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干货---斜裁密绝 值得分享收藏

 kuailedexiaobianfu 2017-05-21



以精通斜裁而著称的法国时装设计师Madeleine Vionnet(1876~1975),其生平与作品,甚至纸样分析,在的平台上曾推送多次。

来源|织言片语 

了解Vionnet,直至一针一线,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与她接近的每一步,都使我兴奋。今日小小的分享,是有关Madeleine Vionnet在斜裁作品中常用的几个工艺小秘密。

手工卷边丨Hand-rolled Hem

强调垂坠效果的Madeleine Vionnet最爱选用轻薄面料,尤喜绉纱。材质轻飘透明的特点需要在处理衣裙边缘时加倍细心,缝份最好窄到不能再窄,以显精巧。因此手工卷边最适合于她。因为手工卷边之巧,在于缝纫线迹几乎隐匿不见,只在裙摆、袖口等边缘留下细细窄窄的一条边。手工卷边工艺绝非Vionnet所独有,它在高级时装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与机器相比,工匠灵巧的双手显然更易控制。

 

  • 距离预计边缘0.4厘米左右,车缝一条固定线(staystitching),然后修剪缝份至大约0.4厘米。

  • 从衣服反面用手针手缝三角针,每缝好一段距离(5~6针),便抽拉缝纫线,形成卷边。

针纹褶饰丨Pin Tuck

Madeleine Vionnet不为衣裙设计省道的做法众所周知,取而代之的常常是扭结或插片,以及最精巧和最耗时的针纹褶饰,其形如其名,是要做出一种如针般粗细的细褶。Vionnet用它化解余量,或增加褶结束位置的容量,同时也产生一种井然有序的装饰美感。


  • 沿着直纱或横纱做褶,因此这种褶通常是斜向的。

  • 每个褶的宽度不过几毫米。

  • 成排的褶与褶之间的间隙也不足1厘米。

流苏丨Fringe

上世纪20年代,西方的女孩们穿着裙摆缀满流苏的裙子在舞池中起舞,身姿摇曳,眼波流转,极具风情。排除作为时髦之必备道具的功能,以及流苏的层次与律动所形成的美感之功能,尚有另一种功能还不为大众所知:流苏可以为轻薄材质的面料施加重量,在需要稳定斜裁后的形态时为衣服赋形,而这一手法屡次出现在Vionnet 20~30年代众多设计当中。


  • 选择与面料匹配的成股丝线。

  • 从面料正面,用钩针或手缝针将每一股丝线的中段穿入预想位置,形成线环。

  • 将丝线末端穿入线环,拽紧。


布边的妙用丨Selvage

斜裁衣裙的边缘容易外张,尤以领线位置最为重要,于是Vionnet发明了两种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一是沿着面料经纱方向的布边裁一条布条,对折后缝在领线反面做贴边,利用布边为光边且有足够强度的特点来约束领线;另一种则是利用领线外的缝份向面料反面反折两次,由于缝份边缘的长度一定小于领线净缝的长度,因此也可起到约束作用见下图)。




技术丨Balenciaga 的独门绝技

自1937年在巴黎创办时装屋之后的三十年间,Cristóbal Balenciaga 一直是巴黎高级时装界的领军人物。在此期间,他甚至收获了竞争对手Christian Dior 的推崇,Dior 曾用“管弦乐队”这一说法来比喻设计师群体:如果可以把其他时装设计师都比作演奏家的话,那么Balenciaga 则是乐队唯一的指挥;Coco Chanel 也称赞Balenciaga 是同辈之中唯一一位能够独自完成设计、裁剪与缝纫的全才。


在这里,我们无须再赘谈Balenciaga 的生平与成就,只想透过一件件经典,剖析一褶一缝下掩藏的细节,与您分享几招他的“独门绝技”。


一片式结构

对裁剪与缝纫的精通,使Balenciaga 有别于其他设计师。尽管他的作品往往以极简的形态掩盖工艺的精湛,但每一款都蕴含对传统的继承。Cecil Beaton 更称他为时尚界的毕加索:“在Balenciaga 所有现代性的尝试深层,隐藏着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经典形式的追求。”


