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花深处沙家浜

 苏迷 2017-05-21
想我出生水乡,芦苇是见惯了的风景,那时候怎么从来不觉得芦苇开花有多美?
芦花深处沙家浜
金华
  沙家浜是个河港众多,芦苇密布的村庄,后来却因为一出同名戏剧而名扬四海。故事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名伤员来到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向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打探伤员下落,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巧妙与其周旋,并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
  以《沙家浜》、《芦荡火种》为名的各剧种云集,有沪剧、越剧、评弹、电影……,最出名的当然是京剧《沙家浜》,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撰稿,其中诸多精彩唱段如“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至今,我们还习惯把八面玲珑的能干女人称之为“阿庆嫂”,把挺着个大肚子的胖男人称之为“胡司令”。
  如今的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一区占地1000多亩,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我去沙家浜,只为了看看芦苇。出生江南水乡的孩子,一定不会忘记芦苇所带来的欢乐和满足。芦苇全身都是宝,又很好养活,农村家家都种,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端午采摘芦苇叶包粽子吃,夏天挖掘甜丝丝的芦根嚼着当甘蔗吃,孩子们还爱摘一段芦苇做成芦笛,唔里唔里吹着,可以乐上大半天。秋天是芦苇收获的季节,芦苇晒干后编织成苇帘、芦席,是农家晒场的必备工具。冬日的暖阳下,常见农妇们扫干净院子,摊上一张芦席,在芦席上缝被子。芦花也是好东西,絮在草鞋里头做成芦花鞋,下雪天穿着最暖和。
  看过各种花,一定想不到的是,芦苇开花,有一种别样的静美。沙家浜里的芦苇连篇累牍,小船在芦苇中穿行,金黄的芦苇迎风招展,引来游人纷纷拍照。想我出生水乡,芦苇是见惯了的风景,那时候怎么从来不觉得芦苇开花有多美?只是觉得特别苍凉。现在看到的芦花,怎么是那么如梦如幻?芦苇的花需远观,远远望去一片片如轻烟如薄云,一片白茫茫云蒸霞蔚,微风吹拂中,芦枝摇曳,芦花轻扬,那一种苍茫的美啊,如诗如画。这是旧时江南水乡的胜景,现在随着农田的大量开发,水域减少,再要见到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已经不可能了。
  突然想到,我们这些出身江南水乡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成群结队地去沙家浜看芦苇荡,是不是就是为了找寻童年记忆中,有关苇叶、苇根、苇笛、还有芦花鞋所带来的难忘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