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梁大丑的精彩表演

 萌大大hcc0i1oi 2017-05-21



文 | 陆幸生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冯梦龙以七十一岁的高龄在悲愤中完成了《甲申记事》这部重要的政治著作。是凡士大夫开始以天下为己任,介入政治生活,尤其是家国危亡之际,他要尽一介老臣的责任,热血的奔涌,血脉的賁张,也就使他再也不可能回归平静的书斋了。


这是一部明王朝无可挽回的实录式挽歌,已经成为研究明朝崩溃前后政治、社会现状的重要史料。延续到他最后一部重要政治性策论文章《中兴伟略》。在他的头脑中依然幻想着垂死挣扎的南明小朝廷能够起死回生、王朝中兴的美梦。这些都构成了晚年冯梦龙的理想,冯老先生早年困顿科场,很可能流连花街柳巷,借以释放失落的情怀。然而,儒家济世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信仰一旦确立,便终身不渝,矢志以求。天地雄心、忠臣碧血,尽在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之间,多姿多彩的人生也就在理想覆灭后的那一刻庄严毁灭,却在历史的轮回中获得永生。


说是以血与火锻造一个辉煌的人生终点,亦或是人生乐曲的一个响亮尾声,而终成千古绝唱,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在悲怆中扬起壮丽的浪花。是凡文人的迂腐、散漫、风流、放诞、愚忠等等性格缺陷,统统在波涛汹涌的浩瀚海面沉落,人们看到的波澜起伏海上日落,如同夜空绚丽夺目的烟花在瞬间璀璨后,归于永久的寂灭。


冯梦龙人生轨迹改变的瞬间,要从那场改变国家命运的变动开始说起。本文仅从冯梦龙笔下的甲申事变开始,回溯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触摸大明朝在心脏停止跳动前的最后一刻,王朝弥留之际的一段血与火又不失悲壮的历史。


那段时间,冯梦龙再也难以静卧在安静的书斋里充当著述为文的老学究,动荡的时局,不时从北方传来种种令人心悸的传闻,都使他从退休官员和高雅乡绅的美梦中苏醒过来,他开始提笔记录这段历史。


甲申年那场燕都之变,由于兵燹和战火的蔓延以及道路的壅塞,使得流言风闻,谣传纷涌,真假莫辨。使人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社会的大动乱时期往往如此。当然冯梦龙是一个学养丰厚而且尊重事实的作家,他开始频繁地寻找从北方逃难南归的官员和士人,尽量真实记载事变的每一个细节,真实地还原事变的原貌。他所采访的对象有:候选进士山东沂水县的彭遇飚,此人于四月一日出京回到南京;浙江慈溪县的候选经历冯日新,于四月十二日返回南方;山东东海县(现属江苏)的布衣盛国芳,十九日先后从京城逃回南方;这些如同逃难般回到南京的人士各有述略,且不无异同。武进士张魁十六日出京,持有北来的公事文凭,他所叙述的忠逆敌我双方的情况接近事实,但是没有用笔记录下来。家乡苏州的商人有于五月初五望日出城的,这个时候李自成农民军已经败退出京,帝都已经易主淸国摄政王多尔衮掌控。这位商人所述比较详细,冯梦龙一一记录下来将这些资料保存梳理,整理成文,以备后人著史参考选用。



根据冯梦龙阐述,李自成农民军侵犯北京,是从侵犯陕西榆林道开始的。这要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北归开始,这一年皇太极病亡,其子福临即位,是为清世祖,以明年为顺治元年,张献忠转战湖北、江西,克武昌、长沙、抚州等成,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建百官,大封功臣。继而破潼关大败明朝督师、兵部尚书孙传庭,入陕西攻克西安,擒获秦王朱存枢。这位王爷富甲天下,和福王一样是有名的富藩,却也是有名的铁公鸡王爷。当时的兵部尚书倪元璐建议曾向崇祯皇帝建议,让秦王拿出财富助饷,说是与其让农民军抢了去,不如事先充作军资,崇祯皇帝没有答应。此时陕西巡抚冯师孔退守西安,城中已经无兵可用,便留下途径西安的五千四川兵守城。官员们劝秦王拿出些银子,置办棉衣犒军,被秦王严词拒绝。守城副将王根子十分不满,竟向农民军献城投降。四月十一日,农民军兵不血刃拿下西安。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知府简仁瑞、知县吴从义等被杀。秦王朱存枢却投降了农民军。


