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拓宽了传统的工具材料,创造了整幅画面“以水破线,以水破面”的新的笔墨语言,将中国画以书写线条为审美理想的传统向纵深的方向推进了一步。

——贾德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评论家)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挺进大别山 125x500cm 2007年

崇正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进自己的艺术领域的,除了他的艺术天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刻苦勤奋,在实践中广学百家、虚心求教、大量临摹古现代名家作品,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尤其是以线为基础的造型能力。我听他曾经说过:“我白天要教学,画画都是晚上,经常一画就是夜半三更,黄胄、周思聪等大家的画册就是我的范本,我时常整本临完。”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认真态度和治学精神,对传统文人画笔墨的功力,以及对西画光色造型形式有较深的研究积累。他不仅钻研中国人物画的传统,同时对山水、花鸟画,传统笔墨都认真领悟,从多方面汲取营养。在创作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书法用笔,突出一个“写”字,将线条勾勒法和没骨法、破墨法融为一体,找到了现代人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规律,在中国人物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表现出一个青年画家的胸怀和人格力量。

——孔奇(湖北省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夏至 165x145cm 2007年 纸本水墨

现代审美中的“疏淡”,是“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本质表现,它洗去“铅华”,剥去矫情,关照“自身”。谭崇正的作品从内在结构到外在形态,都体现为“疏淡”感,并以此为契机,去调动、整合自己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显然,“疏淡”得益于他自身敏锐的艺术感觉和对现象世界的归纳。概括与简约,看似简单,其实在实践中,相当复杂,也相当丰富。

——徐恩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女墙倒影下寒空 68x68cm 2016年

谭崇正的作品有“逸”的格调和“雅”的品质。画面笔墨、线条节奏自由洒脱,色彩清雅和谐。尤其在空白处理上,匠心独运地利用虚幻空间位置去承担画面的造型任务,空白中造幽深,即便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 ”以自然主义的表现方法,尚不能称之为“美”,因而需要“粹”。只有通过“粹”的提炼、筛选,才能使艺术表现更集中,更典型。艺术所创造的是凭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所熔铸而成的情景交融、物我贯通,能深刻表现宇宙天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超越感性物象进入无比广袤的艺术境界。我期待谭崇正通过自己的性格与执著,在艺术世界里开径自行,超旷自由,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享受其所带来的乐趣。画家谭崇正是一位具有睿智的思维和不懈努力的艺术探索者与实践者,以自己的艺术执著来表现生命固有的浪漫情怀。

——李广南(画家、策展人)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齐白石 183x183cm 2016年

谭崇正受民间蜡染、蓝印花布和青花瓷的启发,尝试制作水墨画的新材料。通过反复试验,他选用了自制的带有蓝黑色相的墨,其墨色之色泽与民间传统的蓝印花布、扎染、蜡染和民间青花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称之为“靛墨”。在试验“靛墨”的同时,他也反复探寻新的笔墨技法。通过几年的艺术实践,已初步具备了一套与此“靛墨”相融合的新的创作方法。初读其作品,一定会被其独具魔力的空灵的线条所吸引,从而寻根究理。到看到谭崇正作画的全过程,才更加加深了对这独特风格形式的理解。首先,是以自制靛墨,以传统的书法线条徐徐写出人物及衣纹,用笔跌宕翻转,或如清泉细线,或如瀑布直泻,顷刻将人物大的轮廓写于纸上,稍缓,取一枝细长锋,蘸以清水沿先写的轮廓线复画冲水,原先的靛墨在将干未干时,被后来的清水冲去部分,形成了中空外实的空灵的而有变化的线条。在大面积的面中,也以清水笔横竖冲画,慢慢画面就变得空灵而又透明,或在背景处也以同法,如此反复,直到营造出心中的意象为止。

谭崇正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自制的“靛墨”,拓宽了传统的工具材料的范围;新材料必须采用新的笔墨语言、新技法,从而发展了传统的笔墨语言,新的图式产生从而在中国水墨写意画方面也拓宽了以靛蓝、疏淡为艺术特点的审美范围。将传统的审美因素和程式的笔墨语言恰如其分地融合在其创作中,作品看似空灵简约,但制作过程却如此繁复,一次次的反复书写后的反复冲写是对笔墨的一种生命体验,是对大自然的丰富的物象的心灵观照。画家的审美情绪在这如此反复的书写、冲写中逐步完善。观者面对轻松简约的淡雅图式,浮躁的心灵顷刻平静。

“繁复中求简,简约而丰富,传统而现代”,这是我对谭崇正水墨人物画新图式的美学定义。

——李也青(中国艺术研究院冯远工作室助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福娃 180x1855cm 2009年

近日,方增先先生在十一届全国美展上疾呼“中国画出问题了”,五百多件中国画作品,只有四五件是意笔画,大部分是“描出来”“磨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内涵,离中国画的本真意义越来越远。余不才,提出“气韵”“气势”“笔墨”“境”“形”“写”“空白”“玄虚”“写意”“散”十大问题,以和方增先先生。

谭崇正教授的意笔人物,在出新的同时,继承与把握了中国画的传统,有笔有墨,有形有性。既不失古雅,又颇具新潮,意境深远,空灵绝唱。在当今的“大创作、大展览、大美术”的运动中,很具借鉴意义与警示意义。

