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地域文化初探【文】

 mrb8 2017-05-21

 

白河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三面环楚,一面接秦,自古有“秦头楚尾”之称。白河又地处汉江中游,是汉江水运的交通命脉——“锁秦雍而控荆襄”。地处秦楚边陲,又是水上交通要道,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在这块土地一定会交替上演着灾难和繁华。因此,也就孕育了丰富多彩、兼容开放的地方文化。

一、白河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

(一)白河的历史沿革

白河有史于夏商时期,记载于春秋年间。商代为庸地。春秋时庸是介于秦、巴、楚三国之间的一个大国,建都上庸(今湖北竹山县)。春秋时白河称钖穴,属麇国。麇人起源于山东西部的梁山境北,后迁至陕西眉县境内,再迁至汉水钖穴,古麇国包括今天的白河和郧西,麇人的图腾是“兀”,象形的麋鹿角,麇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所以又称“四不象”,白河现在还有口头禅:说干啥不象啥为“四不象”。公元前616年,楚潘崇伐麇至于钖穴,灭麇,白河遂属楚地。

秦在此设钖县(故城址在今白河县城东),属汉中郡;东汉建安24年(219),钖县改属西城郡(安康);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在此设丰利县,552年改设丰利郡,领丰利、熊川、阳川3县。

北周武成二年(560)废丰利郡,丰利县改属上津郡(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

隋大业3年(607)复设西城郡,丰利县改属西城郡;

唐贞观八年(634)丰利改属新设置的均州;

宋开宝元年(968)废丰利县,辖地并入旬阳县,属金州;

元初金州所辖诸县皆废,为金州地,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治所在汉中);

明洪武三年(1730),析金州所辖东北部设旬阳县;属大宁州(治所在今四川巫溪县),此地属旬阳县,洪武五年(1732),旬阳县改称金州,成化八年(1472),于旬阳县东部设白河堡。成化十二年(1476),改设白河县,县名因境内白石河而得,隶属新设的郧阳府(治所在今湖北郧县),次年改属金州。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安州改为兴安府,仍辖白河县。

民国初,白河先属陕西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撤销道制,白河属省辖。民国二十四年白河属新设置的第五行政督查公署(今安康市)所辖。

新中国成立后白河先后属陕甘宁边区陕西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行政公署、安康专区、安康地区、安康市所辖。

从白河的历史沿革我们可以看出:白河时而属秦,时而属楚,因此,其文化受到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双重影响,秦楚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二)白河的文化传承

白河有文字记载始于春秋,但仅有片言只语散见于《左传》、《三国志》。而且这些文字只是在叙述战争时提到今天白河这个地方。算不上真正的地方文化记载。

又由于白河地处秦楚边陲,战火频繁,而且,因土地条件恶劣,交通除水运外也很不方便,所以开发较晚,四百多年以前这里仍多为深山老林,明初为防止“流民作乱”对白河地域实行禁山(控其山,禁流民入内耕作),至成化年间,才有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移民占山圈地,渔猎伐山为业。至民国初很多地方仍是“古木参天,人户萧条”。所以有关白河的文化文字记载非常有限。但是,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留下人类文化的印迹。

1、遗址和古迹中的文化印痕。

——在白河冷水、中厂和城关等地有崖墓。崖葬是中国古代濮、 越、巴、僚等民族的丧葬习俗。古麇位于现在的白河和郧西一带,夹于秦、楚、庸、巴四大国之间,其先附于庸,后归于楚。虽没有附于巴,但在战乱时期,人民为趋利避害,部分巴人迁居于白河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这些崖墓,应该是巴人留下的文化印迹。

——在白河的界岭上至今还有楚长城,证明这里曾是楚人的领地,楚文化对这里发生过深远的影响。楚文化中的神鬼、祭祀、咒符等道教程式在县内随处可见,道教建筑遍布全县。如顺水三教宫、卡子圣母山的仙台观、县城的朝阳观等,而且,对于辟邪、消灾等仪式,农村至今盛行;关于道士斗法和起死回的故事更是成为县内民间传说的主流。由此可以看出白河受楚文化的影响较之秦文化更深。

——前坡牛角湾、月儿潭等地有三国、南北朝遗址,出土的有陶器,纹型砖瓦,昭示了白河汉江沿岸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明程度就已有很高了。

2)地名、方言、习俗中的文化蕴藏。

地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人们社会活动的痕迹,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档案。白河的地名由来有以下几种:一是姓氏+地貌,如:黄家湾、晏家朳;二是以地物特征命名,如药树桠,鹞子沟;三是以经商,开作坊地名命名,如:店子沟、肖家厂、新厂等;四是以建筑物为命名,如圣母山,白马寺。