李自成在陕西展开了强大攻势,亲率后营李过部和左营刘芳亮部,向北追击投降孙传庭的叛军高杰部。高杰曾是李自成的部下,在留守老营时拐带走了李自成的爱妾,李自成岂可放过这个叛徒。高杰自知罪孽深重,一旦被抓获,肯定没有活路,先从潼关退回陕北。当李自成大兵追来,又乘黄河结冰而到山西,李自成大兵杀到,他又一路向南狂逃,一路烧杀抢掠,逃到南京附近,竟然成了江淮一线举足轻重的军阀集团头目。到弘光朝成了史可法手下的江左四镇之一。


李自成于十一月到达延安,沿途州县望风披靡,纷纷投降。当他从延安出发准备攻打九边重镇榆林时,顺便衣锦还乡,去了老家米脂,修复了被明军毁坏的祖坟,可惜他祖父母遗骨早已被焚烧扬尽,不知去向。只能杀了一个参与伐墓乡绅以解心头之恨,最后举办了隆重的追思仪式以慰先人亡灵。甚至还为今后登基改家乡延安府为天保府,改米脂县为天保县。李自成满怀信心地带兵去攻打榆林了。



榆林是明朝九边之一,居民多隶属军籍,以当兵为职业。在与农民军为敌的边兵边将中,有很多来自榆林。双方打了十多年,早已结下血海深仇。李自成一边劝降,一边准备七万兵马准备劝降不成,武力解决。榆林人果然不肯投降。尽管总兵王定临阵脱逃,但是在兵备副使都任,督饷员外郎王家禄带领下,坚守城池七昼夜,甚至连妇女、孩子也纷纷上城参战。城被攻陷后,无一人投降,这在明末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榆林攻克,阻拦贼军入京的关隘已破。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为西京,以秦王殿为宫,增九殿为九间,以符合帝制。


据冯梦龙《甲申纪闻》记载(见江苏古籍出版社《冯梦龙全集》第十五卷第五页),朝廷中枢,有稍稍知道军事的人建议,不要怕这些狗日的贼寇占了点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可令济宁府与榆林府互为犄角,就可令贼众失去锐气,而坐等其败。然而,事实并非如这些纸上谈兵的流散官员所臆测的那般。榆林关被贼众占领后,真定府、保定府、河间府诸郡官兵皆望风披靡!此时的李自成农民军已经自命为“大顺”王朝,改元“永昌”,其烽火已经焚烧到了北京。在此江山社稷危亡之际,举朝上下依然仿佛生活在睡梦之中,继续在推荐某公钻营某个肥缺,暗中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贿赂公行视为当然。一旦此类官场陋习视为当然,一切礼义廉耻只能是王朝外表的遮羞布,成为伪道学的旗帜在天空高高飘扬,大旗下麇集的皆是表面上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假道学。伪君子假道学治国,国焉有不败之理?有识之士无不心寒齿冷。


甲申年初大学士李建泰自言自己是陕西人,知道李自成贼寇的事情,请求驻军保定府,以遏制李自成农民军的攻势。先帝崇祯皇帝大喜,设宴款待李大学士,礼节极为隆重,倚之如同长城。(见江苏古籍出版社《冯梦龙全集》15集《甲申纪事》第六页)