——刘怀勇(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主讲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小圆幽树已含春 68x68cm 2017年

爱为爱好志趣,勤谓笃学奋斗,思乃悟艺悟道,三者有机结合,不断升华,是画家谭崇正追求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清、淡、雅最高境界的制胜之道。

——梁勋学(画家、书法家)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人物写生 95x68cm 纸本水墨 2012年

在各种观念、反叛、实验盛行的今天,谭崇正却依然对传统保留着坚定的信心,他不去刻意地追求画面的观念性,或者对传统进行全盘的反叛,也很少去考虑他画面的“国际化”以及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作品既古典又老套,但有趣的是,他的画面又不缺乏视觉语言上的独特性和当代性的审美意蕴,这种意蕴不是对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也不是对社会主流文化的高歌或批判。可以说,他的作品对传统表示了极大的尊重,但他又善于在传统中寻找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元素,力图从传统中挖掘一种新的现代文化精神。比如他笔下描绘的文人雅士、女性、少数民族等形象,都表现出一种安静适然、干净脱俗,或者悠闲自得、安然自怡的气质,这种气质好像有某种寄寓性,在今天这样躁动纷扰的社会中显得弥足珍贵。他在平凡的、习以为常的人或事物中发现那种高贵的、淳朴的、激动人心的力量,把对传统文化的真切体悟融入到绘画的意境营构和对生活的感性体悟中。

——仇海波 策展人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写生 参天古柏 沐浴儒生 2016年

他的画应该符合这么几个标准:一个是他的造型标准,第二个是他的笔墨功夫标准,第三个立意、构图能力、表达能力的标准。比如说他最近在画的文化部大型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项目《青铜文明》,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的主题,历史题材的创作能力的画家应该说不是很多的。他能够画,而且画得非常成功。

——严家宽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消夏图 95x90cm 2010年

从谭崇正的画来看,我感觉到,你说它是“新”,它确实是非常“新”,但是他没有离开传统,而且他的传统是很道地的。我看了他的画,也看了他写的一些文章,觉得他是非常有悟性的。他应该说属于现代派的一类的,但是他的现代派是非常有传统的,他从传统中来,他也研究了过去的传统,“无法有法”“我用我法”,他就不讲这些,但实际上他的手上的东西很明显可以看出来真的研究了传统的,这一点,我说现代人创新啊,从传统中来呀,传统要发展,就是要创新,创新又离不开传统,那就行了,那就说明它的根是正的,而且是有前途的,有未来的。他也有传统的根底,但已经化为自己的了,这一点我觉得谭崇正的东西很不简单的。

——萧采洲 著名山水画家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宋庆龄 110x50cm 2012年 宋庆龄旧居纪念馆馆陈列

在当下艺术圈,面临艺术圈里一种浮躁的这样一种创作状态,我感觉认真谈学术的话,确实很难。但是对于谭崇正来讲,我觉得我要从学术的角度来谈一谈他的创作。因为我每次参加全国大展的评选,都会在众多的几千件的作品里就突然发现他的作品,非常独到并且熟悉的语言样式,是非常强烈的个性化,艺术就是贵在个性。

第二点,他非常聪明,能够把几种他要表达的内容都统络在一个独到的艺术语言当中。有很多画家,东西很多,但是画得很杂,你看不出他的一个线路。谭崇正的画是很清楚的一个线路,包括他能画很写实的肖像,能够画重大的历史题材,他也能画很轻松的小品,逸笔草草的小品,而且能够把各种体裁归纳到他的这样一个语言体系当中,非常不容易。

另外,就是从中国水墨画的特性本质来讲,他虽然用了一些自己的研制的独到的一种技术,或者一种语境,但是他没有脱开中国传统艺术的那种精神的范畴,因为中国绘画是一个民族样式特质非常强的一个画种,民族性是他的立足之本。我们前些年有些争论说笔墨的问题,其实争来争去,任何一个东西他都有一个度的限制。你在创新,你在改变他,所赋予以时代感的时候,不能丢掉它的本质。谭崇正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他在研究笔墨,中国绘画笔墨是和道教老庄的思想密切关联的,他的绘画颜色用得很少,实际上,这是老庄崇尚的水的“无迹无痕”,水墨画里边那种“计白当黑”“墨分五色”,还有“一物生有”等等这些,包括以形写神,情神兼备,实际上都是老庄的思想的一种折射,一种反映,那么他总是运用得比较好,他的画里面颜色很少,就是在那种无中找有,在没有“五颜六色”中找它的丰富性,其实这个更高级。

——陈孟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头 136x68cm 2016年

谭崇正将纷繁的色彩化繁为简,以水为介,品出了墨色的深层韵味。在画中注入“玄妙之音”,是其艺术的成功之处。他潜心于“五色”之铺陈,玩味于“墨戏”之演绎,观其作品,若说“水走墨流,玲珑剔透”是他水墨画的一大特色,那么他对于“玄”美的理解和运用,应是他审美趣味的核心表现。

——张昕(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名家品鉴谭崇正的水墨艺术

谭崇正 秋分 95x90cm 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