在白河的地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宗教建筑命名的:如千佛洞,百寺沟、黑龙观、火峰观、泰山庙、关帝庙等。从这些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对白河的影响。在白河影响最大的是道教,佛教只在明末清初盛行过一段时间,而且,有些不伦不类,如有些庙中住着道士,庙会要求签问卦,还有的寺庙中既供奉有观音、文殊、普贤还供奉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地名,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如:“卡子”—白河曾经是水陆码头,位于界岭山下的卡子当时是竹山、竹溪、白河三县山货特产的集散地,清道光年间,政府在此设卡收税,“卡子”一名即由此得来,从这个地名上我们可以看出白河昔日商贸的繁荣。又如“歌风”取风声如歌之意,非常有文化内涵。

方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白河方言总体属西南方言区,但却又相当复杂,首先在腔调上非常丰富,旧县志上说白河人说话:“声音五方皆备”,也有人说白河人说话十里不同音,例如茅坪西营(湖北黄州和麻城话)和城关说话就有很大的差异。其次是在词汇表达上也有很大差异,如:县城冷水一带把骂人叫“噘”,“西打呼儿”(差一点)等等,白河的方言非常地丰富,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我只举几个例子来管窥一下白河文化。

白河的方言大体类似湖北、安徽、江西,这是因为白河大部分居民是明清时这三地移民的缘故。但是白河方言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如:“消停”(慢慢来,悠闲),“乡应”(便宜),“该钱”(欠账),“信马由缰”(管束不严), “讹钱”(敲诈)“打发”(馈赠)等,这些词都是旗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旗语在白河流行呢?这是因为白河县城地处陕鄂两省四县(旬,白,两郧)交界之地,明清时期是陕南通向华中、中原地区的主要通道。白河县城的地理位置被当局看重,白河的厘金局(税局)曾与潼关厘金局相提并论。所以清初白河知县、厘金局、都司衙门的官员多派旗人担任。(直到辛亥革命时,最后一任旗人官员荣龄投江自尽),旗人官员、家属、仆人在与白河县城的商民、船民接触中渗透了许多旗人词语,并被沿用了下来。

再看习俗:这里我单从饮食习俗上来讲,白河人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多数人正月初一吃饺子,但双河吕姓人吃“得脚”(即炖猪蹄);再如“三点水”宴席,上三道水是为了洗勺子,之所以要洗勺子,是为了不让甜咸相混,我们知道南方人喜食甜,而北方人则不然,白河的席上既上甜食又上咸食,笔者认为是为了照顾南北人不同的口味,所以才办这种南北兼味的宴席。

从以上这些地名、方言和习俗上我们可以看出白河地处南北交汇地带,而且多移民,文化构成复杂。

二、白河文化的特征

(一)与汉水文化一脉相承的水文化是其文化的主流。

文化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长期积淀,与人民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汉江流经白河49公里,汉江沿岸是白河开发较早,最为繁华的地段,而其它地方开发较晚,许多地方到明成化以后才有人烟。水运发达时期(上世纪70年代前),白河县城是汉中安康通往武汉、华中的必经之地。陕南的桐油、皮纸、生漆、麻、棕、中药材等山货特产均从这里运往老河口、武汉(称为“走长水”);从汉口、老河口上运的布、盐、铁、钢、瓷器等京广杂货也须经过白河到安康、汉中。特别明清至解放初期,这里是日发船平均810艘,大船还带有脚划子(一种小船),江上船只往来穿梭,盛况空前。而白河县城更是商贾云集。仅河街、冷水就有黄州会馆、武昌会馆、江西会馆等会馆多处,当时之盛况可见一斑。县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水上谋生(造船、行船、拉纤、搬运,甚至还有以此带动的商贸、餐饮服务等)。因此,白河的文化自然与水息息相关。一方面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形式多与水相关:如逢年过节人们跳鹬蚌舞、玩采莲船、玩龙灯,端午节赛龙舟等;另一方面水是民间文学和书面文艺创作的主要对象,如:昔日有人这样形容跑船的人“撑起船来像猴子、拉起船来像狗子,上了码头像公子”这些生动的语言与水、与人们的水上生活密切相关;而白河历代文人的创作也离不开一个水字,如前清翰林谢伯南的“载得一船明月去,赢得清风两袖齐”,《中国作家》签约作家、著名诗人郑国义的长诗《再别汉水》,都是以汉江为创作主题。还有我们近年来精心编排的大型陕南风情歌舞《白河水色》其中的节目都与水有关,如天池玉女,放竹排、汉江号子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的汉江号子,它就是白河水上号子的节取整理,基本上是原生态的水上文化。因为长年在水上讨生活,所以一部分人供奉水神,县城建有杨四庙。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水文化是白河文化的主流,也是白河文化的灵魂。

(二)以楚文化元素为主,多元文化特质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构成白河文化的丰富性