这位李大学士,字复余,明朝山西曲沃县人,天启五年(1625年)己丑进士,任国子监祭酒,颇著声望。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擢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入阁,拜东阁大学士。史称“风骨峭拔”“性情慷慨”。此公身材瘦长,皮肤黧黑,一张干瘦的丝瓜脸上蓄有一把大胡子。然而此公却是一个典型的伪道学伪君子。其道学功力自然不薄,曾经主持过江南乡试,这年九月九日正逢重阳节,留都官员在雨花台为之践行,他坐在大轿中扶着胡须长叹道:“不觉又重阳也”,使人感觉到他留恋人生,感叹日月易迁,人生倥偬颇有贪生之念(见计六奇《明史北略·李建泰督师》)。是啊,万贯财府,豢养五十小妾,可见其家境饶富,精力过人,豪宅犹如后宫,人生可谓财色双全,焉有不贪生怕死的?据《明史·职官志》记载,类似李建泰这样的内阁大学士从一品官员每年食禄888石,价值纹银444两,此公又哪来这许多钱财,蓄养如此众多小妾?除了攫取贪贿,别无他途。



崇祯十六年正月(公元1643年)李自成义军逼近山西,李建泰忧心如焚,顾虑家乡遭到祸害,他贪赚的巨额财富遭受损失,于是提出无需朝廷出钱出人,自家出钱佐军,在家乡招募义勇。用以平定李自成贼患。明史本传记载他“毅然有灭贼志,尝与同官言之”


不久,山西平阳失陷,崇祯帝临朝叹曰:“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贼势如此,阃外无人承担责任。府库殚竭,这怎么办?卿等能无为眹分忧的人吗?”说完此番话,便涕泪交流失声痛哭。这一番御驾亲征的慷慨悲泣,自也是帝王惺惺作态的表演,意在希望廷臣能够挺身而出,代御驾出马平定贼乱。家国危难之际,李建泰慷慨挺身,准备为主分忧了。


他跪在廷前动情地说:“陛下忧患如此,臣等敢不竭尽犬马之力,为主上分忧。臣家山西曲沃,颇知道贼寇军中之事,愿以家中的财产辅佐军队作为资本,起码可维持万人军队数个月的军粮,不烦公款支持,臣请提兵西行。”(见计六奇《明史北略·420页,李建泰督师》)崇祯帝心想竟有此等好事,无需官家出钱就能平定贼乱,以解燃眉之急。真正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心中大喜过望。


崇祯慰劳再三:“爱卿若出征,朕将以古人最隆重的推毂礼相送。”崇祯引用的典故,就是指西周文王姬昌为了表示“礼贤下士”硬把自己的鸾舆让给姜子牙坐,并亲自为姜拉缰推车。后世称为“推毂礼”,表示上司对下属隆重礼遇,因此下属也鞠躬尽瘁,尽忠报答。



下面让我们观赏一下皇家礼遇对于李建泰的隆重。《明史·李建泰传》不吝笔墨详细记载了崇祯所谓的推毂礼如何演示:



正月二十六日,皇帝行遣将礼。驸马都尉万炜以牺牲祭祀太庙。时至中午,崇祯皇帝御驾正阳门楼,卫士东西两侧整齐排列,从午门外一直排列到正阳门外,官兵旗幡十余万,旌旗甲仗鲜亮,装备罗列齐整,金鼓齐鸣,威势赫赫。内阁五府六部督察院掌印官及京营文武大臣侍立,礼部鸿胪寺赞礼官和御史纠察众官礼仪。李建泰行三跪九叩大礼致辞,崇祯帝奖励有加并赐宴犒劳。列席十九桌,御席居中,诸臣陪侍,酒过七巡,皇帝亲手持镶有珍贵珠宝的黄金大酒杯三次敬酒,三饮而尽后将三只金杯赏赐给了李建泰。崇祯皇帝语重心长地说道:“先生此去,如代眹亲行”,为此,崇祯赏赐了亲笔手敕“代眹亲征”牌匾。酒宴完毕,内臣将装饰着大红绸缎簪花的尚方宝剑用鼓乐导引而出。李建泰叩首答谢,向皇帝辞行。皇帝目送他的队伍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之外,才缓缓离去,良久返驾。(见线装书局版卷十三1374页列传一百四十二《明史·李建泰传》)