Balenciaga 设计于1961年最具革新性的“the single-seamed coat(只有一条接缝的外套)”,就是对多种文化里出现过的一片式服装结构进行的现代化解读。他用在肩线插入梯形插片的做法,取代常见的腋下插片;这款外套的另一独特之处,是在领片之中设置了20余条省道,这些密集的省道除担负造型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美观角度出发,保持格纹与领面外围线的平行;如果不是因为这一件是'双排扣'外套,需要额外的搭门量,那么它的衣身就有可能做成真正还原传统的“一片布”结构了。


Balenciaga 设计于1961年的外套,

可见肩部插片与领片上的省道


2 肩缘褶

在无袖上衣的肩部应用“flange(肩缘褶)”,并不是高级时装的常见做法。但出于对完美形态的执着偏爱,Balenciaga 曾在20世纪中期多次尝试,通过肩缘褶对肩线与袖窿部位的塑形,从而掩盖腋下不甚美观之处。

Balenciaga 的作品

Balenciaga 的作品


《Couture Sewing Techniques》中对“肩缘褶”这一技术的分析


3 定位带

在设计小巧别致的盖肩袖时,为使袖口出现微微上抬的微妙效果,同时维持衣袖的锥型外观,Balenciaga 在衣裙反面加了一根细带,不需要再做任何缝合就能为前腋部位的褶定位,并使腋下部分紧贴身体。



Balenciaga 设计于1965年的丝质连衣裙及其反面


4 垂领

请注意这些Balenciaga 设计于50年代的衣裙低垂的后领。即便是在套装设计当中,他也有意留出翻领与后颈之间的距离,靠拔开翻领翻折线的后中部位使翻领略显垂坠,从而延长、润饰颈部曲线。非凡与平庸,在对细微比例的拿捏中分晓毕现。


Balenciaga 设计于1954年的作品


Balenciaga 设计于1955年的作品

5 背带

Balenciaga 在60年代设计过几款背部呈松垂状态的裙装。如果不能妥善定位肩部,随时有可能造成肩袖垂落。对此,他采取了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用罗缎裁出两条背带,并和腰部固定带缝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Balenciaga 设计于1960年代的裙装

《Couture Sewing Techniques》对背带构造的分析


6 袖褶

这款有名的“scarf-coat”,是Balenciaga 完成于1950年的杰作。裁剪并不复杂,衣袖吸收了东方传统连身袖的基本结构,袖身上堆叠有序的褶全靠内部构造:从领围线到袖口,每隔4英寸做一个褶,缝在衣服里层一根细细的塔夫绸带子上。

Balenciaga 设计于1950年的外套


7 俭朴中的奢华

Balenciaga 是善于营造建筑感的,但他所追求的建筑感往往与体积的堆砌无关,而是源自面料与裁剪的平衡。在Balenciaga 1967年所发布的高定系列之中,有一件结婚礼服格外引人瞩目,这条礼服采用他本人参与研发的丝织品“gazar”,并用彻底简化的结构寓意新娘不染一瑕的纯真——在这条裙子上,只有肩线和后中线作功能性分割线。有学者推测:裙子上拦腰而做的那条斜向分割线,大约是由于“gazar”这种面料的幅宽有限,如果用一片布便可裁出,也许更能体现设计者对纯粹的企图。


Balenciaga 设计于1967年的结婚礼服


* 此结构图仅供参考 *


在此系列发布一年之后,Balenciaga 毫无征兆地关闭了自己的时装屋,他告诉朋友们这是出于成衣业的冲击迫使他的顾客逐渐减少的缘故,但也存在另一个可能,正如纽约时装学院的学者Harold Koda 所分析的那样:Balenciaga 已经完全掌握裁剪与素材的关系——用最简单的结构和最少的支撑,构建最大化的廓形——他已身处无人能及的巅峰。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并分享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