白河三面环楚,鸡鸣两省,历史上又多次划归楚地管理,而且水运时期白河船只常下老河口,武汉等地,既使现在,白河县城百姓多从十堰、襄樊、武汉的等地购进服装和日用品,长期的交往使白河的文化无形中打上楚文化的印迹,如前面提到的赛龙舟、玩采莲船、跳鹬蚌舞等都属楚地风俗。

另外楚地是道教的发源地——老子是楚国人,庄子虽是宋国人,但是楚庄王后裔。好巫重祭祀是楚文化的一大特点,白河距武当山很近,县内不少信徒时常到武当山烧香还愿,也有人到武当修炼学习,也有武当弟子至县内传教授艺,所以白河深受武当道教文化的影响。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白河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受秦文化影响更深,所以我们说白河文化是以楚文化元素为主。

同时,白河人又以移民居多,历史上有四次大的移民——明成化年间,有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移民来白河“错居多异地之人”;明末献忠起义经过白河“人民星散,十去其九”人口锐减,清初县城仅十余户。康熙年间有大批移民迁入。抗日战争爆发后关中、河南、湖北有一批商人和手工业者迁居白河;民国二十八年,白河汉江沿线流行霍乱,死亡人数众多,仅县城达千余人,二次解放后,有一批“南下”“西进”干部留居白河。先后四次移民的涌入,也把各地文化带入白河,使得白河文化承现出多样性,这些文化元素与白河当地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磨合,衍生出多姿多彩,拖曳生辉白河文化。譬如民间娱乐节目绣花龙是由“黄帮人”传入的;采莲船源于两湖、江西、安徽。又如建筑,白河至今还保存有风格不同的各种明清建筑,如卡子张家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同在卡子的黄家大院则又是江西的建筑风格。不同风格的建筑也带来了形式多样民间美术,仅白河现存的古建筑上就有各种石雕、木雕和彩绘,这些雕刻和彩绘风格多样,惟妙惟肖。此外白河的民歌小调、刺绣、剪纸、扎纸也都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说白河文化是以楚文化元素为主,多种文化元素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多元文化的融合构成白河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白河地处秦楚之交,属于南北过渡的位置;旧时又是水路码头,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再加上先后多次移民,使得这里成了一个东西南北交汇之地,因此其文化也就自然兼有南韵北味,东形西质,具有兼容性。无论是人们的生活习俗,还是言谈举止,我们既能从中找到北方人的特征,又能看见南方人影子。

同时,白河又地处汉水之滨,水的流动,加上常年与四方之人打交道,使得白河人思想活跃,不墨守成规,使其文化具有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善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吃螃蟹”。所以在这个小县城有时会让人感受到一些与其地方不相称的时尚:改革开放之初,白河人即成批南下武汉、广州谋求发展,又将南方的东西引回当地,使喇叭裤、太阳镜率先从这里风靡。尤其是白河的女子,其打扮总是很入时。

开放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白河人特别善于借梯上楼,广泛吸纳好的东西,如我们的文化品牌《白河水色》的打造其实是集多方之力来完成的。没开放的精神是难以走出这一步的。

三、白河文化的影响

白河地处偏僻的秦楚边陲之地,其文化基础薄弱,缺少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尽管如此,白河对于汉水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白河文化是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河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和开放性丰富了汉水文化的内涵,为汉水文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其次是白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秦楚文化的链接提供了方便。例如白河的民歌与鄂西北的民歌近似之处,又与紫阳民歌有相同之处;三是一批文人学子,对汉水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史料遗失,清以前的文化人已无据可查,清以后,先后有谢馨、黄统、黄正甫、郑国义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人。谢馨为清已未(1895)翰林,1935年为中国学会会员。“重操守、通诗文,工书画,善岐黄之术”,1933年将其著作结集《海月楼诗文杂抄》610余万字。黄统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留学日本,归国后著《开国政略》一书,民国时期先后任西安中山大学校长,陕西省教育厅厅长,为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9.18”后著《匡时九要》,遗有诗文百余首。现代诗人郑国义,为《中国作家》签约作家,其诗歌、歌词、小品有五十多篇(部)获得国家大奖,其代表作《再别汉水》荣获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作家世纪论坛2005年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并被译成英文;歌词《永远的太阳》获“2008年中国杯新创歌曲作词一等奖”;小品《面试》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小戏小品曲艺作品大展”一等奖,与丁芒、贺敬之一起被国际汉语诗歌协会授予“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还有已故著名书画家张远东、青年诗人郁柏年、胡黎明等一批文化人,他们在推动地方文艺创作,扩大白河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为安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四是一些有益的文化探索,对汉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县在十县区率先实行《文艺精品政府奖》,努力打造《白河水色》这张文化名片,也扩大了白河的文化影响,推动了汉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总之,白河文化纷繁杂,多姿多彩,繁荣发展白河文化需要我们探究历史,观古知今;更需要我们开拓创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借鉴资料:

①《白河县志》

②艾文仲所著《古钖漫话》

③《安康文化概览》

④《白河文史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