是日,大风扬沙,占卜师曰“不利行师”。留都司礼太监韩赞周报告说,南京发生地震。


 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皇帝钦差李建泰身负皇家重托,乘坐着软轿率领浩浩荡荡的剿贼大军,冒着早春的寒风,踏着冰雪在刚刚走出京城正阳门,行军数里出宣武门,副国级高官李建泰所坐的轿舆忽然折断,众官兵均认为这是“天象示警”实乃出征的不祥之肇。这种心理上的担忧又很快被虚拟的“祥瑞”所取代。担忧在瞬间变为极为乐观的情绪。这种欣喜如同吗啡感染了以李建泰为首的众多幕僚。原来为了表现对李大学士出征的重视,诸臣又在京郊护国寺为他举行了隆重践行晚宴。


大祸临头,军饷奇缺,朝廷上下,照样吃喝如常,满足于靡费巨资的浩大形式自满自足。但见得身材瘦长、面皮炭黑、长须飘髯的李建泰意气英发,得意洋洋与诸臣说,我方才进寺的时候,发现我的印绶突然变大了许多,可以说是印大如斗。于是一帮马屁官员异口同声祝贺说:“此等天降祥瑞,预示讨贼指日成功。取的是‘金印如斗’之吉兆”。于是这帮颟顸的朝廷高官为了迎合李建泰的虚荣,纷纷在那里说着大话好话,李建泰就在这些曲意逢迎的好话中自娱自乐,沉醉于讨贼功臣的迷梦中。



然而,出京城不久,李建泰得悉山西峰火遍野,家乡存亡未卜曲惊惧成病,于是故意放慢了行军速度,每日只行三十里,到涿州时,约有士兵三千人逃脱。行至顺德府广宗县,当地士绅竟然闭城不让他进城,队伍在城外留置三天,建泰派兵攻破,杀当地乡绅王佐,鞭打知县张宏基。崇祯御赐的尚方宝剑未及杀贼,却先挥向了自己人。一月二十九日中午,形势急转直下,李建泰闻自己的家被起义军焚烧抢掠,顿时泄了气,再也不肯前进一步,准备退回保定城中。在率兵经过东光县城,再次被守城乡绅和民众拒绝入城,建泰大怒,大军留攻三日,后守城军民中有人认识李建泰将其迎入城内。


二月初六日,李自成兵发太原,守城长官是革职巡抚蒋懋德,勉强抵抗两天后,初八日凌晨,巡抚卑将打开新南门投降,太原被克。晋王被俘投降。蒋懋德自杀,布政使赵建吉等多人被杀。李建泰派人上奏说:“贼势大,不可敌矣。愿奉皇太子南去。”


左中允、李明睿早在正月初就悄悄向崇祯帝提出南迁之议。随着形势的急剧恶化,驸马巩永固、左都御史李邦华和这位李建泰也纷纷提出南迁之议。其中有人主张崇祯帝本人赴南京,太子留守北京。有人主张太子先赴南京,崇祯帝本人留守北京。依照崇祯帝本人的意志则希望自己本人去南京,而把太子留在北京。但是为了顾及本人的面子,他不愿意由本人提出,而希望大臣们能够体谅圣衷出面固请,他则顺水推舟,体面以亲征之类的名义逃离京城远遁南京。然而,他所遇到的对手却是一群以内阁首辅陈演为首的老奸巨猾官员,因为深知思宗帝对于大臣刻薄寡恩诿过他人的秉性,都怕承担责任,因而都不表态。更有不少大臣反对此议。到后来,他看到朝中大臣都倾向于太子南下监军,担心生出事端来,便下决心留在北京。他说:



祖宗辛苦百战,定鼎此土,贼至而去,何以责乡绅士民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且眹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十二陵寝何?如京师十万百姓何?


皇帝的话说得冠冕堂皇,头头是道。他对太子南下监军的的主张严厉斥责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且如此不济,孩子家又能做什么?”思宗帝终未能下决心南迁,除了上述面子上的原因外,对时局还抱有幻想心存侥幸。从骨子里他还是寄希望于李建泰的督师成功和吴三桂等人的入卫京城。甚至认为即使李自成兵临城下,也未必攻得下北京城。


二月初九日,思宗皇帝亲笔书信致建泰:



“朕仰承天命,继祖宏图,自戊辰至今甲申,十有七年。兵荒连岁,民罹兵戈,流毒直省。今卿代眹亲征,鼓励忠勇,选拔雄杰。其骄怯逗玩之将,贪酷倡逃之吏,当以上方剑从事。行间一切调度赏罚,俱不中制,卿宜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真剿真抚,早荡妖氛,旋师奏凯,封侯晋爵,勒铭鼎钟。须将代眹致意,遍行示谕。”


崇祯这道御旨,其实是催促他早日到达御敌前线,与农民军决一死战。至于班师凯旋,封侯晋爵之类的虚妄之词。自从家乡被攻占,家财被掠夺之后,李建泰已经完全进退失据,了无了兴趣,但是又不敢将自己的想法上达天聪,只能天天观望京城内外的动静。就这样主帅夺志,三军只能在河间府周围逗留,走走停停,很迟才到达保定。


至保定时,李自成军逼近,明军不敢前进,李建泰已病三日,中军郭中杰有见及此,缒城向李自成投降,告知城内无防备。其后,保定城破,知府何复、乡官张罗彦等被杀。建泰自刎不成,被李自成之将刘方亮所捕获,受到李自成礼遇,被任命为大顺军丞相。崇祯亲赐的敕书、尚方宝剑、印信等全部被收缴销毁。三只镶嵌着宝石的大金杯被李自成取去。满州入关后,李自成兵败,李被召为内院大学士(内阁大学士之前身),不久罢官归乡。顺治六年(1649年)姜瓖在大同起事造反,李建泰响应。姜瓖兵败被执。李建泰逃回老家曲沃,清兵前去抓捕李建泰,据计六奇《明季北略·李建泰督师》记载:



建泰有妾五十人,逃归,与之曰:“吾今必死,汝辈有一人肯从吾死者乎?”诸妾俱掩面而笑,窃相谓曰:‘汝故应死,吾等为何?’”。


随后,李被擒,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凌迟处死。这位李建泰作为大明、大顺、大清三朝的内阁大员,也实在只是个搞笑的政治小丑。先是大言欺君,害得崇祯皇帝倚为肱股心腹大臣,结果兵败降贼,贼败复又投降满清,还跑去劝降左懋第,被左使痛斥,赫然而退。降清后又起兵反清,实在是一个毫无道德操守的政治丑角,所谓朝秦暮楚、反三复四就是指这种毫无信义可言的卑鄙小人,而这位在生活上荒淫无耻,政治上欺世盗名的庸碌之辈,在崇祯朝却浪得清誉,被崇祯委以重任,竟被安排代天子出征,去督师带兵打仗,荒唐的选择只能导致荒唐的结果。


冯梦龙认为大明朝的覆灭就是从榆林失守,崇祯皇帝任命这个毫无节操的卑鄙小人开始的。二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宁武遭到总兵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打得十分惨烈。最终大顺军攻克宁武,杀了周遇吉,但是付出沉重代价。


李自成东渡黄河之后,真正的硬仗就是宁武之战。此后,基本是兵不血刃,势如破竹,直捣北京。三月十五日京师屏障居庸关失守,京师门户大开。居庸关是京师北面天险,素有“北门锁钥”之称。然而因守将唐通及监军太监杜勋的投降,竟然未有起到任何阻拦农民军的作用。



 陆幸生:《独立作家》专栏作家。1953年生,江苏海门人。出版有长篇小说《银色诱惑》《银豹花园》(获第五届金陵文学奖)《银狐之劫》《扫黄打非风云录》《村官》《兵团梦引》《军旅画魂》,纪实文学集《画册迷案》,文集《书海波澜》,随笔集《拒绝诱惑》《秋风沉醉的夜晚》《笔底明珠终璀璨》,诗集《剑胆琴心》《松风梅影》《岁月远去》等。

主编:谭越森

微信:tanys_1980

投稿信箱:tanys1980@yeah.net

独立、先锋、自由。正在形成的文学思潮!

您的赞赏是一种力量,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